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建
怒发冲冠-黑冠鹃隼
2022-7-3 07:21
阅读:1947

  黑冠鹃隼(学名:Aviceda leuphotes)为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30-33厘米,体重178-217克。栖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多在晨昏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类和蛙等小型脊椎动物。栖息于高大树木的顶枝,以细树枝筑巢。常单独活动,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繁殖期间每次产卵2-3枚。属留鸟。

  分布范围: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中国有分布,分布于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地。全世界共有5个亚种,中国有3个亚种,分布于四川的为四川亚种,分布于海南和云南河口的是指名亚种,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南方亚种。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注:一些网站将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等到同于凤头鹃隼Aviceda subcristata),这是同属的2个不同的物种。)


  中华历史灿烂的文化与鹰隼这类飞禽之间有着某种深厚的渊源,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期间的遗址中都发现有骨笛的存在。在我国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骨笛,距今8700多年前,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也是后世笛箫类乐器的远祖。骨笛又称鹰笛或鹰骨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也有用仙鹤的腿骨制作的,据说最好的骨笛是用鹰翅骨制成的鹰笛。

    本照片来源于我朋友:广西大学黄钧教授2022年6月21日拍摄于广西龙州县上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卫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432081-134561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