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p 尴尬人的尴尬事,混沌人的混沌语

博文

《红鬃烈马》 充分表现了封建男人的理想

已有 4027 次阅读 2008-11-17 22:10 |个人分类:戏曲曲艺| 理想, 红鬃烈马, 封建男人

首先向大家坦白一个事实:我是一个铁杆戏迷。不过坦白不坦白没关系,我老板都知道。话说这个事情就很诡异了,他咋知道的,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去长安大戏院看《红鬃烈马》的时候,正好碰见他。

——偷跑出来玩,撞枪口了吧?

其实在京剧里面,《红鬃烈马》是很常见的戏。换句话说,叫做大路戏。在当代的京剧舞台上,经常能见到这出戏,一说《武家坡》《大登殿》,不管看没看过,很多人都知道。

为什么是大路戏呢?我想原因是很多的。首先,人员要求不是太大,演出灵活性高。十几折戏,你想全演也行,生旦净丑都有;你想只演几折也完全没问题,甚至只演一折《武家坡》就需要俩人,照样唱做并重,非常热闹。事实上,从鼎盛时期的各位名家,到今天的许多青年演员甚至票友,都对这出戏非常熟悉。这也说明了这出戏非常受欢迎。

其次,这出戏内容非常热闹,文武都有,而且是大团圆结局。大团圆结局,又热闹又喜庆,尤其最后一折《大登殿》,简直是名利双收,该报答的、该报复的,都作了相应处理。

先把剧情介绍发上来吧,网上找的,知道的同学可以跳过这段

介绍1:

唐丞相王允之宝钏抛彩球择婿,中叫郎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劝退婚,宝钏不从,父击掌决裂。宝钏出走,与平贵寒窑成亲。后平贵降服红鬃烈马得,却遭王允及王次婿魏虎加害,被遣出征西凉而被生擒,西凉王反将代战公主许之,并继王位。十八年后,平贵射雁得宝钏血书,乃返唐,与宝钏寒窑相认。时王允篡唐帝位,杀平贵。代战带兵赶来,助平贵攻破长安,擒王允,诛魏虎。平贵自立为帝,封宝钏、代战共掌昭阳。

有唐一代,从不闻王允篡位,平贵称帝之事。虚构此剧,纯系教落难中人切莫忘志,贵在坚持。贫富本无定,苦尽会甘来,忠贞执着,自有后福。

介绍2 (武家坡、算粮、银空山、大登殿四折内容)

薛平贵与代战公主分别后,急归家,遇宝钏于武家坡前。夫妻一别十八年,不敢冒然相认。薛借问路试宝钏是否变心,王逃回寒容,薛赶至窑前, 隔门讲明别后经历,夫妻相认。 薛平贵乘王允寿辰,与妻宝钏回府, 向王允、魏虎讨算十八年军粮。王允篡位,欲杀薛平贵。薛逃走,王允遣高思继追赶。薛放出代战公主所贻之金钥鸽为号,代战赶来救援。高思继投降,助薛反攻长安。薛平贵得代战公主之助,攻破长安,拿下王允、魏虎, 自立为帝。分封宝钏、代战及苏龙;斩魏虎,欲杀王允,经宝钏求情,始赦免;又迎请王母,共庆团圆。

其实这个剧情很传统。一个穷小子薛平贵,被丞相的三女儿王宝钏看中,经历种种曲折,当了西凉王,把当年看不起他的人统统踩在脚下,还将王宝钏和代战公主两个才德容貌兼备的两个大美女统统收做老婆。这是多么传统、多么大团圆的结局啊。

不过这个“大团圆”却有些问题。对于穷小子薛平贵而言,肯定是大团圆无疑。对于丞相王允来讲呢,就有点不痛快:原来是丞相,到了自己女婿这里,反倒只给了一个受气的虚职。那么对于斩首的魏虎(二姐夫)呢,那就更不用说了。

好吧,上面的就算是坏人遭报应吧。那么代战公主呢?金枝玉叶,帮着薛平贵登王位、打天下,居然还说:王宝钏和你结发在前,她为正来我为偏。王宝钏呢?为了丈夫跟父亲撕破脸,在寒窑挖野菜挨过十八年。薛平贵回来还要调戏一番看看是否对他忠贞。王宝钏也和代战类似,说:代战帮你打天下,她为正来我为偏。——妇女地位真低啊,居然自认当偏房。看来薛平贵的魅力着实不浅。

封建社会的理想就是当大官,掌大权,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媳妇嘛,不娶金枝玉叶,就娶名门之后;如果多个的话,和谐相处,互相谦让,从不吃醋。看看这出戏吧:一个穷小子,最后成了帝王。以前陷害他的王允、魏虎,不是砍头就是夺权。对他好的王允夫人和苏龙,统统提升待遇。一号夫人和二号夫人一点也不吃醋,互相尊敬,最后共掌后宫。看看,一点瑕疵都没有。(唯一的缺憾是十八天后王宝钏死了,戏里面没演)。

官至极品、名利双收,这恐怕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理想。一个穷小子的遭遇,更是给人许多无限的遐想。无怪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欣赏这出戏了。(包括我哈)

如果你喜欢,请给我投票。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36-205613.html

上一篇:七绝一首祝贺书生兄白香百篇成
下一篇:我要唱的戏列表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