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p 尴尬人的尴尬事,混沌人的混沌语

博文

澳洲生活之七: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已有 5007 次阅读 2010-5-29 15:09 |个人分类:澳洲生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外语, 澳洲生活

出国之前,我导师还专门跟我说过:“到了国外以后,多跟外国人交流,抓住机会好好练外语。”

我当时点头称是,但是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到了国外嘛,自然是天天用外语,很容易练出来。再者,咱英语底子也算不错,尤其是口语,大学的时候就练得比较勤,每周五都去英语角和外语系的人侃大山。

事实证明,我导师真是天纵英明,料事如神的高人啊!顿生高山仰止之感。

这是第二次对导师有无比仰慕的感觉了。

第一次是开组会的时候,一个同学讲霍尔效应还是什么的文献,里面用黎曼几何,复杂无比,听得大伙儿晕头转向。我们这个同学也比较无奈,说:过程复杂,大家不必纠缠于计算细节,看看结果就好。当时我们导师来得稍晚,刚到了一小会儿。就站在小报告厅的后面,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句:“作一个傅里叶变换再求解就可以了吧。不用这么复杂。”又补充了一句:“有些人写文章好像是故意让大家看不懂。”我当时回过头去,发现我们老师站在那里,如同高山一般啊~~话说我看问题怎么从来没这么一句话直切要害呢?修为不够啊,阿弥陀佛~

第二次也就是在国外了。出来之后才发现听说确实有很多需要锻炼的。比如各种情况的说明、交流,比如和各种口音的人交流。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其实这边有很多个国家来的人,我见过的就有: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孟加拉国、荷兰、德国等等,还有不少非洲的不知道是哪国。当然中国人就不用说了,总能碰见很多,包括宝岛台湾的。

所以你要和他们交流,首先要适应形形色色的口音。我对门是个印度教授,每天打招呼,而且时常找我聊天。聊天我是很喜欢啊,可是这个口音太难懂了。大概比《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Rajesh口音还要重一些。通过大半年的交流,我终于可以大致听懂他在讲什么了。老"Pardon”多么难为情啊~

我办公室有两张桌子,另外一张桌子上的是孟加拉国来的同学,刚来了两个月吧。我记得春节那阵跟我们大老板,也就是理论物理系主任说:“我现在自己一个办公室,在中国就是教授待遇了。”他说:“过一阵会来一个博士生,到你的办公室。你可以和他练练英语。”得,我直接从教授待遇变成副教授了。那也不错,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十五个人呢,这边俩人一屋,很宽敞了。

还好我们这个同学英语挺标准,人也很和善,不需要再适应了。

我们组的韩国同学,英语很标准,基本是美国口音。我猜他是不是跟着《Don't ever study English》的磁带练过。这套磁带是韩国人编的,挺不错。我只练过半盘磁带,没坚持到底。

理论物理系还有好几个俄罗斯的老师和同学,都挺刻苦的。有几次听他们的报告,说话带了很多卷舌音,煞是可爱。

当然这边还有很多中国的老师同学,中午吃饭总能凑起来十几个人,一边聊一边吃饭。而且有时候还能交流一下各自饭盒里面的午餐^_^缺点在第一篇提过,说汉语太多,不说英语。而且房东和各位房客都是中国人,一律汉语交流,最多聊聊《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chicken maharaji mac

所以我来了九个月,英语貌似没有质的飞跃,说话也没达到native speaker的那种张口就来的境界。看来导师的建议是灰常灰常正确滴~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36-329975.html

上一篇:科研随感两则
下一篇:澳洲生活之八:闲逛
收藏 IP: .*| 热度|

3 郭利萍 张旭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