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梦里诗书
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绿皮书》,电影以黑人主顾与白人司机跨越南美的公路之旅为展开,两个完全处 于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甚至对对方都带有偏见的人,他们在这段危机四伏却又妙趣横生旅程中所建 立的友谊,不仅跨越着种族的隔阂,更诠释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真正面对自我。
《绿皮书》是一部充分运用差异来营造戏剧张力的作品,从表现上看电影所一展的是在美国上世纪六 十年代,在种族歧视仍旧根深蒂固的南美,作为主顾的黑人钢琴家唐与白人司机托尼,两人在旁人眼 中身份错位的差异,但更深入的则是黑人钢琴家在自我身份上认知的矛盾。是白人托尼,他眼中对黑 人固有偏见的转变。
对于受雇于唐的托尼,他在伊始从骨子里是歧视黑人的,这一点电影透过伊始他丢掉黑人喝过水杯的镜头便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出,但迫于生计,他又不得不接下了这一工作,而对受过高等教育,衣着考究的唐,他的差异在于,他一方面渴望真正融入上流社会,但他却不得不在南方按照“绿皮书”中所示的住在供黑人居住的旅馆,可在这里他与自己的黑人同胞又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用自己的才华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公平,所以才冒着危险开始了这段本没有必要的南美之旅。
电影也正是借这段旅程,赋予了两个人物以充沛鲜活的形象,从小接受优良教育的唐,他在托尼面前展现着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也帮助托尼在为妻子的信中写出甜蜜的爱语,唐的一切都在改变着托尼对黑人的固有认知,而也是在这段旅程中,托尼为唐放着他从未听过的黑人音乐,为他买从未吃过的炸鸡,在两人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唐也逐渐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在电影开始,身着华袍,坐于王座上的钢琴师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是迷茫的,正如他在电影中所爆发的情绪,既不够“黑”,也不够“白”,更不够“Man”,才华与金钱在彼时美国的不少地方并不能为他换来尊严,面对无处不在的歧视,他在托尼身上学到的是勇气,从为了上厕所折返酒店到自我尊严的保护,到对拒绝自已用餐餐厅的拒演,再到最后开心的在黑人餐厅演奏起爵士乐,在旅程终点收获的是焕然一新的自己。
《绿皮书》是一部反种族歧视的杰作,但比种族歧视更怕的是自我歧视,在电影黑与白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原则的坚守,更是无惧改变自我的勇气。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