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云
于良芝教授对图书馆定义的三次修订
2023-4-2 09:09
阅读:2376

    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曾三次修订图书馆定义:

    (1)200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将图书馆定义为: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对文献中的知识或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交流,以便用户能够从文献实体(physical)、书目信息(bibliographyical)及知识(intellectual)三个层面上获取其资源的机构或服务。

    (2)2016年出版的《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于良芝著.图书馆情报学概论.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中对图书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建立的最古老的信息交流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系统收集合乎特定人群需要的相关文献,对文献的信息和载体属性进行揭示和描述,形成查询信息的工具,同时对文献进行组织保管,对空间和服务进行设计,辅助人们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图书馆既保障信息的查询,也保障信息的获取。如果我们不是根据图书馆的形态而是根据它的本质功能来定义它,那么,可以将图书馆定义为:通过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对文献中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传递、传播,以保障信息的有效查询与有效获取的实体或虚拟平台。

    (3)《图书与情报》2022年第5期刊发《何以守正?如何创新?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图书馆就是保障信息查询暨获取的功能体,这包括机构型实体图书馆、非机构型实体图书馆、依托单个实体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查询暨获取平台(即复合图书馆的数字化部分)、依托多个实体图书馆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查询暨获取平台、冠名“图书馆”的纯数字化信息查询暨获取平台、未冠名“图书馆”的纯数字化信息查询暨获取平台。图书馆学的根本关切是人类在浩如烟海且无序的信息中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需要及其满足机制,这是图书馆学关涉图书馆这一信息查询暨获取功能体的原因,也是它同时将视野投向图书馆之外的相关业务(如信息查询工具的研发业务、政府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信息查询与获取业务、信息生产与传播平台上的信息查询与获取业务)的原因;这一根本关切构成图书馆学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持守的传统。

    “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的定义亦在与时俱进。种种原因,共知、共鸣、共识,同频共振并不容易。为于教授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敬服不已!

    于良芝《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是一部为融贯的图书馆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而做的概论性著作。国内概论性教材,多数只针对图书馆学,或只针对情报学,该书为国内首部针对LIS的基础理论教材。图书馆情报学就是研究信息的组织整理,以及通过图书馆等平台实现信息传递与传播,从而保障信息有效查询与获取的学问。(P6) 图书馆信息职业,是指以保障信息的有效查询与有效获取为基本使命,以图书馆情报学(LIS)为知识体系,以图书馆协会、信息专业人员协会或合并的图书馆信息专业人员协会为行业组织,以“信息平等自由获取、保护用户隐私、尊重知识产权”为基本伦理准则的专业化团体。各类图书馆中的专业馆员(professional librarians)构成了这一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是她的全部。根据专业化职业的标准,每个专业化职业都有自己的专属学科。图书馆信息职业的专属学科是图书馆情报学,这也是界定图书馆信息职业身份的最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信息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是接受图书馆情报学教育,以图书馆情报学作为职业活动的智力源泉。(P54-76)这本书是在努力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贯通,合二为一,有许多能够自圆其说的新见解。该书较好地达到了写作目的。不仅是一本图书馆学、情报学概论教材,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考书。全书49.1万字,文后中英文参考文献600多条,另有注释若干,但阅读起来不是那么辛苦,可以“悦读”,足见作者之用功与用心。

    关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的定义,“自近代图书馆学形成以来,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和争鸣始终没有停止过,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反映着图书馆学的发展过程,标志着它的理论水平,也关系者着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摘自:吴慰慈、董焱编著.图书馆学概论[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4.)特此摘录近几年出现的新定义。(1)吴慰慈、董焱在《图书馆学概论》中的定义。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和其他形式的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P58)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P4)(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19)中的定义。图书馆(library):搜集、整理、收藏图书报刊等文献信息资料和为读者提供文献使用及参考咨询服务的文献信息机构,也是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通常包含图书馆的物理建筑、图书馆占有的空间两层含义。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数字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藏品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还包括数字资源和音、视频资料。当代图书馆不仅被视为文献信息中心,更被视为知识中心和学习中心。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librarianship ):研究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文献资料的组织管理、服务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学科。(3)吴慰慈、刘兹恒《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词条。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文献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也可以把图书馆定义为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2022年1月20日更新,更多内容见: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77803&Type=bkzyb&SubID=45705 。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也是对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2023年3月30日更新,更多内容见: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62252&Type=bkzyb&SubID=45702 。

      早在2006年11月,图林丫枝(东北师范大学刘青华)发布了了一篇博文“于良芝老师印象记--她让图林博客有了一个美好的称谓” 。该文中这样评价于教授:“一位对专业极度热爱、勇于讲真话、追求完美的图书馆学者就站在你的身边。”还有就是该文中提出了“专业馆员”的概念。于教授在为专业化图书馆职业及其从业人员鼓与呼。情真意切,用心良苦,难能可贵!图谋在努力见贤思齐,尤其是在“鼓与呼”方面尽绵薄之力。图谋这些年取得的点滴进步,与于良芝教授或直接或间接的鼓励与帮助密切相关,由衷致谢!我向于教授简略汇报圕人堂服务体系宣传“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于教授回复:“拙见每受关注,我在心怀感激的同时都难免忐忑,但这一次,伴随着感激的,似乎更多一份欣慰,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学科。希望有更多人意识到图书馆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并认真思考她的未来。 ”  

    延伸阅读:

圕人堂服务体系宣传于良芝“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      

    于良芝.何以守正?如何创新?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J].图书与情报,2022,No.207(05):63-70.

(1)圕人堂QQ群群文件:

3月29日上传,全文被下载75次。(注:中国知网中目前被下载307次)

(2)科学网圕人堂专题:

于良芝: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82277.html

 2023-3-29 17:27发布,该文已有 614 次阅读。

(3)圕人堂微信公众号:

于良芝: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https://mp.weixin.qq.com/s/4Z8Jsp0BvDs4GWIFrYG9IA

2023-03-31 20:37发布,该文阅读623次。

(4)图谋.我的学术没有多少成果.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82626.html(节录)

    我是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我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图谋”,意思是“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这代表一种理想或追求,其实充其量我只是“一个图谋”。从我1999年入职高校图书馆开始至今,算是一直在为了“图谋”二字忙碌。图书馆、图书馆学,多少年来有几分“尴尬”。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改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在一级学科中的核心地位岌岌可危。《图书与情报》2022年第5期刊发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何以守正?如何创新?从图书馆概念的反思看我国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于教授指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不是其机构性、场所性、公益性,而是其保障信息有效查询暨获取的功能特性,图书馆就是以各种形式和形态存在的、保障信息查询暨获取的功能体,包括冠名和未冠名‘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查询暨获取平台和APP。图书馆学的不变根基就是它对人类信息查询与获取需要的关切及保障,它的创新空间就是与此相关的一切思想、理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这一功能体的理论与技术。”于教授在该文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学进行了“重定义”,主张“‘守正’和‘创新’含义发展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显然大大超出了‘图书馆学’名称隐含的范围,与国际通行的 LIS 学科更为接近,因而命名为‘图书馆信息学’更为合理。”我赞同于教授对图书馆、图书馆学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自我革新”,不变的是变化,变与不变随遇而安,图谋不妨继续图谋下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启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38267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