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笔记

已有 5523 次阅读 2009-3-7 10:18 |个人分类:学习日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 社会事业

学习资料:《政府工作报告》全文.http://news.qq.com/a/20090305/002988_4.htm
    图谋感悟: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从《政府工作报告》得到的核心关键词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社会事业”、此外还有“教育公平”,“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
    下文摘录部分内容: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一)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关于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32.5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
关于文化体育事业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力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教育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关于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可以拓展消费领域,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218877.html

上一篇:敬畏严谨
下一篇:《何谓“大作”》摘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