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BBC又开挂,集结了宇宙最强阵容

已有 2562 次阅读 2019-6-15 05:53 |个人分类:海洋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BBC又开挂,集结了宇宙最强阵容

来源: 万福村村民 看电影杂志 2019-06-13


“BBC纪录片又出神作啦!”

“哦。”

“豆瓣9.5,IMDb9.3,又爆了!”

“哦。”


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


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界里,权游烂尾,黑镜不黑,追了二十年的叉男也在临了被塞一嘴翔,一切看似坚固的都已烟消云散,似乎没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除了BBC的纪录片。


从2016年《地球脉动2》,到2017年的《蓝色星球2》,再到去年的《王朝》,每年不被BBC的纪录片刷屏一次,就浑身难受。终于,今年刷屏的BBC纪录片还是来了 —《行星》


《行星》 豆瓣9.5,IMDb9.3,想拍烂片,但实力不允许


众所周知,BBC在纪录片的制作上一直不遗余力地开拓新技术:在《蓝色星球2》中,拍摄团队使用了美国前军事潜水技术 — 循环呼吸机和水下无人机;在《大猫》中,首次使用了Leonardo热成像摄影机;在《荒野间谍》中,把摄像头安装在一系列仿真的动物模型中,以便最近距离捕捉到动物的一举一动。


拍摄《荒野间谍》的仿生镜头


这回的《行星》同样没有令人失望,它彻底颠覆了纪录片的拍法,把庞大的行星拟人化。原本遥远神秘的行星,变得触手可及,就像一大家子人。


《行星》使用CGI特效把太阳系每一颗行星的壮丽与宏伟展现得淋漓尽致,把枯燥的理论还原成了科幻大片把行星的演变过程拍出了戏剧性史诗感


《卫报》评价:《行星》会震撼到你不断尖叫


在这出时间跨度长达数十亿年的大戏里,宇宙是舞台,行星是主演,而我们既是观众,也是群演。



主演是零片酬加盟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多名球状演员,几十亿年高龄,绝对的老戏骨


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参与《行星》制作,由其提供理论支持


《行星》的主持人还是熟悉的布莱恩·考克斯教授,他和“老爵爷”戴维·阿滕伯勒分工明确,一个讲地球,一个讲宇宙。


布莱恩·考克斯教授


观众跟随考克斯教授穿梭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听他低语着甜美的虚无,他像一个布道者,但又不企图说服任何人。他用或感动,或同情,或惊讶的语气,讲述着行星从诞生之初再到今天的故事



好惨一水星


水星,距离太阳5800万公里。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数十亿年来与太阳亲密接触,承受着狂暴的炙烤。


可原本不该是这样的,说来都是命。



水星最初的诞生地,离太阳1.7亿公里,介于如今的地球和火星之间。


对行星来说,这是最好的地段,数十颗行星胚胎你推我搡,争夺最佳位置。至于能否常驻,一看自身实力,二看运气。


水星实属点儿背,锅从天上来。在与某个不知名大型天体碰撞后,偏离原来的位置,被推向了太阳的怀抱。


小老弟,你可往前稍稍


此次事故将水星大部分的地壳和地幔撞碎,洒向太空,这些物质形成了最早的金星


而水星也成了一颗几乎全裸的行星,它的内核占据了整体的绝大部分,表面的岩石外衣,被无情褪去。


继承了水星衣钵的金星也好不到哪去。


在35亿到40亿年前,彼时的太阳尚且年轻,温度较低,被称作“黯淡太阳”。这使得金星表面的温度像现在的地球一样怡人。于是,天堂的大门打开,雨水倾盆而至,金星成了一个海洋的世界。



经过20亿多年,太阳逐渐升温,金星的表面温度也跟着上升,直至温室效应失控,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覆盖,金星彻底沦为灼人的熔炉,表面温度可达四百多摄氏度,甚至比水星还高。



金星也玩完了。



待解冻的下一个地球


发生在金星身上的惨案,有一天会落到地球头上吗?


会。处在适居带内的地球,宜居性并非它永恒的特征,太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天堂可能顷刻间就变为地狱。


随着太阳的日益老化,温度变得越来越高。当太阳核心的氢燃料彻底耗尽,就将进入红巨星阶段,向外扩张数百万公里。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届时,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会第一个被吞没。接着轮到金星,地球和火星,四个类地行星,一个也逃不了。


膨胀的太阳吞没水星 ,“还要多远才能进入你的心”


但这不是故事的结尾。太阳在扩张,卫星在狂欢。


因为在小行星带之外,远离太阳的区域,一系列蓄势待发的冰封星球即将被唤醒。原本不受阳光恩泽的它们,将日益变暖。


而其中最有希望成为地球接班球的,是土卫六 —“泰坦”


土卫六表面的液态甲烷湖


土卫六的大小与行星相当,具有孕育生命的一切元素,目前的表面温度是零下180摄氏度,一旦受热,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冰山融化,水流覆盖,生命也将出现。


不过这一伟大工程,要再等55亿年。



姐妹花:火星与地球


火星与地球,两姐妹。约40亿年前,它们几乎无异,火星的先天条件甚至还要好于地球。


火星当时的大气压与地球目前的情况相当,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唯一缺点就是氧气比较稀薄;而地球却是一个有毒的混乱世界,二氧化碳浓度高,海水呈酸性。



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使火星和地球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这得问月球。


陪伴火星和地球的这数十亿年,月球一直很稳定,它就像一个尽职的史官,太阳系在那段时间发生的一切,都被如实记录在了月球表面



通过研究月球表面陨石坑的数量,以及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可大致推测出当时的情况。


约38到39亿年前,月球表面陨石坑形成的速度达到了峰值。这表明太阳系在那个时期最为动荡,出现了严重的天体撞击事件



火星和地球都没能幸免。据估计,当时的火星表面,每平方米有53吨的岩石落下,超过三分之一的火星表面遭到撞击,伤痕累累。



遭遇如此重创后,火星和地球的命运走向了两个极端。在10亿年的时间内,火星上的水逐渐消失,成为寒冷干旱的荒漠;而地球则开始孕育出生命。


火星: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因为在成型之初,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就比地球小得多。随着时间流逝,火星的内核比地球冷却得更快。火星出现“心脏衰竭”,磁场开始减弱,大气中的气体向太空逃逸,火星的绝缘层慢慢变薄,导致海洋蒸发,地表结冰。


尽管偶尔的火山活动还是会融化冰块,在火星表面制造洪流,并形成太阳系史上最大的瀑布,但这也只是火星最后的绝唱罢了。


火星上的艾彻斯深谷瀑布,落差超过4000米


而地球却依靠强劲的心脏,持续制造出磁场,保护着大气层。这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我们存在的原因。


极光是我们看到地球磁场的唯一机会


火星和地球,它们都具备了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火星显然是天赋更好的那一个,它在童年时期温暖湿润,地球则荒凉且充满毒气。可是一场大病过后,火星一病不起,地球却很快痊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地球能成功逆袭,靠的就是一副结实扛揍的躯体。



木星:太阳系教父


花臂身上纹,社会我木星。



沿着太阳系向外,穿过小行星带,就是木星了。


木星是太阳系第一颗诞生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气态巨行星。这种碾压级的块头,也让木星彻底改写了太阳系的历史。



木星是个被招安的坏孩子。


45亿年前,木星铁了心要向太阳系内部移动,横冲直撞,蛮不讲理。它穿过小行星带,见谁灭谁,留下了一系列破坏痕迹。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眼瞅着就要奔火星和地球来了。好在这时候,土星形成了,它依靠自己的引力,及时拉了木星一把,避免了太阳系第一惨案的发生。



木星被引力拖回到小行星带的另一边,并在小行星带的边缘就地建立起自己的轨道。


此事过后,木星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自己,开始扮演起太阳系守护者的角色。对于宇宙中那些可能会冲过小行星带的物体,木星的引力场发挥着屏障般的作用



小行星带跟随着木星一起转动,木星就是它们的指挥官。可就是这个指挥官,在一亿年前,失职了。它犯下一个大错,就此改变了地球的生命进程。


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从小行星带被撞飞,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径直撞向了地球


当时地球上那些高大威猛的恐龙,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正在河边喝水,散步,沐浴阳光,突然不明物体从天而降,恐龙就这么遭遇了灭族之灾。


木星露出鬼魅一笑,地球就炸了


这一撞,为人类统治地球铺平了道路。



《行星》这部纪录片要告诉我们,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甚至是长达138亿年的宇宙历史上,原来发生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这期间,但凡有任何小差错,有些事没发生,或是换个时间发生,可能就没有我们了。



而放眼宇宙,我们只是宇宙残余物上偶然的幸存者。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宇宙,即使是生命本身,也有着难以捉摸的无限可能性。


但这只是《行星》要讲的一部分。考克斯教授说了,《行星》这部纪录片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它要探讨的是,关于生命的出现,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偶然之外也有必然。


正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太阳系其他的一些行星,也曾有过孕育生命的大好机会,后来都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虽然它们现在是一抹褪色的灰烬,毫无无生命迹象,但上面镶刻着昔日的辉煌。说不定,曾经出现过生命呢。


如果真的被证实曾有生命存在过,那么必将对现代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生命起源存在必然性,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充满着其他生命。我们并不孤单,可我们也并不知道。



《行星》抛出了一个没有答案但值得一直探讨下去的问题。因为我们始终没有自信说自己就是宇宙唯一的生命体,所以这么多年来,花费着巨大的人力物力,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宇宙问话,“在吗”,“有人吗”,“吱个声”。


对于这样的发问,或许,没有收到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当然,也可能是对方已读不回。


谁知道呢。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85048.html

上一篇:[转载]人生最好的投资:选对妻子
下一篇:[转载]江苏首次浒苔绿潮监测预警演练在省管”两沙“”海域举行
收藏 IP: 180.164.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