刁承泰
2024-9-21在重庆过夏天
2024-9-21 10:05
阅读:512

重庆,是华夏著名火炉之一。在重庆过夏天,那是要有点勇气的。

俺读本科,读硕士研究生,都在重庆,领略了重庆夏天的暑热。那不是一般的热啊!

所以,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想离开重庆,就是因为夏天太热了。

后来,被动地留校了,自然就要做好应付暑热的心理和物资准备。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重庆人过夏天,凉板、凉席、蒲扇是少不了的。热天,下午四五点钟,就端几盆水出来,往门前地上一阵猛泼:用水先降降温。擦黑时分,拿几根板凳出来,在板凳上搭上凉板:或是直接在半退凉的地上,放上凉席,点起蚊烟。大人小娃都一身短打扮,手摇蒲扇,坐上去,大家一起摆龙门阵。直到夜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俺在学校读本科和研究生时,主要的抗暑工具,就是蒲扇。直到留校初期,学校教室里仍然没有电扇,只有靠蒲扇摇风来生凉。

以后,家搬来了,就添置了电扇。最先,是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吊扇。觉得不够用,又买了立扇、台扇。几扇都用嘛!

这就由手摇生风,进入了电动生风的制凉时代。奈何当时的重庆,电力不足。夏天,生活用电猛增,导致重庆的不少工厂,进入一周“干五耍二”,甚至“干四耍三”的工作状态。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冰箱进入了广大百姓家,开启了“凉从口入”的新时代,成为热天解暑的利器。最初,是自制冷饮:早上起来,烧开水,拿出各种冷饮原料,如酸梅粉,橙汁,等等,兑一大盅饮料。然后,放进冰箱。中午,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冰箱,咕咚咕咚地整它个半盅。就觉得饮料的凉,一直冷进肚腹!那才叫一个爽!后来,就进展到批发买入多支冰制品,如雪糕、冰淇淋,放进冰箱,存储起来,随时可以在家里享用了。

冰箱也在不断的进步:由单门的,到双门的,再到十字对开门的。容量在增大,耗电在减少。

进入了新世纪,空调逐渐光临了千家万户,华夏大众进入了屋内制冷时代。最先,是在聚集人最多、利用率最高的客厅,安上空调,享受清凉。随着空调的普及,出现“一室一空调”:在厅里装柜机,在卧室、书房里装挂机。躲进房间享空调,管他春夏与秋冬!近来,进入小康了,中央空调似乎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俺在重庆,过了四十多个夏天。抗暑手段在不断发展进步:从最初的“手摇生风”到“电动生风”,再到“凉从口入”。现在,是进入了“屋内制冷”的空调时代了。

今年,重庆彰显华夏火炉的火热本色,将40°C的高温持续了几十天,直到了秋分之后。秋老虎凶猛啊!而重庆人不怕热,不惧暑,使用各种抗暑手段,与秋老虎共舞,甚至力图挽留秋老虎在重庆过国庆。估计秋老虎也被重庆人的热情所震撼,要收刀减褂,退出今年江湖。明年来呆多久?就不晓得了。(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刁承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45204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