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承泰
我与音乐的缘分之一:扫谱盲
2018-8-16 17:03
阅读:2421

 

谱盲者,不识乐谱之人也。

乐谱,用符号记录的是音乐。不管是简谱、五线谱,还是其他乐谱,都是要通过学习,才能认识的。

在我儿童、少年时就读过的小学、中学里面,都开设了唱歌课或音乐课,老师也教了简谱的。但我这人天资愚钝,一直学不会识谱。在学校里会唱的几首歌,都是老师唱一句,教一句,我跟着学一句,唱一句,这样学会的;不是自己识谱学会的。

我是通过乐器,才慢慢认识简谱,进而了解音乐的。

最初接触的乐器,是口琴。

那是19644月,我14岁,全家搬迁到成都,大哥和我留在凉山昭觉。不到二十岁的大哥在州委党校农场当工人,我在昭觉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就留在那里继续读书。

那时的昭觉中学,在昭觉城外北边3公里,是个住读学校,学生一律住校食宿。家在昭觉城里的学生,也只能在周六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在家呆一天后,在周日的晚上7时学校上晚自习之前,要赶回学校,开始又一周的住读生活。

于是,我在周六就到大哥那里,住一晚。周日下午再回学校。

那时,大哥有一把口琴。闲暇时,常常把口琴拿出来,呜哇呜哇,吹些歌曲。

我在一边,看着大哥吹口琴:两只手拿着琴,含在嘴里的琴左右移动,头随着歌曲的吹奏而一摇一晃的,脚也一动一动地打着拍子。听着口琴吹出歌曲的悦耳旋律,自己觉得挺羡慕的。

于是,决定,要学会吹口琴。

一开始,用的是大哥的口琴。记得用琴之前要用水清洗,吹琴后要把口琴拆开清洗。把口琴含在嘴里,用嘴一吹一吸,口琴就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了。

口琴不大,上下盖板之间,是一块上下两面布满金属簧片的琴身。琴身两端之间,有两排大小一样的小格孔,每个格孔都有与其对应的簧片。从左端至右端的格孔排列,是从低音到高音,一格孔一音。有的格孔是吹气发音,有的格孔是吸气发音,吹格与吸格是相间排列的。记得中音区段的135是吹音,2467是吸音。吹琴时,用舌头抵住不发音的格孔,只露出需要发音的格孔,吹气或吸气,让气流通过格孔,就可以发音了。

这样,对着简谱,似乎就可以吹口琴了。

但是,且慢,还有节拍啊!

节拍,就是节奏、拍子。如何把简谱里面的7个阿拉伯数字,按照乐谱的要求,有快有慢地协调组合到歌曲的节拍里面,这可难着我了。

因为我只能把谱子里的7个阿拉伯数字,唱出多来米发索拉西,不会按照谱子所示,把它们唱出节拍的快慢来,不能把它们组合成曲。

所以,我只会用口琴吹自己会唱的歌,不会对着简谱吹自己不会唱的歌。

一句话,不认识简谱,是个谱盲!

记得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开窍,不识谱。

开窍,好像是一瞬间的事。那是在我从中学走往党校时,在路途上,一下子开窍的。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独自一人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有点小风,时不时吹过来一点淡淡的花香。田野是绿色的,远方的群山也是绿色的,路旁的野草也是绿色的。在一片绿色里,我走着走着,突然觉得,我的步伐,是一步一步的,这不就是节拍吗?我用嘴唱出简谱里的7个音,把它们与我走路的步子,就是拍子,快慢有别地对应起来,不就是唱出谱子了吗?

于是,我一边走,一边合着步子唱,按照简谱上的节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慢慢地,口中的发声与行走的步子逐渐协调起来,心里的那一下灵感,也成为感受音乐的快感了。

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后来,在学习唱歌时,自然就把走路的脚步节拍,改为更为方便的手动节拍了。用手击出不同的节拍,用嘴唱谱而和之,从而学习哼曲唱歌,以抒感诉情,心乐融融也!

于是,我可以看懂简谱了,可以自己学会唱歌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识谱!

记得当时,自己心里很高兴,在走路时经常默默学歌,就是不出声地读谱。随着乐谱节拍的变化,自己的走路步子,就有时快,有时慢。在别人看来,这个人走路忽快忽慢,口中还念念有词,真是莫名其妙!他们不知道我在走路时,也在默默地学歌、唱歌,不知道我正在扫谱盲,不知道我正在享受音乐的快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刁承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12954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