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D Chinese science, China's future; Chinese scientists, Chinese science.

博文

维也纳一周(二):生物多样性及其它

已有 4911 次阅读 2010-7-20 18:57 |个人分类:Articles on FSD|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生物多样性, 有机农业, food, slow

   76日,星期二,参加第一组实地考察活动(field trip 1),主题是 Biodiversity through slow food and Arche Noah。早7点半在农大校园内登车出发,向北开,到下奥地利(lower Austria district)。

    第一站是参观一个生产水牛和山羊奶酪的私营养殖加工场(www.bufala-connection.at)。业主Robert Paget(自称外来户,SLOW FOOD Convivium Wachau_Plus的创始人)在租来的土地上以有机生产方式养殖水牛和山羊,用自产的奶在自己的作坊里制作几种奶酪。青粗饲料是自己生产的苜蓿,精饲料外购。

  第二站参观Arche Noah(诺亚方舟???,www.arche-noah.at),一个保存、繁殖和销售传统和稀有作物品种的非政府组织(NGO)。工作做得非常精细、到位、漂亮!

  午饭在一个家族大院的大门廊下,就着长长的桌子,在穿堂而过的习习凉风中,享用这个传统饭店提供的传统而又现代的Slow food— 主食是两大片熏火腿、一点腌菜(类似泡菜但不是泡菜)、一点长莴苣叶、四种奶酪(就面包吃,面包有两种,管够),加几片苦苣叶和一朵貌似锦葵但略小的花(可以吃)。用过主食后还有饭后甜点和一大盘稠汤。最后是一杯咖啡。主食和咖啡味道都很好,其它一般。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劳作或写作,应该是很惬意的。

第三站,最后一站,是到多瑙河边一个非常美丽的小镇Durnstei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遗产地。小镇古朴、洁净、整齐,住房依山势而建,街道地面由石头铺砌。山上的古堡、古建筑遗迹、修道院与近处摆放在阳台上、窗台上和悬挂自屋檐下的各色各样的鲜花相互辉映,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是第一次看到多瑙河。等会议结束,到城里的多瑙河边走走、坐坐。

下午六点差一刻上车返城。

------------------------

    联合国宣布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欧洲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早有耳闻。瑞士的农田周围,法定必须留出一定宽度和面积比例的地块,不许用任何农药,作为生物多样性的refugee area。但是,哪里呼声最高,哪里问题最大。欧洲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引起的问题,最著名的要数19世纪中叶由于单一使用不抗病的品种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爆发引发的饥荒,饿死100万人。这一沉痛教训,至今让欧洲人想起来就会不寒而栗,也是对人类的一个警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深刻的记忆。然而,单一往往是专一的近义词,而专一往往与效率和效益相联系。多样有时与高效率和高效益相矛盾。以人类的智慧,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享受健康的生活,并让我们的后代也过得上这样的甚至更好的生活,相信能够找到一个效率和稳定、专一与多样的平衡。毕竟,人类的历史,在宇宙的历史中,只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人类还有许多不懂的宇宙的秘密。可惜,现在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历史的教训。

    ----------------------------

  这次看到,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健康饮食文化已经被结合了起来,回归自然,享受传统、健康、美味的饮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反观工薪阶层省时省事“填饱性”的快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得享受时,人人都会享受。如果中国和其它一些欠发达国家有欧洲特别是荷兰那样多的有机肥,够我们生产出填饱肚子的粮食,我想我们会很愿意普及有机农业(会间曾经与瓦赫宁根的同事开玩笑,请他们通过Email把大量过剩的厩肥出口到中国,既丢负担又赚钱)。      

会上的一些论文,是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commodity chain 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进行全方位、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参加会议的本地的、法国的、德国的、荷兰的研究生,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样的立题思想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工作不一定全部要出看得见的效益和成果(曾经在国内被局部称为“**技术”),但最终必定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

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考虑,是欧洲大多数人反对使用转基因生物(GMO)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9907-345789.html

上一篇:维也纳一周(一):会议总体印象
下一篇:维也纳一周(三):模拟模型的应用
收藏 IP: .*| 热度|

2 许培扬 nm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