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of Physic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dy75

博文

最好的年纪,做前沿的科研

已有 3772 次阅读 2019-6-3 11: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钟蓉璇,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三学生。2018年与黎永耀教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Boris A. Malomed教授等合作,利用一个反高斯型的排斥非线性势阱,在排斥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发现并成功俘获一个具有“三叶草”形状的激发态孤子并使其稳定,撰写并发表“Self-trapping under two-dimensional spin-orbit coupling and spatially growing repulsive nonlinearity”一文 [R. X. Zhong, et al., Front. Phys. 13(4), 130311 (2018)]。这一工作由日本著名学者Hidetsugu Sakaguchi在Front. Phy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点评 [H. SakaguchiFront. Phys. 14(1), 12301 (2019)],已经被Phys. Rev. Lett.在内的Web of Science期刊引用十余次,2019年被学校遴选为“金种子”项目作为团队的论文代表作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自然科学类论文竞赛,成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决赛。

【作者在这篇小文中回忆了其走上科研之路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的历程和感受。她乐观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也感染并激励着我们。祝福钟蓉璇同学!】


最好的年纪,做前沿的科研

钟蓉璇


1

我是广东省本科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钟蓉璇。很幸运,我在本科期间能够遇到一批优秀的老师,黎永耀、黄纯青、刘彬、秦锡洲……。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带领学生们进入他们的课题组,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接近学术和亲历科研的机会,让我们体验科研的乐趣,而且激发了我们对于科研的兴趣及热情,带领我们本科生团队一起进行前沿学术探索,一起克服科研过程中碰到的种种困难,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自己的性格竟然也适合做科研。


2

接触科研的初衷,是希望在本科阶段多学习一些知识、多得到一些锻炼。大一期间,只要老师团队开展科研基础知识培训,我都会去参加。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波导阵列模型、光波在其中传输的动力学行为、四阶Runge-Kutta方法以及分步傅里叶变换做实时传输等。在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正式加入老师课题组,跟着师兄师姐学习MATLAB,重复出一些论文的结果,并在带我进入科研殿堂的黄纯青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个工作,兴奋之余感觉第一次真正与科研结缘!

 

当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Boris A. Malomed来访,和黎永耀老师一起讨论时他们发现,在自旋-轨道耦合系统的工作中,如果对于相互作用项提出一个反高斯的调制,是可以得出一个数学解析解的。两位老师推导出来之后,觉得可以就此开展一系列的探讨,于是问我们谁感兴趣去承担。出于对任务挑战的强烈渴望,我当时就立即主动向老师表明想要承担这项任务。对于我的主动,黎老师也给与了很大的鼓励,并把任务交付给了我。

 

在接到任务之后,我学习了如何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推导这样一个解析结果,并根据要求修改了一些旧的程序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出了和数学推导完全一致的结果。刹那间我非常惊叹于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物理的奇妙。最后,在一系列工作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再往下一步探讨,得到了更多丰富的结果。每得到一个新的规律性结论即撰写报告向老师汇报进度,一直到黎老师认为该模型中存在的新特性已被挖掘出来。而后研究成果顺利发表在Frontiers of Physics期刊上。


3


20185,学校团委开展关于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的校级培育座谈会。我们团队以发表在Frontiers of Physics上的研究成果为自然科学论文类(数理组)的参赛项目,经历了学校的网评、初赛、决赛,再经历一次次的省挑推进会,对申报材料不断修改和完善。

201811,我们将已发表的论文翻译为中文并进行整理。

20193,我们的项目被确定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项目之一,之后便是不断地进行预答辩。

2019525,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的项目荣获特等奖

 

在一年的备赛中,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查阅资料能力和查阅论文的速度得到提升;而通过总结和整理文字材料、填报申请表也让自己对研究的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整理申报作品时,将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也对团队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不断地参与答辩,也让我积极思考以怎样的思路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介绍自己的工作才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同时自己对于紧张的答辩也渐渐变得淡定,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每一次答辩都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个向别人介绍自己工作的机会,要把握机会呀!


4

参加挑战杯赛,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有爱、有活力的团队。喜欢那些热情、努力又乐于助人的师兄、师姐,喜欢这些可爱、好学又乐观奋进的师弟、师妹,大家相互鼓励、携手共进,共同传承上届帮带下届的优良传统!现在,团队学生已经有7个研究成果发表在包括Physical Review AFrontiers of Physics 在内的SCI期刊上。在最好的年纪,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真的很幸运!忍不住再一次感谢我们团队的老师们!愿我们怀着科研梦,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加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5136-1182776.html

上一篇:FOP Research: 近乎理想的狄拉克半金属的有效模型
下一篇:FOP Research: 非周期腔链的光力学特性
收藏 IP: 124.207.48.*| 热度|

11 信忠保 王安良 彭真明 雷宏江 关勇军 梁庆华 孙颉 王启云 吴斌 张坤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