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艾伦·卡尔松 | 自然美学的核心问题

已有 1735 次阅读 2019-6-15 22:19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艾伦·卡尔松 | 自然美学的核心问题

来源: 艾伦·卡尔松 科学的历程 2019-06-15

《自然与景观

作者:艾伦·卡尔松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艾伦·卡尔松(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哲学博士

翻译 陈李波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美学家,哲学家,诗人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在其经典著作《美感》中如此描述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一个无定形的对象:它几乎经常包含着充足的多样性,使得我们的眼睛有极大自由去选择、强调以及组织其元素,而且自然景观寓意深刻、情感刺激而又涵义丰富。一处予以观赏的景观必须加以组织……只有这样我们才感觉到这处景观是美的。……混杂的自然景观不能够在从其它任何方式上得到这种美的享受。

寥寥数语,桑塔亚那便指出了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中的核心问题。他认为自然景观是“无定形的”以及“混杂的”。为了予以欣赏,它必须加以组织。然而,它寓意深刻、情感刺激而又涵义丰富,使得我们在选择上、强调上以及组织上有极大的自由。这导致的问题便是:为了实现适当的审美欣赏,我们应该在自然中选择、强调和分类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强调和分类;并且在这种欣赏中,我们应该组织些什么以及如何去组织。

这非常有意义,因为在艺术欣赏中并没有与之相似的难题。在传统艺术作品的适当的审美欣赏中,我们理所当然地知道欣赏什么与如何欣赏。我们知道欣赏什么是因为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与那些不是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知道与审美属性相关的部分与那些不与审美属性相关的部分之间的区别。我们知道我们是在音乐厅中欣赏钢琴所发出的美妙声音,而不是那些欣赏那些产生干扰的咳嗽声;我们知道我们是去对绘画的精致与匀称进行欣赏,而非关心它挂在画廊何处。相似地,我们知道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是因为我们知道不同艺术作品所对应的欣赏模式。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听钢琴的声音及观看绘画作品的画面。进而,保罗兹夫介绍了“观的行为”(Act of Aspection),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对应着不同的“观的行为”。

就绘画而言,凝视意味着一种“观的行为”,而浏览则意味着另一种;去学习、评述、综览、审视、分析、细查(译者注:事实上这些动词表达的意思及其类似,要进行严格的区分似乎不太可能)等,这些仍然都是“观的行为”……我综览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作品,然而对波许(H. Bosch)的作品我仅是浏览而已。因此前者,我需后退一点来欣赏它,而对于后者,则走近一点来欣赏它。难道你品尝白兰地的方式与喝啤酒的方式会是一样的吗?

对于艺术而言,我们对于欣赏什么与如何欣赏的这些知识来源于这一事实:它是我们的创作品。我们之所以知道哪些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以及哪些不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哪些属性与审美相关,以及如何审美欣赏它们,是因为我们按照审美欣赏之目的去创作它们,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这种知识必须是可理解的。在创作这样一个艺术对象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创作什么,以及与它的构成、它的目的相关联的事物。在创作绘画的时候,我们知道它以画框作为结束,并且在美学层面上,色彩与线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们是去“看”它,而非是去“听”它。更进一步,不同类型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界限,在美学层面上对应着不同的着重点,并要求着不同的“观的行为”。因此,在我们知道恰当地欣赏什么与如何欣赏这一点上,兹夫再次谈艺术分类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不同的“观的行为”对应着不同的艺术学派,这也正是为何风格的分类如此重要的原因。威尼斯画派绘画的观需要关注其均衡的体量:轮廓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极难找寻。佛罗伦萨画派则需要注重占作品主旨的轮廓与线条。克劳德(Claude)追寻光的意义,勃纳尔(Bonnard)探求色彩的组合,西纽雷利(Signorelli)则关注体量的轮廓。

然而就艺术而言,这一事实——我们知道欣赏什么与如何欣赏是因为我们已经创作了它,并没有立即解决自然审美欣赏的核心问题。自然不是艺术,并且它也不是我们的创作品。更恰当的说是,我们整个自然环境,我们的自然世界。它环绕着我们,与我们遭遇,用乔治·桑塔亚那的话来说,它是“无定形的与混杂的,寓意深刻、情感刺激而又涵义丰富。”但是在这种丰富性中,我们欣赏到什么,我们欣赏的界限是什么,我们欣赏的焦点又是什么;还有,我们如何欣赏,欣赏的模式是什么,相对应的“观的行为”又是什么?更进一步,对这些问题具有合理依据的回答的理论根据又在何处?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85187.html

上一篇:[转载]江苏首次浒苔绿潮监测预警演练在省管”两沙“”海域举行
下一篇:[转载]朗兰兹纲领:关于数学大一统的伟大构想
收藏 IP: 180.164.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3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