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食黍麥絕,
無種不復春。
重斂民困怯,
何土有樂人?*
*和李頻《渡漢江》韻:
嶺外音書絶。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漢江】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陝西經湖北入長江。【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也是唐代罪臣流放地。【書】信。【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故鄉人。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鎮)人,唐代後期詩人。《全唐詩》有《梨嶽集》一卷,附錄一卷。
目次:一、原詩 二、碩鼠·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八句。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嵗貫女(rǔ),莫我肯顧。逝將去女(rǔ),適彼樂(luò)土。樂(luò)土樂(luò),爰得我所(shǔ)。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mèi,mò)!三嵗貫女(rǔ),莫我肯德(dì,dé)。逝將去女(rǔ),適彼樂(luò)國(yì,guó)。樂(luò)國樂(luò)國(yì,guó),爰得我直(zhí,zhuó)。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嵗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háo)?
二、碩鼠·小序
《序》:“《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
陸音義:“碩音石。斂,呂驗反,下同。”
孔疏:“蠶食者,蠶之食桑,漸漸以食,使桑盡也。猶君重斂,漸漸以稅使民困也。言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碩鼠為喻之意,取其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經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斂,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斂不脩其政,故下四句言將棄君而去也。”
朱熹《詩序辯說·碩鼠》:“此亦託於碩鼠以刺,其有司(*官吏,各有專司)之詞,未必直以碩鼠比其君也。”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嵗貫女(rǔ),莫我肯顧。逝將去女(rǔ),適彼樂(luò)土。樂(luò)土樂(luò)土,爰得我所(shǔ)。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鄭箋:“碩,大也(*朱傳同)。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無復食我黍,疾其稅斂之多也。我事女三歲矣,曾無教令德來顧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於是徒。”
孔疏:箋“碩大……是徙,“碩,大,《釋詁》文。《釋獸》於鼠屬,有鼫鼠。孫炎曰:‘五技鼠。’郭璞曰:‘大鼠,頭似兎,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關西呼鼩音瞿巤。’舍人、樊光同引此詩,以碩鼠為彼五技之鼠也。許慎云:‘碩鼠五技,能飛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緣不能窮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此之謂五技。’陸璣《疏》云:‘今河東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頸上跳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入樹空中,亦有五技,或謂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魏國,今河北縣是也。言其方物,宜謂此鼠非鼫(shí)鼠也。’案此經作‘碩鼠’,訓之為大,不作‘鼫鼠’之字,其義或如陸言也。序云‘貪而畏人,若大鼠然’,故知大鼠為斥君,亦是興喻之義也。箋又以此民居魏,蓋應久矣。正言‘三歲貫汝’者,以古者三歲大比,民或於是遷徙,故以三歲言之。
【大比】“《地官·小司徒》及《鄉大夫職》皆云三年則大比,言比者,謂大校,比其民之數而定其版籍。明於此時民或得徙。《地官·比長職》曰:‘徙于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注云:徙謂不使其居也。或國中之民出徙郊,或郊民入徙國中,皆從而付所處之吏,是大比之際,民得徙矣。”
朱傳:“三歲言其久也。”
【顧】朱傳:“顧,叶果五反。顧,念。”
【貫】毛傳:“貫,事也。” 陸音義:“貫,古亂反,徐音官。”朱傳:“貫音慣。貫,習。”。《毛詩注疏卷九考證》:“《碩鼠》‘三歲貫女’,‘貫’,魯詩作‘宦’”。
孔疏:傳“貫,事”,“貫,事,《釋詁》文。”
【女(rǔ)】朱傳:“女音汝”。
【逝將去女,適彼樂(luò)土】鄭箋:“逝,往也(*朱傳同)。往矣將去女,與之訣别之辭。樂土,有德之國(*朱傳同)。”
陸音義:“樂音洛,注下同”;朱傳同。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爰】鄭箋:“爰,曰也。”朱傳:“爰,於也。”標點
【所(shǔ)】康典第362頁:“《唐韻》疏舉切《集韻》爽阻切,數上聲(shǔ)。”*江浙一代人“所”讀shǔ。
章解:
孔疏: “碩鼠……得我所”,“國人疾其君重斂畏人,比之碩鼠。言‘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猶言‘國君國君,無重斂我財。’君非直重斂於我,又不修其政。我三歲以來事汝矣,曾無於我之處肯以教令恩德眷顧我也。君既如是,與之訣别,言往矣將去汝之彼樂土有德之國。我所以之彼樂土者,以此樂土,若往則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將去汝者,謂我往之他國,將去汝國也。”
朱傳:“民困於貪殘之政,故託言大鼠害已而去之也。”
第二章:碩鼠碩鼠,無食我麥(mèi,mò)!三嵗貫女(rǔ),莫我肯德(dì,dé)。逝將去女(rǔ),適彼樂國(yì,guó)。樂國樂國(yì,guó),爰得我直(zhí,zhuó)。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鄭箋:“不肯施德於我。”
【麥(mèi,mò)】朱傳:“麥,叶訖力反(*康典音極)”。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麥,莫北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麥,莫北反”。康典第1512頁:“《唐韻》《集韻》莫獲切(*音默mò)。《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又叶莫故切,音暮。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
【北(běi bò)】康典第82頁:“《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bò)《正韻》必勒切(lè)。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北音必”。
【德(dì,dé)】朱傳:“德,歸恩也。”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德音的,凡詩之德,皆此音,得亦此音。本證《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dì,dé)。《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yì,guó)。樂國樂國(yì,guó),爰得我直(zhí,zhuó)】
【國(yì,guó)】見《魏風·園有桃》。朱傳:“國,叶于逼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國,二十五德”。顧“國”音德。
【直(zhí,zhuó)】毛傳:“直,得其直道。”鄭箋:“直,猶正也。”朱傳:“直,猶宜也。”康第757頁:“又叶直略切,音著(zhe,zhuó)。《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此章押韻,若押o韻,e、o同韻,麥收韻o,德收韻e,國收韻o,直收o;且麻煩要比收韻於i要少。《詩經》以後的人之所以搞出叶音,而且經常各家意見不同,同一個人如朱熹在同首詩裡對同一個字竟然會為了押韻叶出二至三個音來,說到底,這種各家意見不同的根子還是在於無法聽到古人是怎樣發音的。所謂“叶”,說得好聽是基於今音間接證出來的,如陳第(《毛詩古音攷》對很多字是不證的),說的不好聽,是基於今音“猜”出來的。
第三章: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嵗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háo)?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毛傳:“苗,嘉穀也。” 孔疏傳 “苗,嘉穀”,“黍麥指穀實言之,是鼠之所食。苗之莖葉,以非鼠能食之,故云‘嘉穀’,謂穀實也。穀生於苗,故言苗以韻句。”
朱傳:“苗,叶音毛”;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同。
【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鄭箋:“不肯勞來我。” 陸音義:“勞如字,又力報反,注同。來,力代反。”朱傳 :“勞,勤苦也。謂不以我為勤勞也。”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郊】鄭箋:“郭外曰郊。”朱傳:“郊,叶音高”。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háo)】
【號(háo)】毛傳:“號,呼也。”朱傳:“號音毫。”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號,六豪”。
【之】鄭箋:“之,往也。” 孔疏:“之,往,《釋詁》文。”
【永】鄭箋:“永,歌也。樂郊之地,誰獨當往而歌號者,言皆喜說無憂苦”。陸音義:“永音詠。號,戶毛反,注同。”
孔疏:“永是長之訓也,以永號共文。傳云‘號,呼’,是歌之呼,《樂記》及《關雎》序皆云‘永歌之。’《舜典》云‘聲依永,故以永為歌,歌必長言之,故也。”
【誰之永號】孔疏:“誰之永號”,“言彼有德之樂郊,誰往而獨長歌號呼?言往適皆歌號,喜樂得所,故我欲往也。”
朱傳:“永號,長呼也。言既往樂郊則無復有害已者,當復為誰而永號乎。”
四、譯詩
別吃我黍大肥鼠,伺你三年受盡苦。離你而去嚮樂土,樂土樂土我願去。
肥鼠別吃我的麥,伺你三年不受益。去往樂國離開你,樂國樂國我願意。
肥鼠別吃我的苗,伺你三年不得好。離汝而去嚮樂郊,樂郊樂郊不哀嚎。
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2024年7月5日星期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文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4107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