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满荣
唐代李白的静夜所思与地理足迹
2021-7-25 19:39
阅读:3919


 

李白与月亮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  

低头思故乡。

(中文版本中看月与山月皆为明月)

日本东京一名华裔初中生刨根问底,“破解”《静夜思》日中版本不同之谜。解开了中国“明月”和日本“山月”差别之谜。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静夜思》版本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的,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原作。

    李白看山中月亮,有诗为证。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十余岁曾在四川江油市戴天山,又名大匡山。青年时期曾登上峨眉山学道求仙,写过“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几年后,他决定出川,在乘船赴渝州(今重庆)的途中写下这首《峨眉山月歌》。出川后,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中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出川后李白豁然开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是船行至荆门所作。

仙山、月亮相互映衬,显然“山月”比“明月更有表达力。而明是月的特征,无需赘述。没有山的月亮会显得苍白。   

写到月亮的时候,李白很少单独写明月,如《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牛渚是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秋月”

单字表意而非双字表意,是古文字的特点,在诗词中更讲究“字字珠玑”。

李白与月亮,传说在安徽当涂县采石矶因喝醉酒,在江上行船,见到水中有月亮的影子,便俯身捞取,结果淹死在水中。其实李白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的家中病逝,殡于龙山。“捞月沉江,骑鲸升天”。

 

李白诗及其地理足迹

在唐诗里,大部分有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李白一生所写的诗歌大约一千余首,其中与自然山水相关的有六百余首。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太多的传奇,“天子呼来不上船”,大臣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研磨,仗剑出游五岳,走名山大川,千古文章风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洒脱、飘逸、狂放形象与功名心极强的内心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李白出生地至今是个谜,有说是在中亚的古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说是在河南洛阳,还有说在蜀中绵州昌明(今四川江油市)。大多李白五岁时跟随父亲入蜀中绵州昌明。他的父亲叫李客,客是客居的意思,其实就是没有名字。不是本地望族身世,注定了这个旷古奇才不能从科举近身从政,只能选择从道教入仕。唐玄宗提倡道教,选取许多隐士为官。不过由道流进入官场的都没有实权,只是政坛上点缀的花絮而已。李白不甘心做政治花瓶,这有注定了他一生坎坷漂泊。

李白处处碰壁,执意仕途却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只好放情山水,自然中寻求慰藉,然而却成就了他山水诗篇千古风流。

李白青少年时代的蜀中开始与山中道流交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戴天山在今四川江油市,又名大匡山,是李白当年读书的地方,杜甫有:“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之句。宋太祖曾在此建大明寺,大明寺碑说:李白“上此山读书于松乔滴翠之平有十载。”大匡山曾有李白祠堂,李白塑像。祠堂是宋代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所建,今存《敕建大匡山李太白祠堂记》。今大匡山主峰也看不到飞泉,当年穿林而过,桃花带露,泉水淙淙,犬吠隐隐,真是世外桃源。只见林中麋鹿,道院未有敲钟僧人。找不到道士,倚松再三。

李白青年时期曾登峨眉山求道学仙,写过《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登峨眉山》诗中:“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他决定出川,乘船赴渝州(今重庆)途中写成《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在汉代是著名的仙山,唐代道风虽未沦落,但走向下坡。宋朝渐次为佛教所替代,至今满山都是佛寺。

李白自峨眉山下渝州(今重庆),又从渝州乘船至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由此出川,东游维扬(今扬州)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也有一种说法,此诗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时所作。20世纪50年代,为了航运安全炸平了几处险滩,那里失去了李白当年“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的险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出川后,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漫游时期,26岁到42岁长达16年。曾游金陵(今南京)之西的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写下表达怀才不遇心情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晋书.文苑传》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著。牛渚矶就是采石矶,是长江津要,金陵西边门户,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从山上南望当涂那段江面,东西两梁山(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对立如门,称天门,《望天门山》写的就是从牛渚南望的情景。长江自西东下,经夔门、荆门、天门(今安徽当涂县),直至与海潮相接的海门,而后注入大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开元十三年客游扬州,不愈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扬州历代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收录了李白13首作品。其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千古名句,使扬州声名远播。

李白游了扬州,辗转来到淮南最端的安陆。先是隐居在寿山,表示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其间,游襄汉,上过庐山,写成又名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曾隐居于庐山五老峰下屏风叠,由此出山入永王李璘的水军。

从寿山移居今安陆(古称郧城)白兆山,和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隐居于桃花岩。在此写成《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长安寻找出路,取道南阳,住在终南山南麓松龙山村,有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此次长安之行结识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为日后的受召入京埋下了伏笔。

《登太白峰》是李白初入秦海(今关中)西游邠岐(今陕西彬县和岐山县)途径太白山所作。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古属武功县,上有太白神祠,为道书第十一洞天,海拔3767米,终年积雪,山顶拔仙台,“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李白从安陆移家东鲁,家于瑕丘(今山东兖州)。瑕丘是鲁郡治所,金乡、任城、曲阜中都等县都归鲁郡所辖。他以瑕丘为中心,往来于各县之间,曾游览泰山,写下《游泰山六首》,走在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明皇东封泰山的御道。过了泰山中天门,登上十八盘,路边有摩崖石刻“天门长啸”,取自李白的诗句。李白泰山寻仙,好像“弃世何悠哉”,其实他从未放弃仕途的追求。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荐,不久诏书真的来了,当年李白42岁。他在长安供奉翰林,因鄙视权贵,不满两年便被排挤出京城“敕金放还”。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他第二次漫游时期。取道商山(今陕西商县),过武关,到洛阳,与杜甫结交,在商丘遇上高适,并同游梁宋(今河南),又返回东鲁。此时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后来长时间留在金陵,未曾游天姥山。自金陵返回东鲁家中看望子女,不久即北上,经洺州、邯郸,直至幽州。南下经梁宋至宣城,寓居敬亭山下,与山对望,两相不厌。《独坐敬亭山》是对仕途渺茫的抒发。离开宣城后,又往游扬州,与王屋山人魏万相遇,并同游金陵。之后,来到秋浦(安徽贵池,唐时称秋浦,属池州),与秋浦县大楼山采铜矿的矿工为伍。62岁李白作《临终歌》,以大鹏自拟,至死感叹怀才不遇,诗人不幸,文学有幸,留下了照亮文学长河的许多不朽之作。山水有幸,他足迹所到之处,景观化作诗歌,他走后诗歌化作景观。

 

李白到过的道(唐代省级单元):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都畿道、京畿道、淮南道、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剑南道。(唐玄宗时期全国分为15道)。(孙丽娜,2003

 

蜀道真是难——川陕古栈道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下的蜀道难,大约唐玄宗天宝初年。高飞鸟儿才能从低缺处飞过,五丁开山神话故事渲染了蜀道之难,悬崖上凿孔、架木、铺板成的栈道,黄鹤不得飞度,猿猴也愁于攀援,人行走更是难上加难。蜀道真是难,不仅是本来的意义,还借以抒发自己仕途坎坷。

古代的川陕栈道,即以秦岭和巴山之间的陕南汉中盆地为枢纽,联接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和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栈道主要有几条:

褒斜道:是古代川陕之间主要通路。出陕西汉中市河东店北,就到了栈道的南口褒谷口,从此上溯交斜谷直到眉县的斜谷关,它纵贯秦岭南北,全长470公里。秦汉时期,张良扶佐刘邦创建汉室天下时,曾献计“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亦示项王无还心。”刘邦烧的就是褒斜栈道。唐代以后褒斜栈道又成了重要的贸易通商的经济之道。在褒谷口,还有一个名叫“石门”的穿山隧洞。据史载今考,乃“火焚水激” 而成。洞长16米,宽4.5米,高3.4米。考古学家确证它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内壁及其附近摩崖上镌刻有字画,著名有《石门铭》、《石门颂》、《石虎》等13件。1960年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群。

子午道:是关中平原通往汉中的又一栈道。亦称子午谷。北口是子口,在陕西长安县南,南口是午口在陕南洋县东。全长420公里。三国时代,钟会灭蜀就是取子午道经洋县、城固县进入汉中的。沿途有蔡伦、张骞墓地。

陈仓道:又叫秦栈、北栈。陈仓就是现今陕西省宝鸡市。由宝鸡市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到汉中,全长466公里。陈仓道是古代行军的要道。秦末汉初,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后,接受韩信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言此。

傥骆道,南口曰傥,在洋县北15公里处,北口曰骆,在关中平原的周至县西南60公里处。由西安取傥骆道至汉中,全长326公里,道路虽近却很难行。

金牛道:也称石牛道。又叫蜀栈、南栈,是古代秦蜀的交通干线。那时,川陕两省的往来,大都是北边走褒斜道,南边走金牛道。该道自汉中盆地两端的勉县西南至四川阆中的大剑关口。金牛道上,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的五丁关一带,是李白赞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方。那里山势孤高,陡峭峻险,断崖绝壁,峡谷万丈。明末李自成率领大军,就是走金牛道破关入蜀的。

米仓道:是汉中进入四川的有一条道路,因翻越米仓山而得名。它起自汉中盆地南部的南郑县南,全长250公里,这条路循岭而绕,仄经羊肠,攀行其间,别有味道。(司怀如)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满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398-12969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