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原也可是琵琶
2019-5-16 09:09
阅读:2968
标签:琵琶
早上近文渊路口时,听到左侧山上林中有树枝折断声音,悉悉索索,暗色中是有人在摘枇杷~
学校生态好,也多水果树,我见过桃园的桃树(郭沫若题写过桃园春晓),李园的李花,也花十元钱在橘园摘过一大筐柑橘。其中曾经最醒目的,当属外办门口的柚子,个头大,垂挂在主路旁,只是如今已觅不得踪迹了。
说到枇杷,崇德湖边的这一株最会挑位置,长在路桥边,却触手不可及,生发出鲜亮的果子(下图)。
临近十余米,鱼塘村崖壁上这一株,长的甚为高大,却生错了地方。挂果多,临湖一侧不在举手的范围内,而临路的这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高大,主枝却也被折折。
枇杷我原以为是琵琶,后来听说为误,有专业标签为证:
也有打油诗诗为证:
琵琶不是这枇杷,
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不过,又有人讲,琵琶是形象如枇杷而得名,二字意思相同,后来写法不同罢了。
好吧,不计较了,留给语文老师了。
关于枇杷,还是有两个疑问有待于解开,一是枇杷年底开花,蜜蜂休息季节,这枇杷蜂蜜如何酿出来的?二是川贝枇杷膏里面的枇杷,是枇杷的肉、核,还是枝叶,抑或是树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毕重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5808-117932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