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玉
印支运动简述
2022-12-4 13:11
阅读:4925

印支运动简述

印支是印度支那的简称,印度支那指亚洲东南部的半岛,即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马来亚部分和新加坡。

印支运动是晚二叠世末至三叠纪末(253-202Ma)之间的构造运动,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 (1934)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最大特点是改变了中国古地理格局,结束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印支运动之前以秦岭为界,中国北部为陆地、南部为海洋环境;通过印支运动使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所以,印支运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造陆运动,是上苍造出了南半个中国!

你若对地质感兴趣、又喜欢旅游,看看中国北方的三叠系露头剖面,都是陆相砂泥岩地层,而南方三叠系露头剖面大都是海相的碳酸盐地层;可是,侏罗系露头剖面不管北方还是南方,都是陆相砂泥岩地层,你就明白了。

   印支运动是由于新特提斯洋(以赤道为轴,纬度-300—150)扩张,推动扬子、印支、马来西亚等板块向北漂移,与华北板块对接碰撞;同时华北板块与印支、马来西亚等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洋逐渐缩小关闭。到晚印支运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东南亚板块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陆,并与欧亚大陆连为一体,其中有几个碰撞结合带,著名的秦岭山系就是其中之一。

说来奇怪,三叠纪印支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东半球正在发生大规模的陆块汇聚和拼合,而西半球正准备开始发生泛大陆的裂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通过印支运动,最终使华北、华南、印支、马来西亚、伊朗等支离破碎的板块连接在一起,并与之前欧亚大陆连为一体,形成统一的欧亚大陆。

印支期构造活动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作用在华北地台,由于印支期新特提斯洋扩张,推动华南板块向北漂移,与华北板块对接碰撞,使秦岭再次褶皱隆起;同时,在华北板块北部、东部,由于古太平洋西部板块向华北板块挤压,华北地区地层抬升;因而,印支期地应力的主应力方向以近南北向为主(179°-359°)(张泓,1995);次应力为近于东西向。作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除南北向受到挤压的主应力外,盆地西缘局部应力场缘于古特提斯海封闭,使盆地发生右旋剪切,形成盆地西侧南段的主压应力为北东一南西向,而盆地西侧北段,由于受阿拉善地台的挤压,主压应力为北西西-南东向。

在华北地台及鄂尔多斯,印支运动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印支运动一是造成秦岭进一步褶皱抬升,二是造成华北北部及中东部隆起坳陷向西偏移,鄂尔多斯盆地从大华北地台中独立出来,在大华北地台的西部形成了独立的盆地;也就是说从早印支运动之后的晚三叠世开始,鄂尔多斯主体上才为称为真正的内陆盆地。

晚三叠世时期的晚印支运动,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的构造及沉积演化期,晚印支运动作用在鄂尔多斯盆地主要为两次较大次级构造运动:

一次为长8末期—长7早期的构造运动,使盆地南部、西南部、西北部等边缘山系再次抬升,盆地内部大面积大幅度下沉,造成鄂尔多斯盆地最大湖浸,形成8万平方公里的湖盆;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火山喷发,生物蓬勃发展,为鄂尔多斯湖盆微生物大发展时期;随后的构造运动变得平和,表现在盆地以缓慢抬升及沉积建造为主。

二次为晚三叠世末期的构造运动,引起盆地周边的老山强烈抬升,带动盆地内部,特别是盆地南部、西南部、西部地层抬升,使这些地区延长组遭受不均一抬升剥蚀,造成延长组上部地层发生剥蚀,残缺不全,进而形成与上覆侏罗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特别是在其顶面形成沟谷纵横、阶地层叠、残丘起伏、坡凹蔓延的古地貌。

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造成了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的消失,发展到早侏罗世,使原来的盆地沉积格局发生很大变化,那就是:使延长期盆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变成早侏罗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特点,并使盆地沉积由晚三叠世的内陆湖盆沉积环境变为早侏罗世的陆上河流沉积。

总之,一、印支运动是造陆运动,造出了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北部大陆,使原来的华南及印支(越老柬)等海相沉积变成陆相,并与华北板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陆。二、印支运动为升降运动,不但使华南地层抬升、而且使华北地层抬升;对于鄂尔多斯既是造盆运动又是升降运动,既造成鄂尔多斯盆地,也造成延长期湖盆形成和消失。三、印支运动是生物再造运动,是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后,生物复苏和蓬勃发展时期。

2015.9.8

参考文献:

1、李江海 姜洪福等. 2009. 全球古板块再造、岩相古地理及古环境图集. 地质出版社.

2、任纪舜. 1984.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9号

3、周良仁  蔡厚维. 1989. 中国西北地区的印支运动. 中科院西地所所刊. 第26号

4、王峰  田景春等. 2010.12. 鄂尔多斯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对印支构造运动的响应. 天然气地球科学 第21卷6期.

5、谭永杰  邱瑞照等. 2014.8. 中国及邻区印支运动及其意义. 中国煤炭地质 第26卷8期.

 

附:印支运动自述

我是地质历史中的事件,

发生在两亿五千万至两亿年。

人们称三叠纪,

那时还没有华夏这个概念。

我结束了南海北陆,

将华北华南连成一片。

我造出了南半个“中国”,

经历了沧海桑田。

 

据说是赤道海底扩张,

也为新特提斯洋巨变。

推动亚洲南板块向北漂移,

使华北华南及东南亚相连。

秦岭上升、鄂尔多斯南部下沉,

延长组湖盆造就及消失与我有关。

我促使生物复苏和蓬勃兴起,

形成石油、煤炭丰富资源。

                2022.1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成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3664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