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从海洋测绘到海洋思维、海洋文化

已有 2573 次阅读 2019-6-17 07:32 |个人分类:海洋报道|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从海洋测绘到海洋思维、海洋文化

数联空间 2019-06-16

2019年6月15日,苏州

当下,对海洋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洋战略也成为国家战略。要实施海洋战略,首先要了解海洋。而了解海洋,海洋测绘首当其冲。毫无疑问,海洋测绘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加强国防建设、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和保障。海洋思维又是海洋战略、海洋测绘的出发点,进而形成的海洋文化将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2019年6月14日,姑苏城外、运河西岸、澹台湖畔、嘉宾云集、高朋满座。300多名海洋测绘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出席以“精测海洋,服务陆海统筹”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和苏州桑泰海洋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开幕式上,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斌、苏州桑泰海洋仪器研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毕坤、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殷福忠、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渊、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先后致辞,共话海洋,主张海洋测绘的“创新、发展、融合”。本届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启虎院士(刘纪元研究院代为报告)、欧洲科学院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金双根教授、武汉大学海洋测绘研究院赵建虎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周兴华研究员等11位行业专家作大会报告,分享海洋测绘的前沿技术、理念方法、机遇挑战。毋容置疑,发展海洋测绘,我们还任重道远,需要在法律法规、标准建设、技术装备、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

2019年6月15日,约30位海洋测绘相关的“文学青年”还欣然参加了由“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主办的“苏州桑泰杯”海洋文化沙龙,这是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之外的另一番风光。大家以文会友,畅谈海洋思维、心系海洋文化。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蓝色的水球,陆地只不过是其中的点缀。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众多湖泊、河流铸就了陆地的壮美,也成为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海洋,也无所谓大陆,更谈不上地球。海洋甚至被认为人类生命的摇篮,作为个体的人类身体的含水量也与地球的含水量与惊人的相同之处。水的缺失意味着人类个体生命的结束,同样海洋的消失预示着地球的消亡。但是,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重农重陆意识根深蒂固,一切围绕固定边界的占有、封建、经营、延伸成为“农业思维”或“大陆思维”的基点。那么什么是“海洋思维”呢?大家知道,海洋“边界”是很难划定的,至少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边界。由此,海洋思维首先是一种突破固定边界的思维或者说是勇于拓展新边界的思维,“全球化”可以说是海洋思维的必然结果。全球化促使固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行业的“跨界打劫”随处可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合作共享共赢、可持续发展被普遍认同。毫无疑问,海洋思维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战略思维,对于企业来说一种经营理念,对于个人来说一种“小我”与“大我”交锋中的“浴火重生”。诚然,形成海洋思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对国人来说是需要补上的一门必修课。

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沉淀物和基因。尽管我们的海洋思维还相形见绌,但是我们的海洋文化却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理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都是铸就海洋文化“高大上”的基础,特别是一群从事海洋测绘的相关人士来谈论“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是完全有资格的,也是义不容辞的,有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图1:第二届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现场

图2:“苏州桑泰杯”优秀论文颁奖

图3:大会合影

图4:国产海洋测绘装备展示

图5:海洋文化论坛现场

图6:海洋文化类有奖征文颁奖

图7:郝晓光研究员推介他的《新编世界地图》

图8:参加海洋文化沙龙的嘉宾合影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85378.html

上一篇:[转载]野声自然诗|鲸鱼不哭
下一篇:[转载]屠呦呦团队宣布重大创新突破
收藏 IP: 180.164.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