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62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cy621117

博文

黄土高原(二)—自然特征 (资料来源—互联网)

已有 4642 次阅读 2023-2-24 18: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黄土高原(二)—自然特征

(资料来源—互联网)

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地理特征有着独有自然现象及特征,主要表现在:

黄土高原气候特征。因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区域年平均温度为3.6~14.3℃,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干旱少雨的降水特征,年降水量为150~750毫米。东南部的汾渭盆地和晋南,豫西黄土丘陵区,年降水为600~750毫米,而位于西部和西北部的宁夏,内蒙古黄河沿岸地带,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甘肃靖远—景泰—永登一线,年降水量为150~250毫米。

 黄土高原的蒸发量普遍高于实际降水量,年蒸发量为1400~2000毫米,其总体趋势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就年蒸发的变率而言,一般是春末夏初最高,冬季最小。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如下特点:即光热条件优越,但降水量少、蒸散量大,农田水分亏缺严重,主要是雨养农业。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多。

自然植被。从黄土高原的环境演变来看(沉积规律和植被演替),该区四个植被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干草原及中温带荒漠草原该区)基本上在全新世早中期己经形成。黄土高原地带性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变化,特别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已与现代植被带基本相似,其间伴随气候变化植被带界线虽有南北移动,但植被带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很大,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不断缩小和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外,主要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所以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主要是在人类生产和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水系及水资源。黄土高原区域水系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较多,约有200条,较大的有洮河、祖厉河、清水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径流不包括黄河干流年径流总量185亿立方米。受暴雨影响,大多数河流汛期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

 黄土高原水系含沙量很高,往往一次洪水含沙量占全年70%~80%以上。高原浅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贫乏,埋藏很深,多在50~60米以下,有的达100~200米。

黄土高原水资源较为缺乏,不同地区降水资源变化大。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大体可以分三类:一、黄土丘陵(坡度>3°),二、平地(坡度<3°),三、土石山丘地。

 黄土丘陵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40%,有3.7亿亩。黄土高原地区平地面积约2.8亿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0%,其中:川平地占58.7%,高平地占41.3%。土石山地面积2.01亿亩左右,占全区土地面积22.3%。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六大类:黄绵土褐土垆土黑垆土灌淤土风沙土。黄绵土为广泛分布于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明显地继承了黄土本质的特点:土层深厚、质地匀一、多孔疏松、透水透气,易于耕作,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林草生长。

 森林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少林地区。全区林业用地面积972.3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16%,较中国的12.98%低5.82%。

 黄土高原地区草场破坏严重,面积日益减少,质量下降。 

 经济作物。黄土高原盛产地区苹果核桃葡萄石榴猕猴桃等。除此之外,还有有经济价值的其他资源植物,共达3500种左右。  

 光热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按太阳辐射总量,比纬度相近的中国东部地区高。年日照时数20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0%~70%,且北部多于南部,较同纬度华北地区多200~300小时。光能丰富、日照充足,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基础。 

 矿产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探明有储量的矿产种类共有77种,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三大类。尤其煤炭资源储量大,此外,还有丰富的铝土矿、有色金属、盐碱等矿产以及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几乎占中国的一半。

黄土塬主要问题—水土流失。黄土塬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截至2009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4×104平方千米,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第四档的强度水蚀面积为14.65×104平方千米,占中国同类面积的38.8%;年侵蚀模数大于第七档的剧烈水蚀面积为3.67×104平方千米,占中国同类面积的89%。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厘米,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10厘米,最高处达15厘米。 

 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害性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蚕食土地、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破碎,起伏不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沟谷密度达3~6公里/平方公里。沟谷溯源侵蚀,河流凹岸被冲,重力滑坡崩塌泻溜等现象不断发生,蚕食土地。黄河年均输沙量16亿吨,这意味着从黄土高原地区55万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面积上平均每年被剥蚀约3毫米厚黄土。土壤退化,肥力衰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黄土高原地区60%是坡耕地,易发生水土流失,使肥沃的表土丧失殆尽。据估算:黄土高原地区每年需流失的土壤有机质达1800万吨,氮素154万吨,仅氮素折合成尿素化肥335万吨,相当于全区全年的化肥用量。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而农业低产(坡耕地亩产仅几十斤),三料俱缺,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建设。  

黄土高原治理措施。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危害性大等问题,常采用一下治理措施:

一是农业措施:修梯田,培地埂,等高耕作,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深耕,合理密植等。

二是林业措施:封山育林,造林种草,按地形的不同部位营造护坡林、护沟林、护滩林、固沙林等。

三是水利措施:修建塘坝,沿等高线开挖截流沟;进行沟壑治理、护岸固滩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最有效的措施还是退耕还林,

      目前黄土高原上人们基本上种植塬地和川地,山上地很少有人种,几十年后,山地已是郁郁葱葱的林地了,极大地保护了黄土高原,使水土流失和土壤侵害得到有效减缓。

 2023.2.22 编撰

参考文献:互联网

 

                      黄土高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

                        照片来自网络


附:临江仙·黄土高原(二)

塬干冷雨水少,日长阳光普照,也有黄尘风沙扰。

夜温差大,瓜果品质好。

古时草盛树木茂,獐鹿满地奔跑,也曾雨顺风又调。

近代常垦荒,触目变萧条。

2023.2.2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377766.html

上一篇:黄土高原(一)— 地质地理 (资料来源—互联网)
下一篇:黄土高原(三)—人文历史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3 宁利中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