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初
读《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何谓“玄同”?
2020-12-11 06:49
阅读:6230

读《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何谓“玄同”?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含义,与《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阐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即,“道”是可认知、可践行的,但不是那种可以完全清晰刻画的认知方式。自然万物,是可以通过定义概念的方式来认识的,但不是可清晰界定定义、可以完全概念化地认识世界。心灵深处对于“道”的深切感悟,是难以用语言完整表述的。即使表述出来了,那一定不是“道”最原本的内涵。

 ”是指类似“笑穴”之类的特殊欢愉部位;“”是指“天门开阖”之类的特殊智慧能力;“”是指尖锐的声调,“”即“抑扬顿挫”之降低声调之义;“”字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纷,马尾韬也”,“解其纷”的意思就是“放开对随风飘散的马尾的束缚”。“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全句的意思,就是要将被外在力量强化的事物回归到平常状态,以便于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句中的“其”,往往被解释为观察者,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指称作为被观察对象的自然事物。这里所使用的是拟人化的表述。该句的意涵是,让它被强化的欢愉回归到平常状态,让它被强化的智能回归到平常状态,让它被强化的声调回归到平常状态,让它被约束的纷乱回归到平常状态,让它被强化的光芒回归到平常状态,让它被强化的独特性回归到平常状态。所见之世界是这样一种初始状态——没有万物间纷繁复杂的联系,也没有万物不同的特性,也没有万物不同的色彩

“玄”字的含义是“事物最为深刻的本质”。笔者认为,采用现代学术语言来表达的话,“玄”类似于数学中的“恒等于”;或者类似逻辑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玄同”可理解为事物最接近本质的初始状态。“是谓玄同”的含义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玄同”的充分必要条件。

“玄同”之态之物,不可得其亲疏、利害、贵贱。亦即,不可分清其“无”和“用”(“当其无,有器之用”,第十一章)。

本章的哲学意涵“道”的本质,是无法以一定的概念予以界定的。如果能够使事物回归到更为平常的状态,那么,就能够更接近根本地认识“道”。“道”的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简单地以人类自身的价值判断去认识。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钟茂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6197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