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5日清晨,浏览到公共数字文化研究视频号分享的第七届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暨第二十届数智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会专题报告——崔宇红《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科技情报和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我完整观看一遍之后,随手分享至微信朋友圈,附推介语“崔宇红讲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聚焦科技情报服务及信息素养教学。”。
崔宇红老师是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是由一名专业馆员成长起来的专业化馆长。她在报告开头介绍了她1996年参加工作时,参加了北京举办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大会主题为“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国际图联大会主席讲过的观点:图书馆员的角色,要么直接把信息提供给用户,要么教会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崔馆长说该观点她非常认同并影响其职业生涯,其自身所做的工作亦聚焦于上述两个方面。我听了后是颇有共鸣的。一是,我认为这是图书馆员作用的简明表达,且生命力持久;二是,佩服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积极与新业态同频共振,与时俱进,且已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我非常喜欢并赞同“图书馆员的角色,要么直接把信息提供给用户,要么教会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高校图书馆两大职能: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图书馆员需要具体去发挥作用,履职尽责。还很容易联想到:授人与鱼、授人与渔。我是1999年参加工作的,比崔馆长晚几年,回顾我自身,我的所做所为实际上也同样是做这两方面的工作。种种原因,工作成效可能无法与崔馆长相提并论,但不妨感知与认知“雷同”。
工作实践中,我自身的感悟是,有一类用户是直接要信息(鱼),有一类用户是期待掌握获取和使用信息(渔),实际还有一类是二者均需要。具体的用户服务场景,还需要察言观色,具体情形具体对待。我自身“下意识”的做法,通常会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当然,受到诸多制约(比如知识产权约束、可使用资源的约束、职业能力的约束等),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