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是一种“调养医学”。不同于西医,对病灶进行靶向的对抗性治疗,“对病下药”。中医从宏观入手,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小宇宙,强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机体的整体性失衡引起的。对于机体复杂多因的整体性失衡,中医采取“对症施调”。所谓“施调”,即通过中药复方以及相关辅助疗法(如刮痧、针灸)实施调养。通过调养,一方面,启动机体的防御修复机能(如激发免疫机能,抗氧化机能等),即实现中医所谓的“扶正”,从而依靠自身防护机制祛除疾病(祛邪),甚至防止疾病于萌芽阶段。另一方面,中药复方也起到了一定的靶向性对抗作用(即直接实现“祛邪)。
1.“中医调养“的内在机理
试引入两个概念来解读“中医调养“的内在机理,即模糊疗法的散弹效应和毒物兴奋效应(或温和应激效应)。并认为,按照中医理论,前者实现直接的“祛邪”,后者通过“扶正”以达“驱邪”。“扶正” 、“驱邪”相互裨益,双管齐下,从而实现治病防病的目的。
1.1中药模糊疗法的散弹效应
中医药物不仅复方,即便是单味药也含有成千上万种“不确定”的成分,并且可能在炮制过程中产生不断变化着的生物成分。中医通过宏观的说理,综合成“君臣佐使”、“七方八法”来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这种把多味药物熬成汤液以提高疗效,其实已经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模糊学,药与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模糊的,一定程度上属于误打误撞,类似于散弹效应[2]。通过这种所谓的散弹效应,对疾病实施直接靶向干预(如杀死病原菌和病毒等),从而实现中医的“驱邪”。笔者认为,中药的这种模糊效应,作为长期经验的总结,完全具有和西医药一样的临床可信度。而且,在面对病原菌复杂的抗性变异,以及复杂的多因素病理时,这种模糊疗法的经验,便显得尤为宝贵。
1.2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
毒物兴奋效应是毒理学用来描述毒性因子(刺激)的双相剂量效应的一个术语。即高剂量致毒因素(包括毒物、辐射、热、机械刺激等)对生物体有害,而低剂量致毒因素对生物体有益。这种双相剂量效应在上世纪40年代被定义为毒物兴奋效应[3]。通过低剂量毒物对机体内稳态的微干扰,启动一系列修复和维持机制,比如通过对转录因子和激酶的激活,增加细胞保护和修复性蛋白的表达(如抗氧化酶、伴侣蛋白、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4]。
古语有云 “是药三分毒”,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中医药理论认为药物毒性即是药物的偏性, 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 但同时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由于对药物进行法定炮制,采用合理的配伍,适宜的剂型,以及严格的药物剂量,有效的降低了药物的毒性,使中药的毒性被控制在低剂量的范围内。所以笔者认为,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毒物兴奋效应。据研究发现,清解药能增强单核2吞噬细胞系统(MDS) 功能,能增加T细胞功能,能使体液免疫系统抗体增强,从而增强机体中和病毒、中和外毒素的能力,并促进吞噬功能[5]。还发现补肾阳的淫羊藿、鹿茸、等能增强肾虚患者T 淋巴细胞的比值,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补肾阴药枸杞子、五味子、山茱萸也同样具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6]。这些药物对机体免疫的激发,便是一种毒物兴奋效应。中医经过历代医家医疗实践,总结出了精妙的药物配伍法则和炮制工艺,在经验上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药物毒性的剂量标准。所以在长期的治疗中很好的运用的毒物兴奋效应的原理。
除了中药之外,拔火罐、刮痧、针灸、热水浴等中医传统疗法,同样起到了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通过对对机体的局部损伤,而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如免疫,抗氧化系统的激活[7,8].据研究发现,刮疹疗法作为一种诱导因素升高白细胞和IL-6,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另外还诱导直接胆红素和SOD的升高,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9]。针灸疗法可使白细胞总数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机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活跃。同时促使体液免疫中各类免疫球蛋白(IgA、IgM、IgM)、杀菌素、补体、溶菌素等含量升高,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增加[10]。对培养细胞进行温和的热刺激(42℃,30 min,相当于热水浴),细胞显示出显著的(约20倍)谷胱甘肽转移酶hGST5.8的上调和转运羰基垃圾的RLIP76蛋白的诱导表达[11]。
综上所述,不管是中药还是刮痧、针灸等辅助疗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温和刺激(低剂量毒物刺激)对机体内稳态的微干扰,激发了自身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如免疫机能,抗氧化机能等),从而实现了中医的“扶正”。
2. “中医调养“的优势
1.1治未病(治病于萌芽状态)
“上医治未病”是中医思维的突出优势,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思想基础。“未病”并非完全等于无病,还包括疾病的萌芽和潜在状态,也就是现在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与体内代谢垃圾积累有关,如果这些代谢垃圾不及时得到清理,就会最终导致疾病发生[7,8]。所以在导致疾病之前,通过中药和辅助疗法对机体修复和维持机能的激发,及时有效清理毒性的代谢垃圾,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疾病萌芽态的干预。
1.2治慢性病(整体调养)
慢性病(像老年性疾病)往往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西医的精确靶向治疗,抗衡不了整体上的机能失衡。中医“模糊疗法”的整体调养或许是在面对复杂性病因时的妥协之策。通过针灸、刮痧等中医疗法的“温和刺激”启动自身的防御修复机制,以及中药复方的“双管齐下”的综合效应,或许能达到所谓的“阴阳之调和”,疾病之治愈。
1.3抗病毒
虽然西医在对抗病毒性疾病时有其巨大的优势,但是面对病毒产生的耐药性突变显得力不从心。对此致命缺陷,中药的“模糊疗法”有其巨大的优势,面对病原菌的“善变”性,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复杂的药物成分类似病毒的“复合干扰素”,所谓以变制变,以乱治变[2]。据研究发现,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的各种病毒和病菌可被多种中草药高效杀死[12 - 14 ].在战胜sars,医治艾滋等病毒性疾病方面已取得很好的疗效[15]。复杂的中药成分,还能够从“扶正”的角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改善身体的抗病能力。
3.结语
现代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面对疾病仍然显得力不从心,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现代医学在思维上的缺陷所致。现代医学简单的线性思维有其优势,但是在面对复杂生命体时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中医的宏观整体思维正好弥补了西医的这种缺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6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