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我们是否应该待在室内?
(一)
深秋来临之后, 随着气温降低,采暖季的开始,雾霾天气又开始频频到访东北部主要城市。每当雾霾来临的时候,广播电视媒体都会发出警告,建议老人和小孩、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尽量待在室内,减少外出。那么待在室内,减少外出到底对不对呢?是否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雾霾带来的伤害呢?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毋庸置疑,正常人在重雾霾天都容易咳嗽有痰,但是对健康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却是众说纷纭,有人估计全国每年因雾霾死亡的人数在几十万,有人觉得是虽然是有影响,但不致命。从流行病学上找似乎找不到明显的统计规律,具体程度还不好说。我们知道,雾霾对人的影响除了浓度之外,还需要乘上暴露(exposure),就是人暴露在雾霾下的时间。如果挑选出高暴露人群,比如交警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普通城市居民的呼吸道发病率就可以拆分计算出到底雾霾对健康的真实影响有多大。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分析和数据。
室外的雾霾我们一时难以治理好,有人认为是30年,有人认为是10年,无论哪种结果,对于我们个体而言都是相当漫长的,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可能等不了那么久。但是室外的雾霾除了看着让人心情难过之外,其实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可以变得相当小。我们只要做很小的一点努力,认真改变我们所处的室内环境,就可以把雾霾对我们健康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甚至忽略不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我们大约90%的时间是待在室内的。
根据统计,普通有工作的成年人,在家的时间是65%,在办公室的时间是22%,再减去待在公共空间和交通工具的时间,真正暴露在室外的时间不到10%。如果在这个10%的时间里你能够有效地避开雾霾天气减少出行,那么实际上你在雾霾下的暴露可以减少到很小的一个值。
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减少室内的雾霾,不是室外的雾霾。
那么我们来看看室内雾霾和室外雾霾的关系。室外雾霾是通过门窗的缝隙穿透到室内的,普通人会想,如果我关紧门窗,是不是会让雾霾无法渗透进来。柴静的雾霾专题片里甚至提到用密封胶条来封闭门窗。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雾霾颗粒的尺寸非常小,一般成气凝胶的形式存在。门缝构造一般很难对其有阻挡和过滤作用。
描述室内雾霾和室外雾霾的关系一般有三个指标。
一个是I/O比,就是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的浓度比。我们看一下在雾霾天气情况下,室内雾霾浓度随着室外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室内雾霾基本随着室外雾霾波动而波动。在重雾霾天气里,室内PM2.5的水平稳定在室外PM2.5水平的90%。
第二个是穿透比,(Penetration rate) 就是有多少比例的PM2.5通过门窗穿透到了室内。这个也做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受门窗种类的影响,比值一般在0.6以上,也就是说门窗缝隙对于PM2.5的阻隔如同虚设。60%的PM2.5可以穿透到室内。
第三个是渗透比,(inflitration ratio), 就是室外PM2.5通过门窗缝隙之后,有多少穿透进来了,而且保持在悬浮状态。这方面有人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参考世界各国各地不同的门窗种类,得出这个值一般在0.5以上,就是一半以上的PM2.5进来了,而且还保留在空气中悬浮。
看了这三组数据的图,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在雾霾天气里,室内的情况不会比室外好多少。我国居民建筑多为高层,风压渗透比较大,尤其是在冬天,如果采暖的话,还会有热压的作用,加大房间的室外空气的渗透量。我国门窗气密性普遍比发达国家要差,缝隙偏大,所以才会出现第一张图中室内PM2.5紧跟室外PM2.5浓度,仅仅降低了10%的情况。
所以说雾霾天气让大家待在室内是一个不靠谱的建议。重雾霾天气室外PM2.5指数是300,室内就是270上下。室内情况和室外情况半斤八两,待在室内不采取有效的行动,基本属于坐以待毙。这一情况为一般民众所不了解,街上我们可以看到戴着各式口罩的人,他们到了家里会摘掉口罩长出一口气。其实这一口气将之前所有的防雾霾努力统统白费了。
室内的PM2.5情况不佳,那么汽车内的情况怎样呢?汽车进气口有过滤器是否能过滤一部分PM2.5呢?实际的测试结果表明,车内的PM2.5浓度比城市的平均水平还要糟糕。因为城市里的汽车大多数情况下在污染源里行走,道路的污染物浓度远超过周边浓度。汽车的进气口一般采用粗效过滤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发动机,不是为了过滤小颗粒污染物。所以简单的躲进汽车里和躲在室内一样,吸入的PM2.5浓度不会低多少。
那么在室内应该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雾霾呢?还是需要一些机械措施比如空气净化器的。这部分内容下篇再讲。
相关专题:重霾围城 谁是罪魁祸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847-9351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