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研三上学期也就是2017年9月份开始撰写这篇英文SCI文章,到2019年4月份也就是毕业快一年的时候才最终发表,过程可以说是异常的坎坷。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虽然经历许多磕磕碰碰,但却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觉得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发表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的准备阶段
科研作图
研究生前两年我一心专注于实验的进行,虽然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撰写,但是对撰写英文文章还是比较陌生。但由于经常阅读SCI的文献,我知道文章的逻辑衔接非常重要,所以我就先从整理文章中的各个组图开始进行逻辑梳理。图片是一篇文章的“外貌”,一定要美观、大方,具有艺术观赏性,能够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我一般用Photoshop整理各种显微镜图片,用graphpad prism作数据图并以EPS格式导出,最终用AI将其组合起来。这样保证了组图的分辨率高,所有字体大小一致,不至于大小不一,特别突兀。
所以大家研究生期间有必要熟悉各种数据处理和作图软件。我主要是通过从网上查找相关视频,偶尔观看学习,逐渐的熟悉使用这些软件。
文章写作
在撰写文章阶段,我首先从最简单的材料和方法部分入手。由于是直接写英文,我查找了前期实验记录本中记录的各种实验方法并结合一些英文文献。
在前言部分,我将文章中涉及的各个关键词,通过查找相关文献逐个分段介绍;在结果部分,逻辑性一定要强,思路一定要清晰,各个结果的衔接要合理;至于讨论部分是结合已有结果,分析自己文章中的各种结果的创新点和不足,并进行展望。最后是摘要的撰写,对自己所有实验结果一定要理解透,将创新性表达好。
在整个撰写过程中我是一句一句地写,一句一句地在脑海中去反复推敲。撰写完之后实验室的传统是找LetPub进行润色(实验室里发表的SCI都是经过LetPub润色过的)。LetPub分配给我的专属经理真的很负责,整个过程效率很高。文章经过英语母语科学家的润色,语言方面提升很大,整体表达清楚、简练。另外,LetPub也帮助检查文章上下文的表达是否一致。对于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会跟你确认原来要表达的含义。经过LetPub修改后的文章在后面的审稿阶段也得到了很多审稿人的肯定。审稿人一致认为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较好。
LetPub编辑作者论文示例
文章的投稿阶段
投稿经历
从2017年12月份开始投稿,整个的投稿经历,那真的是一波三折。由于我们学院要求毕业生一作至少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投稿阶段又临近毕业,所以基本上每天看一次投稿状态,想着早点接收,能够顺利毕业(虽然最后也没能依靠这篇文章毕业)。幸好在投稿期间有一篇中文核心接受了,才得以顺利毕业。
两个月后,收到仲裁的通知,之后继续补充实验证明文章中的结果,但是最终还是被拒稿了。针对这次的拒稿,我分析了文章中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决定转投一个同级别的期刊。
在修改过程中增加了不少内容,于是又找了LetPub帮忙润色。他们的工作非常高效,三天后就给了我反馈,对于文章的修改非常仔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通过对修改部分和原版表达的对比分析,学到了很多英文表达的方法,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个月后我收到大修的审稿意见,但是由于本人已经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读博,不能修改补充部分实验。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转投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两个月后,编辑通知小修的审稿意见,之后也顺利接收。
投稿心得
在整个投稿过程中,我感觉从每个审稿人的意见中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投稿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的过程中,感觉其中一个审稿人非常好,手把手教我怎么写文章,怎么突显一篇文章的创新点。所以我感觉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个审稿人的意见,找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从我的体会来说,我认为每个审稿人都是一个专业老师,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教会你一些专业知识,同时也提升了你文章的质量,何乐而不为。
总结: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需要的是每天做的都能让自己前进一小步。平时一定要多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用场。文章的审稿是对我们科研成果专业上的检验,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这次的投稿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不管是对课题设计还是英文写作上,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管彬
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附作者论文链接: Effect of waterlogging-induced autophagy on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roots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LetPub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242-123715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