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广锋
从反思德国到日本发展——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意义
2021-6-20 22:06
阅读:2434

    德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他的神奇在于反思自身。德国出了了很多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互联网上随便一搜索就是一大片。如果说科学主要研究自然,那么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就要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人们常常用哲学三问来思考自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事实上,这三个问题可用到任何地方——社会、学校、企业、研究所、媒体等等。

    对于“社会”来说,三个问题则是:社会本质是什么,社会走过了什么样的历史,社会未来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

    对于“学校”来说,三个问题则是:学校目的是什么,过去有什么问题,未来应该怎么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三个问题则是:企业目的是什么,过去发展历程,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研究所”来说,三个问题则是:研究所在国家定位是什么,过去做出了什么成就,未来打算怎么做。

    研究所是从政府获得资金支持,最大的金主是政府,所以要考虑研究所在国家的定位。回头看看过去,然后再想想未来。

    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因为最根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为什么地球上出现人类,为什么地球上出现老虎,为什么有大象。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为了预测思考未来,必须先思考: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世界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历史来思考现在,然后思考未来问题。

    德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这么多,说明整个社会存在一种思考的氛围。这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很难走弯路。与社会本身相比,社会经济应该怎么定位?从重要性上,经济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如同我们的第一产业农业,涉及到人们的吃饭问题。可我们的社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但不能以农业为目的。

    如果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类似于“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人类社会离不开经济,但不能以经济为目的,经济只是手段。而且还可以说,经济只是一种手段,还存在着其他的手段。社会运行不全是经济,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宗教、家庭等等。

    德国的社会研究实际上也帮助经济。在经济发展上,德国总体上非常平稳,没有太多的波澜。而日本经济却是另外的事情,日本经济有30年的低速期。普遍认为是美国人搞“广场协议”的结果。1985年9月,美、日、德三国达成的"广场协议"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自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与马克开始大幅升值,日元从1985年2月的1美元兑换236日元到1987年升值到1比120日元,马克亦然。

    很多人列举“日元升值”说明“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不好。德国也同样马克升值,为什么没有像日本一样衰退?无法找到原因,不过德国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肯定起了不少作用。

    社会与经济本来是千丝万缕联系着。所有发展停滞的国家都犯了同一个错误——把经济凌驾到了社会之上。比如说日本大量的人员迁徙到大都市,农村衰落。社会围绕着经济运转,经济把原来的社会体系绞碎,按自己意志重新组织。人只是变成了经济中的一个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主要建立在经济之上。整个日本的核心不是日本人,只是日本的GDP、人均收入等等冰冷的数字。

    日本经济发展困难,在于社会进入了一个循环。一方面经济需要为社会服务才能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又挤压着社会。进一步说,经济自己挤压着自己,自己锁住自己。

    再展开一点说,经济发展需要人们消费,而人们消费除了需要资金以外还需要社会目的。比如说,人为了面子、为了肚子,为了舒服、为了爱好、为了交际、为了赎罪等等。当经济的力量把社会打碎后,经济把自己变成了目的,而这就成为了社会停滞的根源。现在人们为了上班要坐1到2个小时的车。下班后基本没有了联系。人们在回到家后只是看电视上网。经济成为一个透镜,而人的价值被透镜照过后,给出一个价值。人的价值被用金钱来衡量。

    不过,大家不这么直白,只是说对经济的影响。当谈论人口、老龄化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经济价值,想到对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忽略"人”本身的需求。

    日本经济想发展其实很容易,让人们回归到社会之中。让企业为社会服务,而不是整个社会为企业服务。比如说建立综合性社区,包括了住宅、写字楼、商场、游乐场、健身房等等综合型社区。人们就如同生活在氏族社会一样,在生活的周围工作,人生充满了烟火气。

    日本需要把经济体系拆解开,把目前的管理和规划调整过来。比如现在的管理和规划普遍采用了强者恒强的策略,实际上弱者应该受到保护。现在许多企业进入到了大都市。那么不妨思考一下,假如某些企业迁移到乡下,会产生坏的影响还是好的影响。

    无论怎么说,一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是设法降低成本。而现代大都市实际在增加运行成本。高楼、高房租等等都是成本。道理很简单,而真正的问题是人心。经济发展不需要高深的道理,就是提高效率,尽可能搞得便宜。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提高效率了吗?高昂的房价代表着高生产率吗?

    听一则消息,介绍了日本人工作很辛苦,而欧洲人过得很快乐,比如说工作时间短,休息日超市都不开门等等。其实,日本人、中国人都可以要求超市周末关门,网络上周末不准开张,只要形成习惯也不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法律规定休息日不开张,这实际上属于博弈的艺术。为了避免与工作时间冲突,可以规定在工作日里所有超市只能开半天门。

    日本想发展起来,必须把眼界提升,脱离某个企业,而是从整个社会考虑如何提高效率。高楼影响效率,就抑制高楼建设,所有高楼办公都收取更高的税费。上班通勤时间长产生浪费,就设法把工作与生活尽可能结合在一起,人们骑自行车甚至走着就可以上班。大企业太大了,产生垄断,就像美国一样给予拆解,激发竞争。

    日本、韩国似乎走着同一条道路,而香港地区同样暮气沉沉。假如日本找不到解决经济低迷的方法,也意味着未来韩国也会如此。日本的问题不单单是日本的问题,而是很多国家地区的问题。解说日本实际也是解说其它地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广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346-12919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