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惧怕有境界的科学家?
2010.07.23
美国新当选的国家科学院(NAS)院士当选后一般会在PNAS上发表一篇文章,总结一下自己的主要成就。
不过我的博士导师在10年前选上NAS院士之后却没有这样做。前些年聊天时问他究竟,他说:
Why to write about things I did some twenty thirty years ago? There is nothing new to say about them.
上个月开会的时候和他在一起,他对我说: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so many talks about the things we started trying twenty thirty years ago with very primitive tools. Now they can have much better equipments and get beautiful results, and publish in Science and Nature, etc. But we just move on.
听过这话,也别以为他研究成果很多。从事研究50年,不过发表了150篇上下的论文而已。
老实说,这么多年来,除了见到他常常表现得像小学生一样好奇和现得无知之外,我还真一直没弄懂他在教学和研究上究竟有什么特别境界。
做研究生的时候,他也不过说:
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and I don't know, either. This is why we keep asking ourself questions, and why I keep asking you questions.
在前沿做研究的科学家,大概因为知道科学在一直发展和积累着的,所以不仅没有什么最高境界,也没有什么绝对权威,自己总觉得像小孩一样无知。
记得以前Gordon Moore做了博士后去找第一个工作的时候,公司人事部门专门找了心理学家对他进行测试,看看他技术工作之外是否还适合做管理工作。心理学家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个家伙心理不够成熟而且常常毫无必要地关注细节,结论是不适宜做管理工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的这个看来不会成器的人后来竟然领导创办了Intel公司,并且成功地做了CEO和董事会主席很多年。
曾经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的斯坦福大学化学系John Ross教授前些年在北京访问闲谈时说,他在做博士后的两年中,曾经花了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只是为了搞清楚为什么他推导的某个公式前面会有一个等于二分之一的因子。
我自己做研究也没有什么境界。除了想方设法比较确切地弄清楚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之外,别无他长。如果有学生或者同行愿意跟我讨论那些绝大多数人看起来没有意义的技术上的细枝末节的问题,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所以,考盘在涧的杨玲兄说他喜欢物理,却一天到晚喜欢考虑终极问题,这个样子做科学肯定够呛。要做科学家,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不要去纠缠那些关于人生或者上帝的终极问题。这并不是我说的,上次周光召先生请Glashaw在科学院研究生院做演讲,Glashaw就这么讲。
科学网上有不少朋友看起来是蛮像有境界的科学家,很多人横看竖看总不大像。我自己肯定是不像有境界的科学家的,而且还一直都有种根深蒂固的自卑。
这是读王宝山教授《教学与科研的最高境界》博文引出的一点感受。
王宝山《教学与科研的最高境界》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622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鸿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6-34653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