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博士,需提前多久联系导师?
喻海良,2020-11-5
最近有多位学生联系我,是否课题组还有博士生招生指标。很遗憾,我告诉他们博士生招生指标已经用完,无法进一步招生。其实,我在我个人主页很早就更新,“欢迎优秀学生提前联系报考2022年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特别欢迎双一流大学本科推免生加入本课题组”。
现在博士生招生与传统博士生招生制度有很大不同。以前,博士生招生,学生们需要统一参加考试,然后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取。因而,为了能够确保能够录取到博士生,老师会答应多名博士生报考,然后,根据大家考试成绩进行选择。然而,现在博士生招生大部分已经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不再需要考试成绩,而只需要通过学校面试即可。在招生过程中,导师占据绝对的选择权。因而,基本上只要导师答应招收了,他有招生指标,就基本上能够确保录取。在2019年,我招收一个博士生时,就有一位学生就希望我答应100%录取他,当然他也承诺100%不再联系其他任何导师,现在他已经进入我课题组学习。
联系我的博士生,最早有提前1年半时间联系进行的。当然,也有一些临近报考和我进行联系的。去年还有一位同学报名之前就完全没有和我进行联系,直到面试的时候才知道他报了我的博士生。很多老师招生主要看重面试情况,而我自己更加看重是否“真心想到我课题组学习”。我通常认为较早联系我的学生是认真思考后才和我联系的,而不是“临时抓”来当导师,因而,一般联系比较早的学生在录取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优势。
对于想读博士的同学,提前一年联系导师也是意义不大的,确实,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今年有博士生招生指标,明年没有招生指标也是可能的。如果联系特别晚,被导师拒绝也是大概率事件。我每年都会收到近10份攻读博士的邮件。在一年只能保证有一个博士生招生指标的背景下,通常在最先联系的几名同学中就确定好了。而后面的几份申请书,我很多都是直接回复名额已满。那到底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合适呢?以我们中南大学为例,通常都是10-11月份确定博士生招生指标,个人觉得学生在7-9月份联系导师是最合适的时候。一方面,太早联系的学生,老师可能会遗忘。这个时间段联系老师,他们会很好地记得大家。另一方面,这个时间段,老师们会开始仔细思考下一年度的博士生招生事宜,他们会认真看这一个时间段发过来的简历。最后,就是如果老师给与积极回复,可以和他互加微信,及时沟通,直到博士生面试,确保被录取。
作为一名导师,最喜欢招什么样的博士生呢?
1)一心一意下决心攻读博士的学生。现在很多硕士研究生把读博士当做自己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备选。如果他们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马上就会和老师说我家人突然不希望自己读博士了等等看似合理的理由,不再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因而,现在很多大学经常出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被录取了,但没有来报道的情况。一位导师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学生,只能打断牙往自己肚子里吞,结果是非常苦楚的。因而,我招博士生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他是否一心一意只想攻读博士学位。如果发现他有其他想法,基本上就是最先被淘汰的学生。
2)硕士阶段研究课题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一定关联的学生。在博士生招生过程中,我们也欢迎其他学科的学生加入到课题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科交叉,进而将来可以做出更具创新性的成果。然而,导师一般都更加愿意招在他从事研究领域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这些学生至少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本领域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他们加入课题组后可能会更快地进入博士生状态。
3)有较好研究基础的学生。经常有同学问我一个奇怪的问题,“是否适合读博士”,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过,为了确保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大家都喜欢有较好科研基础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有较好的论文发表记录,有专利撰写记录。如果研究生阶段主持过研究生创新项目是一定能够加分的。如果一个硕士生有某项才能是课题组目前正想加强的,他也会最优先录取的。
至于其他因素,比如从哪一所大学毕业,硕士导师是哪一位教授,有没有合适的推荐人,都会有一定影响的。有时候,我在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时,会和他的导师进行联系。如果他的导师极力推荐,我也会优先录取他的。
当然,我始终觉得师生就是一场缘分,大家在一起合作奋斗4-5年,需要相互珍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125717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