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难得糊涂”新解 精选
2009-11-26 07:41
阅读:7158

“难得糊涂”新解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091125日)

 

郑板桥肯定是一个艺术天才。天才不容易快乐。而人总是要追求快乐的。他要使自己表现得糊涂一些,才可能快乐一点。但是,装糊涂哪有那么容易!这就是我对“难得糊涂”的新解释。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用智商来定量地测定一个人是不是天才。天才(gifted)与非天才的分界线通常定在98%这个百分位,就是要比98%的同龄人智商高,处于最聪明的2%行列,才算天才。普通人的智商是100左右。所有人当中,大约有2%达到了智商130的水平,1%达到了智商140的水平,千分之一达到了智商150的水平。

研究天才儿童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两个人的智商差异太大,他俩很难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常听到中学生们开玩笑地把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怎么考试都“烤不糊”的同学称为“大动物”,说他们“不是人”,原因就在这里。有些研究指出,如果两人的智商之差超过15,则两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形成亲密的友谊,不可能在知识上、情感上相互理解。他们至多成为泛泛的朋友,而且,天才少年一方动辄产生关系上的挫折感,而“正常”孩子容易觉得天才少年怪怪的。

所谓“怪”,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说,高智商孩子的神经系统往往特别敏感,对声音、光线、气味、味道、质地等都比常人挑剔得多。于是,就会产生令人不快的事情。比如,一个天才少年刚尝了一口菜,觉得味道不爽,就“噗”地一口吐到盘子上,那么,旁边的人不会觉得反感吗?比如,一个天才少年决不让羊毛毯接触皮肤,否则皮肤受不了,那么,同学们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娇气呢?比如,紧闭的家门外的走廊里有一丁点动静,天才少年都要大嚷“吵死了!我没法集中精神看书了!”,是不是连家长都觉得孩子过分了呢?

从主观上说,由于他们是天才少年,别人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们,观察他们,结果,明明是在别的孩子身上也会出现的毛病,如果出现在天才少年身上,立刻就要用“怪”名之。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专注地盯着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那任何人恐怕都不正常。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有一篇课文是说红小兵们的警惕性很高,在南京北极阁那里发现了形迹可疑的人,最后,这些可疑的人被抓了之后,审问结果表明其果然是特务。于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后来爬山的时候,见到一个陌生人就盯着他,怀疑他是特务,而且越看越像。

天才少年异于常人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在普通智商人群中,约三分之二是外向性格,而在高智商人群中,刚好相反,约三分之二是内向的。在如今这个强调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将内向看成缺点,甚至看成罪过。在这样的社会中,内向的人多少要遭到一点歧视(比如在求职面试的时候),内向的高智商者则更加倒霉。

第三个差异是,天才少年做题快,在生活中反而反应慢。如果改变计划了,最好预先通知他们,他们需要“预热”。比如,小伙伴们自发形成了好几个游戏圈,游戏都开始了,可是天才少年尚未决定参加哪一拨。于是,“正常”孩子就会下结论说:他们不合群。其实,此时,天才少年并非不合群,是反应慢,调整慢。

因此,您若是个普通智商的人,还是为自己是普通人而庆幸吧,能结交几个知心好友是产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这您能做到。您若是个高智商的人,也不要因为交友不易而自寻烦恼,有得必有失,老天爷很公平。能像郑板桥那样“难得糊涂”一下,也很好。

 

参考文献

Delores T. Puterbaugh, Too Smart for Your Own Good, USA Today,  September 200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2739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