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初建纪实

已有 3666 次阅读 2021-2-6 05:5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初建纪实

葛维亚

        在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建校之前,1946年8月,我就读于国耻纪念碑(即为后来的文化宫地址)附近的齐齐哈尔市一中,因改为寒假教学年度,1950年1月初中毕业,共读了3年半时间。

       1950年2月我考入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中,成为该校第一届入读的学生。当时学校名称为黑龙江省立齐齐哈尔中学,是黑龙江省第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高级中学,学生来源与本省一级其他各省的白城子、辽源、锦州等地,其中不少有当地朝鲜中学上来的朝鲜族学生以及少量蒙古族学生。学生党员极少,只有韩文生,靳xx等两三个人。1951年学校改名为黑龙江省高级中学,1952年改名为黑龙江省实验中学,1954年,改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实验中学。

       1950-1952我就读期间,开始的校址位于“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西面不远处的两三排平行的红色砖瓦平房。其中包括教职员办公室,学生教室,学生宿舍以及厨房,吃饭座椅等。我在学校住宿过一学期,对学校的简陋深有体会。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在日伪时期修建,原名“忠灵塔”,专门存放日本侵略者的骨灰,直立型上窄下宽,黑灰色,塔高约40米。1956年,"九一八国耻纪念碑"被爆破拆除,在原址上建造了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1950年暑假后,学校地址搬到西大桥以西的原日伪时期的城西小学,我曾经在这个学校读过书。1951年寒假后,学习第二次搬家,地址在中市场往东走1公里不到,原师院 或二中对面。最后校址落户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华西路 159 号,由于1956年我大学毕业后几乎没有长时间在故乡驻足,从学校官网上的有关文字和照片资料来判断,这个校址好像就是西大桥以西的原日伪时期的城西小学位置,但后续修建了新的教学大楼。

    学校首任校长王清正,毕业于清华大学,长期在黑龙江省各地学校教授数学,人称“王代数”,著名民主人士,后来曾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黑龙江省副省长。 副校长陈守芳(男),兼任党支部书记,后来曾担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秘书长。教导主任张树清(名字可能有误)。

       我们入学时, 共有高中甲乙丙3个班, 1950年抗美援朝后,又增设一个俄语专修班,学制两年,专门培养外语翻译。

       我分配在高中乙班,同班同学有曹学勇、刘德铮、崔洪业、李天我、葛万通、徐满贵、曹聚盛、谢春耀、褚庆祥、赵连增、王玉俊、王明哲、佟永茂、王竹青(女)、白长和、张昭明(女),吴淑珍(女)、齐秀兰(女)、步国珍、韩文生等三十多人。

       学校初建,任课老师来源与四个方面,即一中跟上来的,高校毕业分配的,南方聘请的, 当地聘用的。一中跟上来的老师有裴景仁(几何)、王本辰(地理)、 李xx(物理)、刘xx(历史);高校毕业分配的教师有刘xx(东北师大毕业,教历史,是高乙班主任);南方聘请的老师有生物汪大钧(生物,名字可能有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担任学校校长)、高潮(语文)、范xx(代数)、彭xx(化学)、彭汝湘、汪xx(体育);当地聘用的老师有傅xx(三角)、螣xx(俄语)、关xx(音乐)。政治课由校长王清正担任。

       我们各科教材是苏联翻译过来的课本,参考书范式大代数,阿基米德几何学等是从地摊买来的,但非常有用。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学校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特别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纸老虎”的论断,进行反美仇美教育。又发动上街游行,学生群情激愤,高唱“志愿军战歌”,纷纷要求参加志愿军,但省政府要求同学安心学习,作迎考大学的准备,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为了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2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为志愿军的炒面工作1个月。集体居住在一起,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这个工作非常艰苦,在零下20多度滴水成冰的卧室里,没有暖气和火炉,穿着棉衣棉裤睡觉,还冻得发抖。每天吃玉米、窝头、咸菜不换样,常吐酸水。工作时,手拿炒面的大铁锹,面对能炒一袋子面粉的大铁锅,炉火通红,温度很高,工作不到一小时,已经汗流浃背。 但是,一个月下来,体重减少10公斤。此时想起抗联将领李兆麟的千古佳作:“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知驺,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锐意那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吆,共赴国难,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全身增加了无穷的力量。

       1951年6月学校组织师生为志愿军的鲜血活动,经严格体检,1/10的人合格,可以鲜血,我也是其中之一。每人抽血300cc, 发给一张荣誉鲜血证和相当于30市斤猪肉价格的补助费9.6元。那时生活费用不高,9.6元可以作为一家四口的一个月生活费用。我为了增强营养,每天中午在中市场喝一杯鲜牛奶和一块蛋糕,共计0.15元。

       在高中期间,文娱生活进一步丰富,那时生活拮据,买不起手风琴和各种管弦乐器,受同学王明哲、褚庆祥影响,学吹中国竹笛。我因有些基础,半年后已能熟练吹奏,参加全校笛子队,节日或庆祝游行时出外演奏,在全市学校小有名气。“抗美援朝”开始后,反帝反美情绪高涨,上街游行次数增多。游行前几天就行动起来,用竹篾扎成一个个大头,比实际人头大三四倍,上面用白纸糊上,按漫画手法绘出中外的反动人物如蒋介石、宋美龄、杜鲁门、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吴庭艳、铁托等的漫画像,形象夸张,滑稽可笑,戴在头上上街游行引起轰动。

       五十年代初期,看电影成为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娱乐项目。引进的苏联电影译制片很多,当时引起轰动的有《乡村女教师》、《列宁在十月》、《牛虻》、《卓娅》、《我的大学》、《静静的顿河》、《莫斯科保卫战》、《青年近卫军》、《普通一兵》、《白痴》、《钦差大臣》、《白夜》、《银灰色的粉末》、《安娜卡列尼娜》等。有些电影由学校集体组织观看, 更多的由个人去电影院观看,票价5分钱。除苏联电影外,新成立的东北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山间铃响马帮来”、“敖包相会”、“芦笙恋歌”、“寂静山林”、“渡江侦察记”、“一贯害人道”、“赵一曼”等国产电影。“赵一曼”中,一曲“白山下松江之滨,卖牛买抢从军,赴国难,敌慨同仇,碧血染战炮,百战铁将军奋力抗日寇,看,杀敌不顾身,寒风吹不冷救国的心,壮志十年胜利后为英雄,高筑凯旋门,高筑凯门”,何等壮烈,何等感人。新中国创建不久文艺复兴,中苏歌曲小说大量涌现,“抗联战歌”、“翻身道情”、“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歌唱祖国”、“志愿军战歌”、“二郎山”、“傲包相会”、“采茶捕蝶舞曲”、“伏尔加船夫曲”、“三架马车”、“红梅花开”等歌曲和“我们播种的爱情”、“暴风骤雨”、“太阳照到桑干河上”、“八月的乡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三个穿灰大衣的人”、“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等小说流行甚广,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1952年5月学校组织乘火车去江桥春游,车程一小时左右,置身在北国塞外嫩江边的大草原上,看到天沧沧地茫茫的景象,心情豁然开朗。这一切给高中时期的生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由于高中学年因又由春季改为秋季,我们于1952年7月提前半年毕业。毕业填报升学志愿,准备大学统考。我和曹学勇、刘德铮受地理老师王北辰影响,向往苏联伏尔加河、顿河水电站的共产主义伟大建设,怀着建设长江三峡的伟大理想,共同填报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水工结构与水电站建设专业为第一志愿,终被录取,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我们高中这一届同学,报考了理、工、农、医、 社科等各种不同专业的大学,刻苦钻研,矢志不渝。不少同学,后来成为专家教授,学术权威,高级专业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地理老师王北辰,本来仅为中学学历,凭自己的刻苦自学,1956年考取北京大学地理系研究生,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和区域地理学术权威,著作颇丰

 

附录:作者葛维亚简介

作者葛维亚.jpg 195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当年考取苏联副博士研究生, 曾在河海大学、长江工程大学担任三门专业课的主讲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多数时间在副部级长江委的水文研究所从事科技工作,曾担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还担任过水利部国家水文数据库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多个技术课题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副主委、主委,担任过全国权威技术刊物的审稿人。主持或指导过三个重点大学 (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 生产实习、大学毕业设计和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工作。

       撰写论文几十篇, 刊发的教学讲义、技术著作、技术报告及系统文档几十本。在专业课题研讨中,进行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工作,成果被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有些成果已经引入有关技术规范之中。多次接待来华的外国专家,介绍个人研究成果。作为中国水文代表团成员,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水文第一次科学大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进行答辩。论文被选入国际权威刊物中发表。 多次应邀去国外讲学,受到欢迎。 

       1992年获得我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篇科技成果被评为部级、副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论文一等奖、计算机程序设计甲等奖,国家水文数据库建设大奖等。退休后自2006年开始,在网上自建《水文狮子林》个人网站,又在科学网、新浪网、龙城博客网建立博客园地,发表博文几百篇,照片一百多张,全部点击量超过几百万。获得了博客之星,科学网博客的高级会员称号。其业绩已刊登在《湖北专家大辞典》和由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编辑委员会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交流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之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270848.html

上一篇:说说飞机空难
下一篇:纳希汇流模型的应用与改进
收藏 IP: 101.191.140.*| 热度|

3 宁利中 檀成龙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