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广锋
教育与学习的两条思路
2023-1-5 18:18
阅读:1312

   最近有人一直在提倡快乐教育,且认为西方人科技发达的根本就是快乐教育。当然了,反对声音也很多,比如:西方好的东西,拿到东方不见得一定好;西方快乐教育是假的,很多人为了上名校也是十分拼命。

   西方人的快乐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相信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人会感到“蒙”。其实,我觉得可以把“快乐教育”做一点处理,改成“非外部压力教育”。我们先不管孩子是否快乐,而是降低孩子的外在压力,考虑如何让他自己主动学习。

   提出“快乐教育”的人,内心出发点是好的,但缺乏实施的基础。“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我们没有办法让别人“快乐”,就算郭德纲讲相声,也无法保证让所有人快乐。

   但“非外部压力教育”具有实施基础,因为外部压力是老师给的,老师不用“外部压力”作为教育手段就可以了。不给学生压力,老师还是能做到的。不给学生压力,是不是就无法做好教育?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给学生压力,一样可以做好教育。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老祖宗的两种思维模式:疏和堵。大禹治水采用了“疏”的方法,成功了。大禹的爹因为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

   不妨从最简单的例子开始。

   砖头是建筑的基本材料,砌砖也是建筑工人必须学会的技能。

   如果一位技校的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砌砖?

   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按照墙的标准,把砖砌得又好又直,特别是在不用垂线、不用划线情况下,如何把墙砌直,保持垂直度。

   另一种思路,如何把砖墙搞出花样来。砖只是基本的建筑材料,利用基本的建筑材料可以搞出有艺术性的东西。老师如何充分利用砖的特点,比如砖的颜色、强度、形状,砌成各种特色的墙。在网上,我们可以搜索到砖雕,也能搜索到古人园林里,各种有艺术的墙。

   第一种思路肯定是痛苦教育,学生只能是一遍遍练习,没有别的招数。而老师也就是一位技师。老师的任务只是检验学生的成果,具体怎么做? 为什么做不好?老师只会简单的判断,就是学生练习不够,态度不认真。

   而第二路思路可能成为我们俗称的快乐教育。学生砌砖已不是砌砖,而是成为了艺术。学生充分发挥砖的特点,搞出有艺术特性的墙壁。而老师的任务是判断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这样的老师,要求高,老师做起来自然就很难。因为老师可能会发现自己能力还不如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总是正确。老师肯定不喜欢这种工作方式。

  教育应该怎么做?感觉应该走第二种路线。然而第一种路线最简单,比如教学生做计算,现在有计算器,没意义。然而老师教起来最简单,改作业也最简单。

   就算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可以把数字开始当成标签,类似人的姓名。不要当成有数学含义的数字。等到学生学习了数字标签,就把数字进行分解,做成各种花样,比如有的人用数字来绘画,可以画出小鹅,小鸭子。在做各种变化时,里面再搭上基本的计算。

   以上就是快乐教育,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也能感受的快乐。学习数字的过程,就是学生玩弄数字的过程。这样自然快乐。学习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把要学习的东西当玩具,玩弄知识。而现在的教育搞了很多不可碰触的高压线,学生明明有巨大创造力,却只能按老师要求做工匠。比如学生写字,必须按老师的要求一笔一划。如果学生把“字”当成玩具,玩弄“字”,走“艺术”路线。学生喜欢上艺术字,自然平常的字也能够写好。

    物理、数学、语文,到了最后都是最基本元素的排列组合,都是艺术。这才是快乐学习的根本。而现在大多数老师不合格,自然无法达到快乐教学的目标,快乐学习只能是神话。

    大学一年级的数学基础就是数学分析。虽然微积分的定义很简单,但应用起来可真是复杂。类似围棋,规则很简单,却复杂。

    一般老师,就是讲各种函数的微分和积分,搞了很多的计算。也有一些老师,更重视基础,就围绕着微积分的定义,比如把知道的各种微积分定义,把多位大师对微积分的理解等等,通通讲一下。针对这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多读几遍经典,多讲一些建立微分方程的过程,讲一些问题思路。把微分、积分当游戏,杂耍起来,自然就能学好。

   把复杂的数学与复杂的游戏联系起来,也不至于如此困难。

   以上是粗显的理解。

   小学生写“严”,最后变成小人。其实,小学生写字要练习控笔。如果小学生在画小人的时候,能够把控笔练习好,画小人也是一种方法。学生在练习写字的时候,完全可以练习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就把控制笔的能力练习完毕。这自然也是一种快乐教育。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广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346-137065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