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京
运动体验和视觉本体感觉
2022-12-4 05:06
阅读:1141

运动体验和视觉本体感觉

运动体验和视觉本体感觉

视觉本体感觉取决于与自我运动共变的视流模式。当一个人向前看和直行时,会有一个放射状(星状)图案,光流源于视野中心的一个静止点。同时,视觉周围有层状(分层和平行)流动模式。尽管传统上对自我运动的感知被归为来自前庭和体感系统的信息,但视觉本体感觉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站立的13个月大的婴儿在运动室中接触到视流时会摔倒。活动室是一个小而有纹理的外壳,一端敞开。推拉房间会让孩子产生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感觉(取决于光流的方向),即使他或她是静止的。通过仅移动移动室中的侧壁而产生的周围层状光流产生了特别引人注目的自我运动感,并导致比径向光流更大的视觉姿势耦合。视觉本体感觉无疑是姿势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有力信息来源。

Bertenthal和Campos通过以下一组命题将视觉本体感觉与高度警惕联系起来。首先,他们预测有运动经验的婴儿会表现出对周围视流的视觉本体感觉,而没有运动经验的儿童则不会,或者会表现得最低。其次,一旦这种视觉本体感觉上线,它就会与前庭和体感信息协同工作,以确定静止或姿势或自我运动的变化。第三,当孩子接近辍学时,周围的视觉本体感觉信息会突然丢失,但前庭或体感信息不会丢失。在下降时,视野周围几乎没有或几乎没有光流,头部/身体运动在径向或层状流动中产生的变化很小,这是因为儿童与最近的可见表面(地板)之间的距离。这种视觉信息的丢失是高度警惕的基础,因为视觉和体感/前庭信息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自我运动和/或姿势稳定性的降低。

运动体验在外周片层视流进入视觉本体感觉的功能化中是重要的,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能够自主运动的婴儿能够注意到并检测到与身体前后运动一致的视流模式。在自愿运动之前,视流方向和自我运动之间几乎没有规律性,因为当婴儿被被动抱着时,根据婴儿被抱着的方式和看向的位置,向前运动可以与任意数量的视流方向相关联。此外,大多数婴儿在生命早期被抱起时都处于“视觉闲置”状态,什么都看不见。只有当婴儿自愿移动时,头部和眼睛才始终指向前方,从而使其始终暴露在中心视场的径向光流和周围的层状光流中。运动体验很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当婴儿必须在世界上导航时,重要的是将关于环境特征的信息(在中心视场中指定)与关于自我运动的信息(由周围光流指定)分开,以便引导适当的路线并保持姿势稳定性。因为这些任务必须同时完成,运动导致了一种感知分化,其中中心和周围视流被归类为不同的感知动作功能。如果将姿势稳定性放在外围,则可以在中心视野中更有效地关注环境特征。

运动体验会影响视觉本体感觉。使用两种融合的研究操作-(1)对具有人工“步行者”经验的运动、运动前和运动前婴儿进行年龄保持不变的研究,以及(2)将爬行前婴儿随机分配到他们可以在电动移动设备中控制自己运动的状态或无运动状态,Uchiyama等人证明,有任何运动经历的婴儿不仅表现出对运动室周围视神经的姿势补偿,而且表现出对周围视神经流的负面情绪反应,这与姿势稳定性丧失的感觉一致。这些发现证实了先前的报道,与没有运动经验的同龄婴儿相比,有运动经验的婴儿对周围视流的反应性更强,运动体验带来或极大地改善视觉本体感觉,已经得到了经验的支持。动力移动装置用于测试自产运动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文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6642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