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玉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常见古生物(一) ——双壳类
2023-6-4 09:54
阅读:2451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常见古生物(一)

——双壳类

(照片为自己拍摄,很珍贵,转载或应用时请注明出处)

 

双壳类动物就是我们常见的扇贝、蛤蜊、牡蛎、蚌类等,因身体具有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Bivalvia),有一对既呼吸又滤食的瓣状鳃,故又称瓣鳃类。

双壳类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双壳类因具有大小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

双壳类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双壳类通过贝壳的张合与舌状器官(称为足)的运动来捕食和移动,贝壳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同时也有利于调节内部环境。双壳类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极少数为寄生。

双壳类古生物上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双壳纲在地质历史中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在早寒武世就出现了fordilla,中生代迅速发展,现在达到顶峰。双壳纲发展过程中有4个主要转折点:1.奥陶纪初的时候,双壳纲快速辐射演化;2.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中,60%以上的属种灭绝,随后又迅速发展辐射;3.三叠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中,42%以上的属种灭亡,后来双壳类又快速发展演化;4.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也对双壳类产生了很大影响。

双壳纲与腕足纲两类都曾经是海洋中的主要动物,二者发生过生存竞争,最终双壳类生物胜出,主要原因是双壳类对盐度适应力强,而且泥盆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淡水双壳类(童金南,殷鸿福,2007),逐渐适应了在陆上湖盆及河流中生活。

双壳类动物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几乎所有种类皆可食用,不少是名贵的海珍品。许多种类可直接入药或提取各种药物。珍珠贝、河蚌能生产珍珠。扇贝、海菊蛤等可供玩赏或作高级装饰品。现在至少有20种为重要的养殖对象。一些种类可作鱼虾的饵料、饲料和肥料。一些古双壳动物是地层中很好的指相化石。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也是双壳类发育繁盛期。三叠世延长期主要为陆上湖盆沉积,湖盆面积最大时约8万平方千米,湖水为微咸水,在如此广阔的湖区,繁殖着大量双壳类和其它湖生动物、藻类等,在湖边有很多古植物,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在地质历史演变中,经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包括地质事件)及成岩作用,使晚三叠世延长期大量繁殖的双壳类动物中的极少部分保存下来,保存在一千多米的地层中,从延长组长10到长1层均发现了双壳类动物化石,其中长8浅湖沉积环境中保存的双壳类化石尤为丰富多样。延长组双壳类化石较小,壳体长度一般小于2cm,几乎见不到大型的双壳类化石,这与现在双壳类动物有很大区别。

根据前人研究,延长组双壳化石主要为双壳纲古异齿目Palaeoheterodonta,其中主要为陕西蚌科(新科)Shaanxiconchidab Liu(fam.nov),陕西蚌属(新属)Shaanxiconcha Liu(gen.nov)。在陕西蚌中以长陕西蚌、斜卵陕西蚌、三角陕西蚌、椭圆陕西蚌化石最为普遍,此外还有一些珠蚌类。

野外剖面观察时,在延长组地层中可见到上述陕西蚌,如韩城、铜川等中生界剖面上可见陕西蚌。钻井岩心观察,也常见这些双壳类化石,如在陇东延长组下部(长8-长10)地层中常常可见长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longa(hua) 及其它种类;在陕北延长组中上部(长7-长1)地层中经常见到三角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triangulata Lin以及其它种类。

长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longa(hua)表现为:化石整体呈椭圆形,长高比大于2,壳体较小,前端跟后端似等高。背缘与壳顶近于相同高度,且背缘相对较长,后缘斜切,可以观察到同心线。化石与长陕西蚌相似,长陕西蚌壳体更为膨凸,比较种的后缘较短,腹缘呈宽缓弧形(任津杰.2016)。

三角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triangulata Lin表现为:化石呈近似三角形,壳体小,长高比略小于2,前端膨凸,腹缘相对较为平坦,后壳可观察到明显的顶脊(任津杰.2016)。

这些双壳类化石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一般在浅水三角洲前缘较多,在三角洲平原河道中也有一定存在;半咸水、微咸水、淡水湖盆中都比较多,只是种类有所差别,可见双壳类动物适应性很强。

对双壳类化石的分析研究,可以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及沉积特征,对石油地质勘探及其它矿产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06.03编写


参考资料:生物教科书,互联网

任津杰.2016.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晚期双壳类化石层形成环境研究—延长期晚期烃源岩形成环境探讨[J].硕士论文.

黄云飞,童金南,向烨等.2016.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双壳类的灭绝与复苏过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40(2)334345

双壳类1.jpg

现代双壳类动物(照片来自网络)                       

 

双壳类17.jpg

L46,延长组长8,泥岩富含双壳类化石,

长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 longa(hua)

  

双壳类18.jpg

G152,延长组长4+5,泥岩中含双壳类化石,

三角陕西蚌比较种Shaanxiconcha cf.triangulata Lin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成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39049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