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哲学家马库塞与《花花公子》之间的一段趣事

已有 5210 次阅读 2017-10-11 06:45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哲学家马库塞与《花花公子》之间的一段趣事

武夷山

 

    The Conversation网站2017年10月3日发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Christopher Pollard的文章,The philosopher who was too hot for Playboy(对于《花花公子》都显得开放过分的哲学家)。

    2017年9月28日,《花花公子》杂志的创办人休.海夫纳去世了。《花花公子》的大胆是闻名的,不过,当1968年该杂志向著名的激进哲学家赫伯特.马库塞提出采访请求时,马库塞反过来提的要求连《花花公子》都大吃一惊。

    马库塞是德国哲学教授,1934年因躲避纳粹迫害而移民美国,60年代后期,他在美国名声鹊起。《花花公子》给他打电话请求采访时,他已经70岁。

    那时,他的文字和在游行集会上的演讲对西方世界的激进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力量。当进一步出名后,他又经常接受电视采访。他被看成是提倡性解放的哲学家。他认为,尽管西方社会物质富足,但是存在着深刻的阶级、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平等与剥削,这些不平等与剥削是通过对性欲、情感表达与创意表达之压制而实现的。

    那么,《花花公子》想采访他就自然不过了。据马库塞的前学生和朋友、加拿大技术哲学教授Andrew Feenberg介绍,《花花公子》承诺,若马库塞接受采访,会给他一大笔钱。接到电话后,马库塞认真考虑了一下。马库塞的哲学主张是激进的社会平等哲学,包括性别平等。因此,他觉得自己不能接受采访。他认为,尽管该杂志对于松动二战后过于压迫性的性道德方面有贡献,但它的主导倾向是将女性物化和商品化。

    他不是简单地回绝,而是反提一个条件:你们若在杂志的双幅中页登我的裸体照,我就接受采访。想象一下,矜持的德国老教授,白发飘飘,宽鼻大耳,在通常刊登美女裸照的双幅中页位置上“玉体横陈”,一定引起轰动。可是,《花花公子》没有这个胆儿。

    由于马库塞坚决支持性别平等,早期的一家妇女组织曾经授予马库塞“荣誉女性”称号(博主:没有读过博士的人,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头衔,如马云,那么,男性获得“荣誉女性”称号似乎亦无不可)。

    至于男性裸体照进入杂志中页的记录,是1972年4月创造的:Cosmopolitan(《时尚》杂志)刊登了著名演员、导演Burt Reynolds(伯特.雷诺兹)的裸体照。雷诺兹后来万分后悔,觉得此举给他的事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博主:

 我在1982年5月17日的日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91393.html)中写道:

 今晚我读了收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一书的马库塞的三篇文章。我很欣赏他关于现代工人为什么没有革命意识的分析。但一位美国人声称,马库塞的理论的基础是很成问题的。

 

  我在1982年9月22日的日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96104.html)中写道:

  我们在宾馆看《星球大战》的录像。然后我们去拜访何尔顿夫人,她主动借给我们一本书“American Journey”,是Richard Reeves写的,还问我们需要什么书。于是我说想看马库塞的书。

 

  可见,马库塞对我那个时代的人也有影响。

 

据百度百科:

马尔库塞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生于柏林一个有教养的犹太家庭。早年在哲学、历史方面,受过典型的德国文化熏陶。他曾在柏林和弗莱堡两地学哲学。1917年至1918年,他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但随着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被暗杀后,他便退出了该党,此后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政党。一段时间,受业于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了取得在大学哲学系教书的资格,他在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写了《黑格尔的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一文,发表于1931年。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初步奠定了他后来思想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布于世后,他是最早认识到这篇手稿的重要性的人之一。

由于对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生兴趣,马尔库塞在1933年加入了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之后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人物。希特勒上台后,他经巴黎、日内瓦到美国。在美国,起初他在法兰克福学派迁住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战略情报研究所工作。战后,他未与同学派中坚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一道返回德国重建研究所,而是留在美国,成为这个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皆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典型的见证人。以后他重新执教,先后在哥伦比亚、哈佛、勃兰第斯和圣地亚哥等大学工作。1970年退休。1979年7月29日,他在赴西德访问和讲学途中,逝世于施塔贝恩克。

马尔库塞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及对政治和社会斗争的态度,比其它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激进。六七十年代他曾一度成为浪潮汹涌的新左派运动与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主要代言人。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正如曼克莱伦所说:“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员中惟一没有放弃他的早期革命观点的人。”六十年代下半期,美国和西欧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造反学生拥戴马尔库塞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当然,就马尔库塞个人的意愿而言,他也许无意追求这种精神领袖的地位,但当造反学生把这个头衔加在他头上时,他也不反对。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80094.html

上一篇:[转载]科技部、教育部首次发布 《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
下一篇:科学传播中,不要把事实与情感对立起来
收藏 IP: 1.202.87.*| 热度|

1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