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我的首门专业课程教学总结—研究型教学 精选

已有 7900 次阅读 2020-6-28 06:4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的首门专业课程教学总结—研究型教学


王秉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 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本门课程共有23名学生选课。由于疫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是线上网络教学。受之前吴超老师教学的熏陶、影响和启发,我也决定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我看来,研究生培养,就是重点要突出“研究”二字,这是与本科生培养(注重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教会研究生研究的思维、逻辑、方法等,并主要是让他们生产出较好的研究成果,以期让研究生具备较好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型教学方式是研究生教学的不错方式。

根据上述思路以及研究的一般套路,我大体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思路和目标,具体如下:

1)熟悉课程领域,夯实研究基础。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分小组制作ppt并展示汇报、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回顾本科期间所学的本课程相关知识,对本课程基础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2)了解课程前沿,发现研究选题。课程前沿内容(本课程的话,如安全大数据与安全情报学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教师完成讲授,研究选题采取双向驱动,即教师提出一系列研究选题供学生选择(我给学生出了40余道选题供选择),或学生自己提出选题教师完善优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未来,重点让学生指导本课程未来需要研究什么,自身可以研究什么。研究选题可以是理论型的,也可以结合实际,如这次课程我就给学生给了一些本课程与疫情防控结合方面的一些研究选题。

3)敲定研究选题,规范撰写课程论文。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研究选题,规范的撰写一篇较好的课程论文,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课程相关研究的基本能力。

4)汇报与交流互动,修改完善课程论文,部分质量较好的论文投稿相关期刊尝试发表。

5)除了任课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己展示交流外外,邀请校外专家,给学生进行课程相关内容做学术报告交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研究思维等。

通过本次教学尝试,效果我比较满意。我认为,有6-7篇论文质量达到了投稿CSSCI期刊发表的要求,目前已被CSSCI期刊录用2篇。也许后边还有修改完善的论文可以尝试投稿发表。通过本次教学,主要体会如下:

第一,由于选择本课程的都是研一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撰写论文,我对课程论文的首要要求是格式规范,要素齐全,并尽可能做到清晰美观,让学生系好科研写作的第一粒扣子。我在布置课程论文时就给了学生一个统一的写作模板。通过多次强调和批注修改,大家最终都基本撰写了一篇规范的研究论文,我想这种训练对他们以后做科研,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其实,虽说投稿不难,但是学生第一次投稿问题还是蛮多的,也要教会他们。

第二,论文是改出来的,要不间断监督和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论文撰写,随时撰写完成随时提交老师,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不断往复,不断修改完善论文。一些论文课程已结束,但是修改工作未来​还在继续。

第三,尊重学生意愿,强扭的瓜不甜,不强求学生花太多时间在课程论文上。在课程论文质量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不强制要求学生在课程论文上花太多时间,给他们充分自由,邮件答复一般是这样:若想进一步修改完善尝试发表,请按修改意见修改;若不想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尝试投稿发表,已达到课程论文基本要求,这样即可。这主要是因为想到,很多学生的研究方向并非是课程论文相关方向,没必要让他花大量宝贵时间在这上面,就有点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会反感。

第四,尊重学生劳动成果,学生教师各负其责。规范成果署名,署名是学生一作,我二作(通讯作者);论文版面费全部由我承担,版面费缴纳及报销全部由本人完成,学生不用操心;教师对需要修改的论文要及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

第五,教师要在所教课程方面有研究和思考,研究选题最好教师本人提出,学生选择。一是,只有教师在课程方面有深度研究和思考,才能保证熟悉该研究领域,并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选题。二是,学生一般都是课程领域的新兵,很难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选题,需要老师引路和启发。

第六,做好心理准备,老师比较花心思和时间。例如,给出一系列可以撰写成论文并能够发表的论文,研究选题需要老师花心思;学生第一次撰写论文,第一篇论文问题很多,要三番五次交流修改,有些内容还要自己写,过程比较累。这不刚才才给一位学生修改完论文,陪家人住院期间也给两位学生修改了论文。


作于2020年6月27日午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953670-1239627.html

上一篇:《安全情报学导论》前言
下一篇:研究生第一课,我想告诉你10句话
收藏 IP: 119.39.5.*| 热度|

14 刘立 褚海亮 范会勇 周忠浩 吴超 武夷山 王崇臣 王德华 晏成和 王林平 张鹰 付雷 宋华华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