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瓴
[转载] 杨正瓴,2024-12-22:采用“电光效应”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
2025-1-10 18:55
阅读:418

[转载] 杨正瓴,2024-12-22:采用“电光效应”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

                                    

https://idea.cas.cn/zhhh/sxwlhxytw/wlx/info/2024/551623.html

                                  

                                   

杨正瓴,2024-12-22 05:15,科学智慧火花,中国科学院

采用“电光效应”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

                                  

投稿人:真傻  投稿时间:2024-12-22 05:15

杨正瓴

天津大学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4-12-22

   

一、采用“电光效应元件”的单向光速测量实验初步方案

   在《斐索齿轮法与脉冲光:单向光速测量的可能性》[1]里,提出了用实体的物理实验测量单向光速[2,3]的原理。这里进一步建议可能的物理实验装置的初步方案。如下图。

图1 单向光速电光效应脉冲光示意图_小.jpg

图1  采用“电光效应元件”的单向光速测量物理实验方案

   采用两个“电光效应元件”[4-6]。第一个元件,在电方波脉冲作用下,将“连续光”遮挡成“脉冲光”。之后,第二个元件,等效实现“斐索齿轮”的作用。

   由于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与光速同量级。所以,在上述方案(图1)中,整个装置都处在静止状态。光通过两个“电光效应元件”的时间 τ

   τ = D/c

   这里,D是两个电光效应元件之间的空间距离,c是光速。

   两个“电光效应元件”上施加同一个电方波脉冲,其周期为T。将T在τ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亦即,不进行指定距离D的改变,而是改变脉冲光的周期T。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当完成了足够次数的测量后,再改变两个“电光效应元件”之间的指定距离D。重复上面的步骤。即可完成重复性实验。

    

二、说明

   (1)电光效应元件:可以由“泡克耳斯效应 Pockels effect”实现[4-6],其响应时间低于飞秒(fs, 10-15s)。

   (2)光强检测可以采用“光电效应”[7,8],其响应时间也低于飞秒(fs, 10-15s)。

   其余从略[9-11]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杨正瓴,2024-09-27,斐索齿轮法与脉冲光:单向光速测量的可能性[EB/OL]

[2] 2024-05-16,光速/velocity of light/沈乃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3] 2022-06-09,光速不变原理/postulate of constant speed of light/张元仲,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4] 2023-02-10,电光效应/electro-optic effect/张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5] 2022-01-20,泡克耳斯效应/Pockels effect/初桂荫,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6] Martin Thomaschewski, Vladimir A. Zenin, Christian Wolff,  Sergey I. Bozhevolnyi. Plasmonic monolithic lithium niobate directional coupler switches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1-6

doi:  10.1038/s41467-020-14539-y

Owing to the extremely short response time (~ fs) of the Pockels effect

[7] 2022-01-20,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徐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光开始照射与光电子射出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在早期的实验观察中,根据当时的时间测量精度推断,这个时间的滞后不大于10-9秒。

[8] M. Ossiander, J. Riemensberger, S. Neppl, M. Mittermair, M. Schäffer, A. Duensing, M. S. Wagner, R. Heider, M. Wurzer, M. Gerl, M. Schnitzenbaumer, J. V. Barth, F. Libisch, C. Lemell, J. Burgdörfer, P. Feulner, R. Kienberger. Absolute timing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J]. Nature, 2018, 561(7723): 374-377

doi:  10.1038/s41586-018-0503-6

[9] 杨正瓴,2024-12-10,[打听,单向,光速] 结实的高性能“平行光”信号光源,都有哪些?[EB/OL]

[10] 杨正瓴,2024-12-09,[打听,资料] “光电效应 photoelectric effect”的响应速度[EB/OL]

[11] 杨正瓴,2024-12-07,[打听] “泡克耳斯效应 Pockels effect”及其响应时间[EB/O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正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6826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