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
2024-10-14 07:58
阅读:811

圕人堂文摘

图谋按: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推文《“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有感》发布后,关注度很高。吴建中先生《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图书馆建设,2024(网络首发))已“把脉”并“开方”。

 图谋摘编自: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J/OL].图书馆建设,1-10[2024-10-13].https://doi.org/10.19764/j.cnki.tsgjs.20241538.

     《图书馆建设》2024年9月23日网络首发吴建中《以开放研究为引领,推动大学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文化的视角研究开放科学的问题,以开放研究作为开放科学的具体实践与行为规范。第一部分讨论了《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和《开放研究信息巴塞罗那宣言》等在克服学术评价偏见及封闭型专有商业数据库形成的科学鸿沟等方面的作用,认为阻碍开放研究实现的不只是技术和规范的问题。第二部分聚焦研究文化。作者经过对爱丁堡大学推进研究文化的案例分析,认为推进开放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工程、几场攻坚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整体推进、广泛参与,更重要的是文化变革。在第三部分,作者提出图书馆要在推进开放研究中有所作为,在对外拓展中增强合作力,在研究数据创建中提升创新力,在负责任出版中发挥领导力。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政部门、科研团体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携手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知识基础设施,为学术回归公益,为学术无障碍传播做出应有贡献。

    今天,图书馆作为“大学之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而大学本身也在不断失去原有的知识中心的地位。知识包括其产权正在转移至商业出版社及代理商手中,大学生产了知识,又不得不花巨资将它们买回来,即使如此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同时资源越来越向少数人倾斜,形成深深的科学鸿沟,那些缺乏经费、尤其是位于全球南方的科研机构及人员往往徘徊在鸿沟的另一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展望:世界各地的现状和趋势》中一项针对被访研究者经常访问的开放获取数据库的调查表明,近 85% 位于西欧和北美,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分别只占不到 2%和 3%。

    图书馆的价值链是从收藏开始的,而学术出版与传播的价值链是从出版开始且无限循环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图书馆经历了电子图书馆、嵌入式参考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学习共享空间等的建设和发展。进入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使命和目标发生相应变化,很多大学图书馆意识到,除了原有的业务环节以外,作为支撑教学与科研发展的研究数据也必须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不仅要确保这些资源可发现、可访问,而且也要为知识的可复现、再生产创造条件。过去图书馆工作可以在内部展开,如今则需要与大学内其他各个部门协调与合作。由此图书馆界开始了“由外而内”(outside-in)还是“由内而外”(inside-out)的大讨论。

    二十多年来,图书馆在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进程中始终扮演助推者的角色。爱丁堡大学的实践表明,开放研究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大学,根本在文化。开放研究不是靠几个工程、几场攻坚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整体的推进、广泛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变革。图书馆要真正回到“大学的心脏”的地位的话,开放研究是面向未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此,图书馆要知难而上,戮力同心,在对外拓展中增强合作力,在研究数据创建中提升创新力,在负责任出版中发挥领导力。 如果以前开放科学只是一句口号的话,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从现在起,图书馆要与行政部门、科研团体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进开放研究,携手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知识基础设施,为学术回归公益,为学术无障碍传播做出应有贡献。

延伸阅读:

图谋.“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有感.https://mp.weixin.qq.com/s/xTunm6gK-ZQt1t-Azm95UA

 图谋作为一名“老图书馆员”,一方面具体做图书馆实务工作,一方面做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研究。我的感知与认知,有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滋味也是更为复杂的。面对“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光环已逐渐褪去”,即便作为“阑尾”,在没有被切除之前,亦需要善待,处置不当也有可能会是“性命攸关”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514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