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转载]2019年的《第二次肠易激综合征亚洲共识》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内容

已有 1453 次阅读 2021-1-26 04:20 |个人分类:医学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2019年的《第二次肠易激综合征亚洲共识》

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内容

自从2010年发表了第一个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亚洲共识以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新的治疗类别。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诊断标准的国际标准随着2016年罗马IV文件的发布而更新。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被描述为肠-脑相互作用的紊乱,将重点转移到肠道,更突出的是肠道微环境。此外,现在已经认识到跨文化差异、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展和表现中的作用。亚洲神经胃肠病学和运动协会(ANMA)认为需要从亚洲的角度来研究文献和更新亚洲IBS共识,于是在2019年发布了《第二次肠易激综合征亚洲共识》(简称《亚洲共识2》)。《亚洲共识2》比《亚洲共识》增加了关于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内容。本节就该共识中涉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部分摘录除了供读者参考。

声明8: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尤其是伴有显性腹泻的肠易激综合征。

证据等级:中等

协议水平:a.71.4%;b.23.8%;c.4.8%;d.0.0%;e.0.0%;f.0.0%

来自亚洲和其他地方的多个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粪便微生物失调。由于粪便样本可能不能代表小肠,一些研究评估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的小肠抽吸物,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上消化道甚至存在肠道菌群失衡。使用定量上消化道抽吸培养和葡萄糖和乳果糖氢呼气实验的多项研究也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健康人更常出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此外,多项研究表明,包括利福昔明在内的抗生素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所改善,这也支持了肠道菌群失衡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其他肠易激综合征亚型患者更常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乳果糖氢呼气实验产生的甲烷与便秘有关,利福昔明减少甲烷可加速结肠转运时间并改善便秘,这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调甚至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一个子集中也有作用。

声明9:肠易激综合征与免疫激活、低度肠道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

证据等级:高

协议水平:a.71.4%;b.28.6%;c.0.0%;d.0.0%;e.0.0%;f.0.0%

大量证据支持IBS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激活、低度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特别是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和腹泻致敏亚型中。印度的一项研究,与对照组相比,IBS患者中IL-1受体拮抗剂(控制炎症)的过度产生多态性较少见,且低产生多态性较常见。同一研究还显示,SIBO患者的十二指肠粘膜IL-1α和β水平较高,后者与大便较稀有关(Bristol VI型)印度最近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对益生菌群的免疫激活改变可能会促进IBS患者的肠道炎症。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血清中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在阳性IBS患者中明显低于阴性IBS患者。神经生长已知因子通过与肥大细胞和感觉神经的相互作用介导内脏超敏反应和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在最近的一项中国研究中,粘膜神经生长因子升高被认为与肥大细胞和感觉神经纤维相互作用,导致IBS-D内脏高敏感性和肠屏障功能受损。

声明10:胃肠道感染倾向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展。

证据等级:高

协议水平:a.80.9%;b.14.3%;c.4.8%;d.0.0%;e.0.0%;f.0.0%

半个多世纪前,Chaudhary和Truelove描述了急性胃肠道感染后出现肠易激综合征样综合征的情况。随后,Gwee等人报告,来自英国谢菲尔德的27.0%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在6个月内持续出现足以满足肠易激综合征标准的症状。迄今为止,已有4项关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报道。在一项来自中国北京的队列研究中,295名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罗马II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为8.1%,而对照组为0.8%。在一项来自首尔的研究中,调查了181名医护人员的志贺氏菌感染爆发情况,计算出1年时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几率比为2.9。韩国的3年随访研究表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在发病后持续3年。孟加拉国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胃肠炎患者比对照组更易患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和感染后消化不良(分别为16.5%和2.6%和7.4%和0.6%)急性胃肠炎后实际上发展为感染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热带口炎性腹泻)。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被定义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新发展,其特点是:(1)腹泻,(2)呕吐,(3)发热,和(4)肠道病原体培养阳性。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通常为腹泻优势亚型。在亚洲,感染后吸收不良(以前称为热带口炎性腹泻)应被视为一种鉴别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被认为是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可能联系。

声明22:在转诊中心,推荐的调查包括全血计数、血沉、血液化学、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测试、粪便隐血检查、寄生虫和艰难梭菌感染,以及结肠镜检查。

证据等级:低

协议水平:a.66.6%;b.23.8%;c.4.8%;d.0%;e.0.0%;f.4.8%

排除结直肠癌的结肠镜检查适用于50岁或50岁以上出现症状的患者,而不考虑其他警报特征。在年轻患者中,结肠镜检查显示有警报症状或体征、结直肠癌阳性家族史和经验性药物治疗的不良症状反应。临床试验中的1,132名患者必须按照入组标准或研究设计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或其他检查。

对于其他疾病,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糜泻、胆汁酸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和胰腺或小肠肿瘤,可考虑对选定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些调查应根据每种疾病的区域流行情况进行个别化。

声明34:非吸收性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

证据等级:高

协议水平:a.47.6%;b.42.9%;c.9.5%;d.0.0%;e.0.0%;f.0.0%

利福昔明是一种利福霉素衍生的非吸收性抗生素,具有抗炎作用。荟萃分析涉及5项高质量的研究,发现对全球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疗效,二级结果分析表明,腹胀可能是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利福昔明的主要反应。在所有研究中,接受利福昔明或安慰剂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重复使用利福昔明似乎也是安全的。而抗生素的作用是以是否存在利福昔明为前提的在低级别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没有一项关键研究真正评估了这一点。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具有肠易激综合征标准的患者中确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产生更好的结果。印度的一项研究使用诺氟沙星,同样观察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证明的患者有更好的反应。然而,关于利福昔明在亚洲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的数据缺乏。一项来自香港的研究发现,为期2周的疗程能显著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在这项研究中,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被排除在外。

来源:Gwee KA, Gonlachanvit S, Ghoshal UC, et al., Second Asian Consensus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Vol. 25 No. 3 July, 2019.

 

注:两次《肠易激综合征亚洲共识》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均涉及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在《第二次肠易激综合征亚洲共识》更加重了肠道微生态的关注,增加了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篇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68979.html

上一篇:肝病和肠漏
下一篇:肝脏容易受到肠道微生物侵袭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