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政
《詩經》筆記:1《國風》11《秦風》3《小戎》·總128
2024-11-29 18:40
阅读:925

君屹兵車淺廂中,

青黑黃赤馬鬃紅。

疾蹄滅敵西戎去,

板屋依渡邊陲風。*

*和崔護《題都城南莊》韻: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都城】今西安市。【南莊】西安郊區。

崔護(772-846),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縣人。貞元年間進士,官至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節度使。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十句。

·小戎俴(jiàn)收,五楘(mù)梁輈(zhōu)。游環脋驅,陰靷(yìn)(wù)續。文茵暢轂(gǔ),駕我騏馵(zhù)。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fǒu),六轡在手。騏騮(liú)(zhēn),騧(guā)(lí)是驂(cānzhēn)。龍盾(shǔn)之合,鋈(wù)(jué)(nà)。言念君子,溫其在邑(hé)。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qiú)矛鋈(wù)(chún)。蒙伐有苑(yùn),虎(chàng)鏤膺。交二弓,竹閉緄(gǔn)(téng)。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二、小戎·小序

序》:“《小戎》,美襄公也。備其兵甲以討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不休,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

鄭箋:“矜,夸大也。國人夸大其車甲之盛,有樂之意也。婦人閔其君子恩義之至也。作者叙内外之志,所以美君政敎之功。

陸音義:“《小戎》王云:‘駕兩馬者’。矜,居澄反。夸,苦花反。樂音岳,又音洛。”

孔疏:“作《小戎》詩者,美襄公也。襄公能備具其兵甲以征討西方之戎。於是之時,西戎方漸彊盛而襄公征伐不休,國人應苦其勞婦人應多怨曠。襄公能說以使之,國人忘其軍旅之苦,反矜夸其車甲之盛,婦人無怨曠之志,則能閔念其君子,皆襄公使之得所,故序外内之情以美之。三章皆上六句是矜其車甲,下四句是閔其君子。”

孔疏:箋“矜,誇大”,“僖九年《公羊傳》曰:‘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矜者何?猶曰莫若我也。’班固云:‘矜夸宮室’,是矜為夸大之義也。”

*面對戰爭,存在兩種衝突的心理反應或聲音:征伐不休、苦其勞、多怨曠;忘其軍旅之苦,反矜夸其車甲之盛,無怨曠之志,閔念其君子。按箋,這矛盾被襄公“政敎之功”化解。這符合《詩·大序》認為《國風》也是“政教”之詩之見解。

朱熹《詩序辯說·小戎》:“此詩時世未必,然而義則得之說,見本篇。”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小戎俴(jiàn)收,五楘(mù)梁輈(zhōu)。游環脋驅,阴靷(yìn)(wù)。文茵畅轂(gǔ),駕我騏馵(zhù)。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小戎俴(jiàn),五楘(mù)梁輈(zhōu)

【小戎】毛傳:“小戎,兵車也。鄭箋:“此羣臣之兵車,故曰小戎。”

孔疏:“兵車,兵戎之車,大小應同,而謂之小戎者。《六月》(*《小雅·嘉魚之什》總177)云:‘元戎十乘,以先啓行。’元,大也。先啓行之車謂之大戎。從後行者謂之小戎,故箋申之云:‘此羣臣之兵車,故曰小戎。’言羣臣在元戎之後故也。”

康典第357頁: “戎,《說文》:兵也。《禮·月令》:以習五戎。注: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又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詩·秦風》:小戎俴收。”

(jiàn) 】毛傳:“”俴,淺。收,軫也。” 陸音義:“軫,之忍反。俴,錢淺反。收,如字。”

孔疏:“‘俴,淺’,《釋言》文。‘收,軫’者,相傳為然,無正訓也。軫者,車之前後兩端之横木也,蓋以為此軫者所以收斂所載,故名收焉。”

朱傳:“俴音踐。俴,淺也。”

朱傳:“收,軫也,謂車前後兩端横木,所以收斂,所載者也。凡車之制,廣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載者為大車,則軫深八尺。兵車則軫深四尺四寸,故曰小戎,俴收也。”

康典第1223頁:“軫,zhěn…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鄭註雲:軫,輿也。《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

五楘(mù)】毛傳:“五,五束也。楘,歷錄也”。 陸音義:“楘音木,本又作‘鞪’(*mù車轅上皮飾帶)。歷,錄也。曲轅上束也。歷錄,一本作‘歷祿’。”

孔疏:“言‘五楘梁輈’,五楘是轅上之飾,故以五為五束。言以皮革五處束之。楘,歷錄者,謂所束之處,因以為文章歷錄然,歷錄,蓋文章之貌也。”

朱傳:“五楘音木。五,五束也。楘,歷錄然,文章之貌也。”

梁輈】毛傳:“輈上句衡也。一輈五束,束有歷錄。”朱傳:“輈音舟”。

孔疏:“輈者,轅也。梁輈,輈上曲句衡。衡者,軛也。轅從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居衡之上而嚮下句之,衡則横居輈下,如屋之梁然,故謂之梁輈也。《考工記》云:‘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注云馬高八尺,兵車、乘車,(*車轂外端的小孔或軸頭)(*高度)三尺有三寸,加軫與(*bú 稱車伏兔即墊在車箱和車軸間之木塊亦稱“)七寸。又并此輈深,則衡高八尺七寸也。除馬之高,則餘七寸,為衡頸之間也。是輈在衡上,故頸間七寸也。又解五是五道束之楘,則歷錄之稱而謂之五楘者,以一輈之上有五束,每束皆有文章歷錄,故謂之五楘也。此言‘淺收’,下言‘暢轂’,皆謂兵車也。”

朱傳:“梁輈,從前軫,以前稍曲而上至衡,則向下鉤之衡,横於輈下而輈形穹隆上曲,如屋之梁。又以皮革五處束之,其文章歷錄然也。”

*兵車分小戎淺軫和大車長轂

孔疏“兵車言淺軫、長轂者,對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為淺、為長也。《考工記》云:‘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椁其漆内而中詘之,以為之轂長。’注云‘六尺六寸之輪,漆内六尺四寸,是為轂長三尺二寸。鄭司農云:“椁者,度兩漆之内,相距之尺寸。”’是兵車之轂長三尺二寸也。《考工記》又說‘車人為車,(*柄;古長三尺之稱引申為法則)長三尺,轂長半柯’,是大車之轂長尺半也。兵車之轂比之為長,故謂之長轂。《考工記》又云:‘輿人(*造車人)為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參分車廣,去一以為隧。’注云:‘兵車之四尺四寸。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也”。’則兵車當輿(*yú車中裝載東西之處;泛指車)之内,從前軫至後軫,唯深四尺四寸也。《車人》(*《周禮·冬官·考工記》)云:‘大車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注云:‘大車,平地載任之車,牝服長八尺,謂較也’。則大車之用内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比之為淺,故謂之淺軫也。人之升車也,自後登之入於車内,故以深淺言之,名之曰隧。隧者深也。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玄謂‘讀如邃宇之邃’,是軫有深淺之義。故此言淺軫也。”

游環脋驅,陰靷(yìn)(wù)

游環】毛傳:“游環,靷環也。游在背上,所以禦出也。”鄭箋:“游在驂馬背上,以驂馬(*兩旁的馬)外轡貫之,以止驂之出’”。陸音義:“禦,魚呂反。”

孔疏:箋“遊環……之環”,“此經所陳,皆為驂馬設之,故箋申明毛禦出止入之意,言所以禁止驂馬也。輈在軓前,横木映軓,故知垂輈上謂隂板垂輈上也。”

孔疏:“游環者,以環貫靷,游在背上,故謂之靷環也。貫兩驂馬之外轡,引轡為環所束驂馬,欲出此環牽之,故所以禦出也。定本作‘靷環’。劉熙(*字成國,漢末北海人,生卒年不詳。訓詁學家。以語源學觀點研究訓詁。著有《釋名》為漢語語源學重要著作)《釋名》云:‘游環在服馬(*中間駕車轅的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郤無定處也’。……《大叔于田》(*《鄭風》總78)云:‘兩服齊首,兩驂鴈行’。明驂馬之首不與服馬齊也。襄十四年《左傳》稱庾公差追衛獻公,‘射兩軥(*qú 車軛兩邊下伸反曲以夾牲頭的部分)而還’。服虔云‘軥,車軛也。兩軛又馬頸者。’是一衡之下,唯有服馬二頸也。”

朱傳:“游環,靷環也,以皮為環,當兩服馬之背上。游移前却無定處,引兩驂馬之外轡貫其中而執之,所以制驂馬,使不得外出。《左傳》曰:如驂之有靳(*套在轅馬胸前的皮革,因用作夾轅兩馬的代稱)是也。

(*)】毛傳:“脅驅,駕具所以止入也。” 陸音義:驅,本亦作‘駈’,起俱反。” 陸音義:“慎或作順,義亦兩通。”

孔疏:“‘脅驅’者,以一條皮上繫於衡,後繫於軫,當服馬之脅,愛慎乘駕之具也。驂馬欲入,則此皮約之,所以止入也。”

朱傳:“驅,叶俱懼反,又居錄反。脅驅,亦以皮為之,前係於衡之兩端,後係於軫之兩端,當服馬脅之外,所以驅驂馬,使不得内入也。”

陰靷(yìn)】毛傳:“隂,(*yǎn同掩)(*fàn车箱前档板;又同軌字)也”。孔疏:“隂,蔭也,橫側車前,所以蔭荃也”;“隂揜軓者,謂輿下三面材以板木橫側車前,所以隂胦此軓,故云揜軓也。”

 朱傳:隂揜,軓也。軓在軾前,而以板横側揜之,以其隂暎(*同映)此軓,故謂之隂也。”

毛傳:“靷所以引也。”陸音義:“靷,居覲反。沈云:‘舊本皆作靳。靳者,言無常處。《左傳》云‘如驂之有靳’,居釁反。無取於靷也。揜,於檢反。”

孔疏:“,所以引車也。靷者,以皮為之,繫於隂板之上,今驂馬引之。何則?此車衡之長唯六尺六寸,止容二服而已,驂馬頸不當衡,别為二靷以引車,故云‘所以引也’。……哀二年《左傳》稱‘郵無恤說已之御云:“兩靷將絶,吾能止之”。駕而乘材,兩靷皆絶’,是橫軓之前别有驂馬二靷也。”

朱傳:“靷音胤。靷,以皮二條,前係驂馬之頸,後係隂版之上也。蓋車衡之長六尺六寸,止容二服驂馬之頸,不當於衡,故别為二靷,以引車,亦謂之靳。《左傳》曰:‘兩靷將絶’是也。”

(wù)】毛傳:“鋈,白金也。續,續靷也。”

陸音義:鋈音沃,舊音惡。續,義如字,徐辭屢反”。

鄭箋:“游環在背上,無常處,貫驂之外轡,以禁其出,脅驅者,著服馬之外脅,以止驂之入。揜軓在軾前垂輈上。鋈續,白金飾續靷之環。”

孔疏:《釋器》云:‘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然則白金不名鋈。言‘鋈,白金’者,鋈非白金之名,謂銷此(*北?)白金,以沃灌靷環,非訓鋈為白金也。金銀銅鐵總名為金,此設兵車之飾,或是白銅白鐵,未必皆白銀也。……,沃也,治白金以沃灌靷環也。續,續靷端也。……靷言鋈續,則是作環相接,故云‘白金飾續靷之環’。”

朱傳:“鋈音沃。續,叶辭屢反,又如字。鋈續,隂版之上有續靷之處,消白金沃灌其環以為飾也。”

文茵畅轂(gǔ),駕我騏馵(zhù)

文茵】毛傳:“文茵,虎皮也。”陸音義:“茵音因,文茵,以虎皮為茵。茵,車席也。”

孔疏:“茵者,車上之褥,用皮為之。言文茵,則皮有文采,故知虎皮也。劉熙(*字成國,漢末北海人,生卒年不詳。訓詁學家。以語源學觀點研究訓詁。著有《釋名》一書,為漢語語源學的重要著作)《釋名》云:‘文茵,車中所坐也。用虎皮有文采是也’”。

朱傳:“文茵,車中所坐虎皮褥也”。

畅轂(gǔ)】毛傳:“暢轂,長轂也。” 陸音義:“暢,勅亮反。轂音谷。” 孔疏:“暢訓為長,故為長轂,言長於大車之轂也。”

朱傳:“暢,長也。轂者,車輪之中外持輻内受軸者也。大車之轂一尺有半,兵車之轂長三尺二寸,故兵車曰‘暢轂’。

康典第1229頁:gǔ…《說文》輻所湊也。《六書故》輪之正中為轂。空其中,軸所貫也,輻湊其外。……又《韻會》:暢轂,長轂也。《詩·秦風》:文茵暢轂。注:兵車之轂比大車為長,故曰暢轂。”

騏馵(zhù)】毛傳:“騏,騏文也。左足白曰馵。”陸音義:“騏音其。馵,之樹反。”

孔疏:“色之青黑者,名為(*qí青黑色;極),馬名為,知其色作綦文。《釋畜》云:‘馬後右足白,驤(*xiāng)左足白,馵。’樊光云:‘後右足白曰驤,左足白曰馵。’然則左足白者謂後左足也。《釋畜》又云:‘膝上皆白惟馵’。郭璞曰:‘馬膝上皆白為惟馵,後左脚白者直名馵,意亦同也’。”

朱傳:“騏,騏文也。馬左足白曰馵。”

鄭箋:“此上六句者,國人所矜”。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鄭箋:“言,我也。念君子之性溫然如玉,玉有五德。”

孔疏:箋“言,我”,“《釋詁》文。《聘義》(*《禮記》)云: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guì割,《老子》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逹,信也。即引《詩》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有五德也。彼文又云:‘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qū戛然;盡)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掩瑕,忠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逹,德也。’凡十德,唯言五德者,以仁義禮智信五者人之常,故舉五常之德言之耳。”

朱傳:“君子,婦人目其夫也。温其如玉,美之之辭也。”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毛傳:“西戎,板屋。” 孔疏:傳“西戎板屋”,“《地理志》云:‘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屋,故《秦詩》云‘在其板屋’。”朱傳:“板屋者,西戎之俗,以版為屋。”

鄭箋:“心曲,心之委曲也。憂則心亂也。此上四句者,婦人所用,閔其君子。”

孔疏:然則秦之西垂民亦板屋,言西戎板屋,此言亂我心曲,則是君子伐戎,其妻在家思之,故知板屋謂西戎板屋。念想君子,伐得而居之也”。

朱傳:“心曲,心中委曲之處也。”

章解:

孔疏:“小戎……心曲”,“國人夸兵車之善云:我襄公羣臣卑小之戎車既淺短其軫矣,又五節束縛歷錄此梁輈使有文章矣。貫驂馬之外轡,則有游環,以止驂馬之外出。自衡至軫,當服馬之外脅,則有脅驅以止驂馬之内入。隂板之前又有皮靷,以白金飾其相續之處。車上又有虎皮文章之茵蓐,其車又是長轂之戎車,又駕我之騏馬與馵馬。車馬備具如是,以此伐戎,何有不克者乎?又言婦人閔其君子云:我念君子之德行,其心性温然其如玉,無有瑕惡之處也。今乃遠在其西戎板屋之中,終我思而不得見之,亂我心中委曲之事也。”

朱傳:“西戎者,秦之臣子所與不共戴天之讎也。襄公上承天子之命,率其國人往而征之。故其從役者之家人,先誇車甲之盛如此,而後及其私情。蓋以義興師,則雖婦人亦知勇於赴敵而無所怨矣。”

第二章:四牡孔阜(fǒu),六轡在手。騏駵(liú)是中(zhēn),騧(guā)(lí)是驂(cānzhēn)。龍盾(shǔn)之合,鋈以觼(jué)(nà)言念君子,温其在邑(hé)。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四牡孔阜(fǒu),六轡在手。騏駵(liú)是中,騧(guā)驪是驂

(fǒu)】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阜,四十四有”。康典第1334頁:“《唐韻》《集韻》房九切。又叶敷救切”。

】康典第363頁:又叶賞呂切,音黍(shǔ)。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鄭箋:“赤身黑鬛曰駵(*陸骝音留;朱傳同)。中,中服也。驂,兩騑(*陸芳非反)也。”

(zhēn)】朱傳:“中,叶諸仍反(*zhēn)”。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中音烝。劉貢父《詩話》云‘關中以中為烝”。 *【劉貢父】 劉攽(bān1023-1089),北宋著名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江西省樟樹市黃土崗鎮荻斜墨莊劉家人。

孔疏:箋“赤身……兩騑”,“《爾雅》有‘駵白、駁’:‘駵馬白腹,騵(*yuán赤毛白腹馬)’,則駵是色名。說者皆以駵為赤色,若身(*陸“鬛本又作‘<馬鬣>’力輒反(*liè))俱赤,則為(*赤馬)馬。故為赤身黑鬛,今人猶謂此為駵馬也。車駕四馬,在内兩馬謂之服,在外兩馬謂之騑,故云‘中,中服。驂,兩騑也’。春秋時,鄭有公子騑,字子駟,是有騑乃成駟也。”

朱傳:“赤馬黑鬛曰駵,中兩服馬也。”

(guā) (lí)】毛傳:“黃馬黑喙曰(*陸騧古花反;朱傳同;騧音瓜)”。孔疏:傳“黃馬黑喙曰騧”,“《釋畜》云:‘馬黑喙,騧。’不言身黃。傳以為黃馬者,蓋相傳為然,故郭璞云:‘今之淺黃色者為騧馬’。”

朱傳:“驪,黑色也。”

【驂cānzhēn(cān) 朱傳:“驂,叶疏簪(*zān)(shān)。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驂音召森(zhēn)

龍盾之合,鋈以觼(jué)(nà)

龍盾】毛傳:“龍盾,畫龍其盾也。合,合而載之。” 陸音義:“盾,順允反,徐又音允。”

孔疏:傳“龍盾……內轡”,“盾以木為之,而謂之龍盾,明是畫龍於盾也。此說車馬之事,盾則載於車上,故云合而載之。王肅云:‘合而載之,以為車蔽也’”。

朱傳:“盾,干也。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為車上之衛,必載二者,備破毁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合,二十七合轉音含”。

(jué)(nà)】軜,驂内轡也。”陸音義:“觼,古穴反(*朱傳觼音厥)。軜音納(*朱傳同),内也。”

孔疏:“言鋈以觼軜,謂白金飾皮為觼以納物也。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内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内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

鄭箋:“鋈以觼軜,軜之觼以白金為飾也。軜繫於軾前。”

*觼】有舌的環,舌穿過皮帶,使之固定(《漢語大詞典》卷10,頁1391)

朱傳:“觼,環之有舌者。軜,驂内轡也。置觼於軾前,以係軜,故謂之觼軜,亦消沃白金以為飾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軜,二十七合轉音南”。康典第1222頁:“軜,nà奴荅切,音納。《說文》驂馬內轡,繫軾前者。”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hé)】毛傳:“在敵邑也”。

邑(hé)朱傳:“邑,叶於合反。邑,西鄙之邑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邑音匼(yē)。楊用修(*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云:‘《詩》龍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邑於合切,是古有此音也’。”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邑,二十六緝;轉音烏含反”。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鄭箋:“方今以何時為還期乎?何以了然不來言望之也。”朱傳:“方,將也。將以何時為歸期乎?何為使我思念之極也。”

章解:

孔疏:“四牡……念之”,“此國人夸馬之善云:我君之兵車所駕四牡之馬甚肥大也,馬既肥大而又良善,御人執其六轡在手而已,不假控制之也。此四牡之馬何等毛色:騏馬、駵馬是其中,謂為中服也。騧馬、驪馬是其驂,謂為外驂也。其車上所載攻戰之具,則有龍盾之合,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蔽車也。其驂馬内轡之未,鋈金以為觼,軜之於軾前。車馬備具如是,以此伐戎,豈有不克者乎?又云婦人閔其君子云:我念君子,其體性溫然,其在敵人之邑,方欲以何時為還期乎?何為了然不來而使我念之也。”

第三章:俴駟孔羣,厹(qiú)矛鋈錞(chún)。蒙伐有苑(yùn),虎韔(chàng)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gǔn)(téng)。言念君子,載寝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俴駟孔羣,厹(qiú)矛鋈錞(chún)。蒙伐有苑(yùn)

俴駟】毛傳:“俴駟,四介馬也。孔,甚也”。鄭箋:“俴,淺也。謂以薄金為介之札,介,甲也。甚羣者,言和調也。” 陸音義:“俴駟,《韓詩》云:‘駟馬不著甲曰俴’。介音界。札,側八反。”

孔疏:傳“俴訓為淺,駟是四馬。是用淺薄之金以為駟馬之甲,故知‘淺駟,四介馬也’。成二年《左傳》說齊侯與晉戰云:‘不介馬而馳之。’是戰馬皆被甲也。”

】孔疏:‘孔,甚’,《釋言》文”。朱傳:“ 孔,甚”。

孔疏:“箋申明俴駟為四介馬之意,以馬無深淺之量,而謂之俴駟,正謂以淺薄之金為甲之札,金厚則重,知其薄也。金甲堅剛,則苦其不和,故美其能甚。”

朱傳:賦也。俴駟,四馬皆以淺薄之金為甲,欲其輕而易於馬之旋習也。

】孔疏“羣,言和調也。物不和則不得羣聚,故以和為羣也。”朱傳:“羣,和也”。

(qiú)】毛傳:“厹,三隅矛也。” 陸音義:“厹音求”。

孔疏:“‘厹、矛,三隅’,矛刃有三角,蓋相傳為然也。”

朱傳:“厹音求。厹,矛,三隅矛也”。

(chún)】毛傳:“錞,鐏也。” 陸音義:“錞,徒對反,舊徒猥反,一音敦,《說文》云:‘矛戟下銅鐏’。鐏,徂寸反,又子遯(*dùn)反”。

孔疏:“《曲禮》(*《禮記》)曰:‘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錞’。是矛之下端當有鐓也。彼注云:‘鋭底曰鐏,取其鐏地,平底曰鐓,取其鐓地。’則鐓、鐏異物,言‘鐓、鐏’者,取類相明,非訓為鐏也。”

朱傳:“錞音隊,叶朱倫反。鋈錞以白金沃矛之下,端平底者也。”

蒙伐】毛傳:“蒙,討羽也。伐,中干也。苑,文貌。”鄭箋:“,庬也。討,雜也。畫雜羽之文於伐,故曰庬伐”。陸音義:“庬,莫江反。伐如字,本或作𢧕,音同。”

孔疏:“上言龍盾,是畫龍於盾,則知蒙伐是畫物於伐,故以蒙為討羽,謂畫雜鳥之羽以為盾飾也。《夏官·司兵》‘掌五盾,各辨其等,以待軍事’,注云:‘五盾,干櫓之屬,其名未盡聞也’。言辨其等,則盾有大小。襄十年《左傳》說狄虒(*sī似虎有角兽)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櫓是大盾,故以伐為中干,干、伐皆盾之别名也。蒙為雜色,知苑是文貌。”

孔疏:箋“,庬也。討,雜也”。又“《左傳》及《旄丘》(*《邶風》總37)言狐裘蒙茸,皆厖、蒙同音。《周禮》用牲、用玉言厖者,皆謂雜色。故轉蒙為厖,明厖是雜羽。畫雜羽之文於伐,故曰厖伐。傳以蒙為討,箋轉討為厖,皆以義言之,無正訓也。”

朱傳:“蒙,雜也。伐,中干也,盾之别名”。

【苑(yùn)】朱傳:“苑,叶音氳。苑,文貌,畫雜羽之文於盾上也”。《毛傳》:苑,文貌。康典第990頁:“苑,yuàn《說文》:所以養禽獸也。yùn《詩·秦風》:蒙伐有苑。注:苑,文貌。”

虎韔(chàng)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縢

虎韔(chàng)鏤膺】毛傳:“虎,虎皮也。韔,弓室也。膺,馬帶也”。

孔疏:傳“虎虎……縢約”,“下句云‘交韔二弓’,則虎韔是盛弓之物,故知虎是虎皮,韔為弓室也。《弟子職》(*《管子》)曰:‘執其膺揭,’則膺是胷也。鏤膺,謂膺上有鏤,明是以金飾帶,故知膺是馬帶,若今之婁胷也。《春官·巾車》(*《周禮》)說五路之飾,皆有樊纓。注云:‘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彼謂在腹之帶,與膺異也。”

鄭箋:“縷膺,有刻金飾也。”陸音義:“韔,勑亮反,下同,本亦作暢。鏤,魯豆反。膺,於澄反。”

孔疏:箋“鏤膺,有刻金飾”,“《釋器》說治器之名云‘金謂之鏤’,故知‘鏤膺,有刻金之飾’。《巾車》(*《周禮》)云:‘金路,樊纓九就(*),同姓以封’。則其車尊矣。此謂兵車之飾得有金飾膺者,《周禮》玉路、金路者,以金玉飾車,故以金玉為名,不由膺以金玉飾也,故彼注云:‘玉路、金路、象路,其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革路,樊纓以絛絲飾之’。不言馬帶用金玉象為飾也。此兵車馬帶用力尤多,故用金為膺飾,取其堅牢。金者,銅鐵皆是,不必要黃金也。且《詩》言金路皆云鉤膺,不作鏤膺,知此鏤膺非金路也。”

朱傳:“韔音暢。鏤音漏。虎韔,以虎皮為弓室也。鏤膺,鏤金以飾馬當胷帶也。”

交韔二弓】毛傳:“交韔,交二弓於韔中也。” 孔疏:交二弓於韔中,謂顛倒安置之。”

朱傳:“弓,叶姑弘反。交韔,交二弓於韔中,謂顛倒安置之,必二弓以備壞也”。

竹閉緄縢】毛傳:“閉,紲。緄,繩。縢,約也。” 陸音義:“閉,悲位反,本一作柲。

孔疏:“《既夕禮》(*《儀禮》)說‘明器之弓’云:‘有䪐(*bì)’。注云:‘䪐,弓檠也。弛則縛之於弓裏,備損傷也。以竹為之。’引詩云:‘竹閉緄縢。’然則竹閉,一名䪐也。言‘閉、紲’者。《說文》云:‘紲,繫也。’謂置弓䪐裏,以繩紲之,因名䪐為紲。《考工記·弓人》(*《周禮·冬官》)注云:‘紲,弓䪐也。角長則送矢不疾。若見紲於䪐矣’。是紲為繫名也。所紲之事即緄縢是也。故云‘緄,繩。縢,約’。謂以繩約弓,然後内之韔中也。”

鄭注《周禮》云:‘弓檠曰柲,弛則縛於弓裏,備損傷也。以竹為之。’ 柲音悲位反,徐邊惠反,一音必結反。緄,古本反。縢,直登反。紲,息列反。”

朱傳:“閉,弓檠也,儀禮作柲。緄音衮。縢音滕。緄,繩。縢,約也。以竹為閉,而以繩約之於弛弓之裏,檠弓體使正也”。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毛傳:“厭厭,安靜也。秩秩,有知也。”

鄭箋:“此既閔其君子寢起之勞,又思其性與德。” 陸音義:“厭,於鹽反。秩,陳乙反。知音智,本亦作智。”

孔疏:傳“厭厭……有知”,“《釋訓》云:‘厭厭,安也。秩秩,知也。”

朱傳:“載寢載興,言思之深而起居不寧也。厭厭,安也。秩秩,有序也”。

章解:

孔疏:“俴駟……德音”,“此國人夸兵甲之善。言我有淺薄金甲以被四馬,甚調和矣。三隅之厹矛以白金為其錞矣,繪畫雜羽所飾之盾,其文章有苑然而美矣。其弓則有虎皮之韜,其馬則有金鏤之膺。其未用之時,備其折壞,交韔二弓於韔之中,以竹為閉,置於弓隈,然後以繩約之。然則兵甲矛盾備具如是,以此伐戎,豈有不克者乎?又言婦人閔其君子云:我念我之君子,則有寢則有興之勞。我此君子體性厭厭然安靜之善人,秩秩然有哲知,其德音遠聞。如此善人,今乃又供軍役,故閔念之。”

四、譯詩

兵車廂淺两橫木,轅梁皮飾繞五束。環牽駕具遮金縛,虎褥長轂馬白足。我思君子溫如玉,在其板屋憂心曲。

公馬四肥壯又實,六條韁繩於手持。青赤馬中淺黃外,龍盾皮韁白金飾。思君溫情居其邑,何時相逢我念伊。

四馬身甲披薄金,三棱矛戈金飾紋,虎皮弓袋帶鏤金,兩弓收袋竹韁繩。我思君子起臥頻,君子性靜德智音。

2024919日星期四,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文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6228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