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林
知识产权体系过时了吗? 精选
2014-1-6 11:33
阅读:7105
标签:专利, 知识产权
间不存在永恒适用的制度,但凡制度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需要在人们的批评声中反思,然后不断改进。如果修修补补还是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那么扬弃也是一种选择。在中、西近几十年的交流中,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双方摩擦和谈判的焦点,西方诸国希望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的中国能够仿照西方系统建立相应制度,而中国也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与世界接轨”的路上。

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主要包含著作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机密保护等几个部分。这个系统产生的主要逻辑是通过给知识产权拥有者提供数年的独家垄断权利,以鼓励他们将其技术和知识公之于众,并持续创造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使创造者和社会获得双赢。

西方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萌芽于15世纪的意大利地区。据记载,佛罗伦萨设计师Filippo Brunelleschi在船上装了一个带齿轮的起重装置,因此于1421年获得了三年的独家生产权。威尼斯从1450年开始,建立了比较正式的专利许可制度,从此该制度慢慢向其他欧洲国家扩散。

英国从15世纪开始,国王出售一些独家商权,虽然也被称之为“专利”,但和发明没有太多关系。后来在议会和国民的压力下,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废除了以前发出的所有“专利”,新“专利”必须与发明相关,并于1623年颁发了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Statute of Monopolies)。18世纪初女王安妮时代(Queen Anne: 1702-1714),规范了专利申请要求和授权程序,从而建立了英国正式的专利制度。

版权法的诞生和发展另有路径,其初衷并不是出于保护创造者的权益。从16世纪开始,印刷机大量普及,欧洲诸国当权者眼见汹涌蓬勃的出版物冲击自己权力的稳定性,纷纷出台了限制印刷和出版的条例,要求出版物被审查,书籍的印刷数被登记。第一部版权法于1662年在英国出台:“出版授权法”(Licensing of the Press Act 1662),也是出于限制出版的目的。直到1710年,安妮女王时代英国建立新版权法(Statute of Anne,1710),该法才成为保护作者权益的法案。很多西方国家都是参考英国的这部版权法逐渐修改、完善。这位安妮女王在位时间不长,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历史性建树。

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与工业革命同步,可以说对推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该系统的批评声音从未间断,最主要的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建立主要由技术和知识的创造者推动,而市场的其他方面,如贸易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则往往被忽略,因此造成了该系统在保护各方利益的不对称性。

美国发明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一直用各种方式挑战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被认为是美国开源运动的先驱。他发明了一款高效率的火炉,但拒绝获取专利,而是把设计图纸和说明写成一个小册子公开散发。他喜欢盗版书籍,他收集一些行会禁止的信息,然后出版。1790年,富兰克林去世,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出版法,美国第一部专利法于1793年颁发。

1850年至1875年,欧洲学术界和政治界曾经发生了一场专利制度如何破坏自由贸易和激励发明的辩论,结果专利制度在荷兰等国被废除,在很多国家被修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的反垄断浪潮,让人们从新审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修改了部分与反垄断冲突的条款。20世纪70年代,知识产权在“保护消费者利益”这个原则下再次成为辩论焦点,这次辩论虽然没有对相关法律进行大修改,但在执法方面有不少变化。

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兴起,黑客文化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精英中流行。同时,人们也从企业创新能力和方式的视角重新考虑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这一波对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反思,不仅仅是精英阶层在学术领域和媒体上辩论,还有声势浩大的行动。目前推动知识产权系统改革的运动五花八门,其核心诉求是让知识自由流动。主要有:

一、开源运动(Open Source, Free software): 该运动于1990年代从软件领域开始,志愿者们通过互联网集结,开发了很多重要软件,这些软件源程序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操作系统Linux就是开源运动一个成功典范。开源运动得到了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参与和支持,最近开源运动精神向更多的领域扩散,已经渗透到新能源技术、医药技术等行业。

二、开放学术成果(Open Access):该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将学术研究成果(论文)免费开放给使用者,特别是那些由纳税人资助的学术成果。2013年1月自杀的计算机天才Aaron Swartz就是这个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目前美国国会正在推动修改相关法律,限制执法机构擅自给非法使用相关内容者定罪。民间也在尝试改变目前学术成果出版系统。

三、自由版权(Free license, Copyleft, Musfree):这些运动试图推动文字、图片、音像等著作的自由和免费传播。维基百科是这个运动的成果之一,维基参与者们也是这个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四、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这是近年来由硅谷高科技公司推动的一种创新模式,其目的是一方面希望更广泛地从外部市场获取新思路和技术,另一方面将自己公司不能使用的专利发放出去,让有志者创造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运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那些一直在找知识产权保护系统麻烦的自由派学者、自由贸易推动者和消费者团体,事实上主力来自硅谷和波士顿地区的新技术和知识的创造者。因此这一波反思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浪潮不仅超越以往一百多年的利益之争,以新意识形态为主要亮点凸显出“文化运动”的先声,另外,Aaron Swartz以死抗议美国司法系统对他非法下载学术论文的严厉惩罚震惊世界,促使很多人思索:西方世界已经运行了几百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不是暗藏了太多不公正?是不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枷锁?

现在还很难判断这一波挑战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运动前途如何,是像前几次一样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坚持下,过一段时间就偃旗息鼓,还是由新势力“破坏性创新”缔造出一个崭新的知识产权体制。当然,一个利益固化的庞大体系和众多依附在这个体制上获取利益的人们是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建立是最近20来年的事,其法律条文和执法系统都是基于西方系统的微调。最近几年中国专利申请数目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之最,中国专利局也在多地大肆扩建分部,又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在中国地平线上迅猛崛起,依靠“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吃饭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然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破晓的前夜,在各方利益还未固化之时,在中国产权保护系统还未成为庞大的恐龙之前,有关决策者们是不是应该慢下脚步想一想,这个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护航吗?


我的原文首发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 http://cn.wsj.com/gb/20130913/DJL071159.asp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董洁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88744-7563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