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网络与现实,文与人——2.25聚会小记

已有 4009 次阅读 2011-2-28 08:58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网络, 科学网, 现实

吕乃基

自从在科学网开了博客,结识了不少网友,随着了解的加深,就有了相见的愿望,一旦有出差机会,愿望便成为现实。我想,各位博友的相见过程大概都是如此。笔者第一个如此相见的博友是周可真老师,机缘是去苏州出差。第二位相见的是程木老师,这次是他来南京出差。

这次是“群英会”。225日晚,借去北京出差之便,见到了多位博友:

刘立、刘刚、刘锋、王德华、李亚辉、迟菲,还有媒体朋友,凤凰网的杨霞清,以及瞭望周刊的屈一平两位女士。

由网上交往而现实相见,无疑,头一件事便是在心中把有意无意勾勒的形象,与眼前的真实人物做一番比较:例如网上较真的周可真与眼前温文尔雅的周可真;语言透着老辣的程木与对面年轻朝气的程木。这次,一下子蹦出那么多鲜活的真人,一时间让我乱了方寸。刘锋和李亚辉竟然是不大不小的“总”(裁、经理)或(董事)“长”,前者是在自家公司业务和专业的碰撞中激发出“互联网进化论”,至于后者的形象,实在难以与“鬼王”(三峡的一处景观)挂起钩来。李老师在逻辑上的严谨更与博文中激扬文字形成对比。刘钢老师的儒雅,王老师的温润同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迟菲有一点倒是如其名:姗姗来迟!

所有人,可以说,包括先前的周老师和程老师,一个共同点是,现实中的人较之网上之张扬感觉内敛。文非如其人。这似乎印证了通常关于网络的观点:在网上,在现实的社交圈外,个人一般会更为自由的舒展自身,以及网络有助于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怎么没提及刘立?

怎么会不提他?刘立可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另一位是刘峰。感谢二刘!刘立是我几十年的老友了,豪爽,热诚,这样的印象对于我已是刻骨铭心,无论他在科学网如何修饰打扮。

刘锋不仅组织博友,而且特地邀请了两位记者。于是,这次聚会,便有了媒体与网友的对话——实际上很难定义:杨霞清可是一身而二任,挂着凤凰网科技频道副主编的衔!

于是,这样的各色人等,却都具有较高水准;无一定之规,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喜好及科学素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朋去远方不亦乐乎,走到一起来了。(在广西柳州一家大排档的墙上,“目标”之前的定语是:“吃喝”)。自然,我等凡夫俗子也需食人间烟火。二刘埋单。本来这些人就满腹经纶,能言善辩,在鸡鸭鱼肉的催化下,在酒精的燃烧中,再加上两位记者还有后来的迟菲三位美女,一来谆谆善诱,二来亲自出战,气氛更为热烈。以信息论为核心——刘钢老师现场赠书,笔者亦赠书助兴;话题兼及生物、科技政策、宗教、历史、音乐,乃至北非现状……当真是挥洒自如,挥斥方遒。一旁的屈一平比较她日前参加的另一次聚会,为今日如此的参与和热烈气氛而备受鼓舞。

虽说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这次却是被餐厅早早的下班打断,留下些许遗憾。

作为个人,似乎网上较之现实更为发散;作为聚会,现实却远较网上相对理性、滞后、可以不予理会甚至删除的评论,哪怕上百上千,更为热烈、乃至激烈,一切就发生在现场,就在当下。一个个生龙活虎,摩拳擦掌,由不得迟缓,不容许免战……

写博客前在各自单位的你我,科学网上隔空对话的你我,聚会上直面相对的你我。你我顺着这一连串的脚步走来,文在行,人在走。是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

虽说没有不散的宴席,虽说经历过的宴席多到数不清,但这次宴席,将留在我的脑海,印在我的心底……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417237.html

上一篇:“物理”——究万物之理
下一篇:劣币驱逐良币
收藏 IP: 114.221.231.*| 热度|

24 丛远新 李学宽 罗汉江 刘钢 杨秀海 刘锋 刘立 肖重发 罗帆 侯成亚 姜洪洲 武夷山 赵凤光 武京治 宁佳 王永林 刘广明 王春艳 王号 李泳 李侠 张天翼 伍光良 宋敦江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