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ly2014

博文

高考选大学、专业、城市 精选

已有 15097 次阅读 2014-6-30 07:31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选专业, 填志愿

高考选大学、专业、城市


一年一度的高考及选大学和专业牵动着无数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的心。

我们虽然离开国内有些年头了,但一是在浙大任教多年,二也是与国内一直联系较多,因此,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也经常会被咨询;“盛情难却”,我们也就勉为其难为亲友们提供一些建议。

大家知道,国内、国外盛行给大学排行。最近,连美国政府也心痒痒,要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吓死人不偿命的大学排行榜。因此,有样学样,我们自己也私下给排了一个榜。我们的做法是分段。按照我们给美国大学分段的做法,根据国内一些排行榜及自己的判断,按“围棋段位”来给国内的大学分段。比如,我们把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等列为九段大学。[大家对具体的分段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其实那没有关系。这只是一个例子,你可以按自己的判断来分段。] 然后来看专业。我们给亲友们的意见:

1、针对不同段位的学校,选高段位的学校。

2、在同一个段位里的大学,需要选择学校、城市、和专业。

比如说,一个学生要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同一档次的大学有: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分别是武汉、杭州、和大连。这时候,第一就得看学生、家长、招生人员对这三个的录取条件因素的分析,第二若是学生的分数是都能进这三个学校,那么就要看学生、家长对这三个学校校园和学习氛围的喜好了。

喜好重要吗? 还有,如何确定这个喜好?

我们的回答是喜好很重要。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这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上哪一个大学是决定一个青年学生在他/她最重要的学习/成长年华,与哪些同龄人一起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因素,这决定了你是否会遇到更多的和你志趣、习惯相投的同龄人,因此选择学校非常重要。

比如在美国,哈佛和MIT的学生就是两类不同的学生,有点类似于中国北大和清华学生的区别。

然而,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这三个学校中哪个学校(以及所在的城市武汉、杭州、大连)更适合一个学生,这确实是很“个性化”的问题。

除了咨询专家以外,在美国,解决的方法有:

1、在申请前,学生及家长参观学校。

2、大学录取以后,学生又被邀请去住1、2天。了解更多的信息并感受一下校园生活。

在美国,许多家长在孩子申请大学前,都会带孩子去看可能要申请的学校,听介绍,看校园,参观教学楼、宿舍、食堂,甚至去课堂里听课。这样孩子们就有一些感觉了。记得大孩子申请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我们带她去看学校,第一站是普林斯顿,然后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三站是耶鲁,然后是哈佛和MIT,顺道去了卫斯理女子学院;在回家的途中,参观了康乃尔大学。历时10多天,孩子还是“长了见识”。至今,卫斯理世外桃园式的校园与静谧肃穆的图书馆还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样的方法,在中国也可以做。

而第二点,中国大学和学生还做不了。因为,美国是可以多所大学录取,学生自己选择一所,比如上面说的要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同时被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录取;然后,该生被邀请去考察这三所学校,最后,学生自己决定选择一所。(当年我家大孩子是被哈佛、耶鲁、斯坦福都录取了,最后,选择了哈佛。)

实际上,中国大学要真正减少“学生、家长选择专业、学校的纠结”,可能也要借鉴美国的录取方法。另一方面,美国大学允许学生转学,特别是一、二年级读完,很多学生会通过转学来调整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更是减少了学生、家长的纠结。

若是专业还不确定,或者说,同一个学生在一些热门专业只能进八段学校,而在一些“不热门”的专业能进九段学校, 那么怎么选?

这个问题下次再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74168-807760.html

上一篇:中国富豪陈光标率解放军占领纽约
下一篇:填志愿: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收藏 IP: 75.117.14.*| 热度|

23 朱晓刚 郑永军 周健 李世春 王荣林 强涛 刘立 孙学军 张莹 黄永义 彭真明 李宇斌 梅钢 王春艳 杨金波 曹小晶 陈齐风 biofans shenlu ycjyf Zjinney yunmu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