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学] 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与“有专家与没专家听课”
一、国家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曹广福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入选第二批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领军人才教学名师,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教材获得过国家优秀教材奖、先后入选国家“十五”及“十一五”规划教材,主持过3届国家名牌课程项目。
现任全国数学拔尖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成员。
https://www.nfu.edu.cn/info/1341/4301.htm
二、《科学网》精选博文:有专家与没专家听课,教学方法是不同的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1456094.html
在外面要懂一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技巧。你瞧那些有经验的中小学老师,他们就懂这个道理,当有专家评课时,必会按照专家的要求搞出一堆创新的东西来,什么分组学习、多媒体动画等等,甚至课桌的排列也与往日不同,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如果再配合一点,那就是一节令专家赞不绝口的好课了。
但日常教学又必然是另一番模样,因为教师心中明白,教学是一项踏踏实实、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花里胡哨。
三、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
Goodhart, C. (1975). in Monetary Theory and Practice (ed. Goodhart, C.) 91–121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1975).
“When a measure becomes a target, it ceases to be a good measure”
古德哈特定律:
“当一项措施成为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项好的措施”。
推荐阅读:
[1] 曹广福,2024-10-20 13:27,有专家与没专家听课,教学方法是不同的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1456094.html
我不反对教育改革,相反地,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改革,但我赞成的改革不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更不是缺少学科背景的专家看得懂的改革,而是实实在在的将课堂回归到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提升的轨道上来,至于形式,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最好,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是折腾。
参考资料:
[1] 广州南方学院,曹广福 副校长
https://www.nfu.edu.cn/info/1341/4301.htm
[2] 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
[3] 晋楠,科学网,2021-06-23,遭学术上司压榨欺凌,只能忍气吞声?近2000人调查给出对策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51355099759427
近2000人调查:84%曾经历欺凌
作者对高校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学术欺凌行为进行全球匿名调查发现,在1904名参试者(多为研究生或博士后)中,84%的人曾被欺凌,59%的人曾目睹欺凌,两者兼而有之的比例为49%。
那么,谁是欺凌者?作者不出意料地发现,大多数欺凌者往往是拥有更高职位等级的“掌权者”。他们对723名受访者进行的开放式访谈显示,欺凌者中系主任占15%,高级教师占12%,院长、助理院长、博士顾问和实验室高级同事/同行占6%~8%。
但女性施暴者滥用监督的行为水平却高于男性施暴者。
此次研究发现,大多数受欺凌的对象是研究生(41%)或博士后(28%)。而且,欺凌行为超出“PI-学生”关系范围,还包括行政助理、初级合作者等。84%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监管滥用。
相关链接:
[1] 2023-02-12,[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被顶刊论文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5905.html
[2] 2024-07-28,[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再现顶刊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4174.html
[3] 2024-09-29,[笔记,小资料,惊悚] “线性模型稳健性” vs 《颠覆认知:AI大模型不可靠,越大越不可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3265.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正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666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