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通讯》微信版总1023期(2020年8月3日)
创刊于2014年7月9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 袁隆平院士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会长葛军校长
主编 副会长 许祖云
审校 常务副秘书长张南
[扶众公益行动中]
张小华,1983届,扶众公益负责人。
陆文杰,女,扶众公益发起人。
想为做了我12年“女儿”的陈芊写一篇文章,灵感源于昨天微信蹦出的一条她妈妈李素萍发来的消息:陈芊,被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针推专业单招录取了啦!
想想,曾经那个小小的女孩,就要成为大学生了,我的心一下子澎湃起来,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
因为,她是在我的朋友圈里“长大”的孩子,这里关注她成长的朋友太多太多了......
2008年,我从《金陵晚报》的一则求助,认识了陈芊——一个全盲的小姑娘
陈芊从小接受了爱德基金会、香港盲人辅导会及南京盲校的早期康复教育,成效明显。为了陈芊将来更好的发展,她的妈妈希望聪慧自强的陈芊能就读普校,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于是,陈芊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进入普小,成为适龄即随班就读的全盲儿童。
六年间,南京盲校为陈芊翻译教材,为她进行定向行走的训练;她的任课老师去盲校学习盲文,为她营造良好、友爱的学习氛围,大家尽力研讨如何在普校让陈芊真正获得“平等”受教育权利,以及融入“平等”的氛围。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老师要求学生们课余时间读名著,而当时;连南图的盲人图书馆都没有这些书,更别说新华书店了。陈芊的妈妈硬是自学盲文书写,为她一个字一个字戳出了陈芊“专享版”盲文名著。
陈芊很瘦小,她的作业需要用盲文笔戳出来,别人一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也许她需要三个小时,但是她从没有少做过一次作业。大冬天的,小手冰凉,她还是那么专注的一针一针的用力戳着,以至于早早的,她的小手就开始有些变形了。
陈芊不仅仅专注于学习,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各种义演。
这是在小钢琴家鞠小夫的邀请下,与《放牛班的春天》剧组见面
雅安地震,陈芊发起在珠江路糖果地铁站义演,为灾区小朋友募款。
2014年,陈芊赢来了她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申报青奥火炬手、小升初!
陈芊离参选火炬手要求的年龄差了两个月,我还是着力向上级领导推荐这个小姑娘的优秀事迹。彼时,她已经荣获过诸多荣誉:
记得市教育局在中华中学举行的选拔赛上,陈芊向大家展示了陶笛、二胡、声乐、跳绳双飞等各种才艺。因为她不能笔试答题,主办单位破例给她增加了珠心算展示,当时在台下的其他家长小声议论:这个孩子肯定能选上,她太优秀了!
不久之后,陈芊顺利入选青奥第53棒火炬手,当时给她领跑的大学生志愿者自豪的打趣儿:我们就是芊芊的“导盲犬”!
她的前一棒是南京籍著名音乐人面卞留念先生,他们还相约一起演奏二胡呢!
火炬接力那天,陈芊登上了外媒的头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陈芊,阔步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让她继续普校的“求学梦”。
妈妈李素萍(陈芊身后挥手者)不辞辛劳送陈芊进树人学校
用盲文工具作英语听课笔记
课间操,同学与陈芊牵手跑
2016年12月3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校长特级教师孙小红博士到初三(7)班送新年贺卡给陈芊
于是,她成了树人“最闪亮”的那颗星。
国旗下讲话、区少代会总是不乏她的身影。她的老师、同学陪伴她度过了三年难忘的初中生涯。
在普校随班就读的九年经历,陈芊除了收获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她收获了其他残疾学生难以感受到的“平等”。这两个普通的字眼,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她的同是盲人的姐姐(姐姐一直就读南京盲校,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现就职于北京一家钢琴厂做调音师)说:好羡慕你有那么多的健全人朋友、同学,能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学习,如果我也有机会上普校,哪怕吃再大的苦也愿意,你要好好珍惜,这是你一生的财富!
其实,在残疾人心中,很希望和普通人交流、做朋友,真正平等的相处。
而陈芊是幸运的,她始终生活在普通人的圈子,对她的心理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她的社交圈子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更使得她能正确看待自己身体的障碍,也更能用自己的拼搏精神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初中毕业后,陈芊被选拔进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边训练边学习文化课的生活。
我总是说,这孩子,学一行行一行,行一行行行行!
这霸气的泳姿,这自信的气场,不战而胜!
在全省、全国的游泳比赛中,陈芊屡获佳绩!
最近一次比赛中,陈芊荣获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4X100自由泳接力银牌!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鼓楼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举办《初心颂英雄 追梦新时代》百姓原创朗读者活动,邀请区内平民英雄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位看着陈芊在我的“朋友圈长大”的领导提醒我,你可以邀请陈芊啊!她的励志精神,可真的能感染到同龄人,她才是大家应该追的“星”!
于是,陈芊走上舞台,和妈妈一起和大家分享了她们母女俩的故事。
陈芊的消息只要发布在我的朋友圈,一定是点赞最多的。天南海北对陈芊或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总是笑言:看着朋友圈,陈芊就长大了!
今天的陈芊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我怎能不第一时间向关注她成长的您汇报呢!
这又将是一段与健全人同场拼搏的赛场,也必将是她青年生涯里最难能可贵的经历!
我和陈芊的缘分,也终将延续,一起做花灯,一起感知这个美妙多彩的世界!
陈芊,为了中国盲童的融合教育一路艰难跋涉。
尽管荆棘密布,她走过来了!
她成功了!她是同龄人的榜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她就是,“中国的海伦凯勒”——陈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8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