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汇报,讨论] 为什么2008年前后没有进行“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的应用研发?

已有 1491 次阅读 2024-7-14 22:34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汇报,讨论] 为什么2008年前后没有进行“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的应用研发?

                           

                           

   以下回忆,时间等不一定很准确,但应该差不太多。

                           

   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一、工作量太大

   一般而言,某地短期负荷预测的效果提高,事先没用“通用”方法。

   要想提高效果,需要根据其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人工分析。

            

   我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啊!

            

二、当时忙什么?

2.1  得病

   2007~201*年(一时想不起来了),数年时间心脏不舒服。除了心脏区域疼痛,还浑身没有力气等。吃药。

   一位颇具权威性的专家大夫安慰我:

   “不行的话,我给你做个心脏支架。”

            

   吃了几年药,后来难受缓解了。至今没有安支架。

            

2.2  堵心了多年的 2 类事情

   (1) “P对NP, P vs NP, P versus NP”问题

   大约在2003年夏天,我见到一位大科学家。TA安慰我:

   “你不用着急发表。你现在全世界范围遥遥领先。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

   实际上,我看只有你的结果是对的。

   其他人的研究结果,都有明显的缺陷。

   现在你是第一。我根本找不到谁是第二。……”

            

   尽管如此,我也不可能不关注这个问题啊!

            

   直到 2010年,《A non-canonical example to support that P is not equal to NP》、《第二类计算机构想》录用后,我才稍稍放心。

            

   (2) 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会发言里的2个观点

   ① SI安培新定义。2012年的第二方案,比SI早了6年多。

   ② 那个“吓死人”的大问题!至今不敢在网上公开说。

            

   2007-11的那个“不让贴出”,到现在也是私底下的传播。

            

   即使到今天,这方面我也不可能不费心。感谢好人让我 2008-11-12 在南开大学做了那个大会发言。

            

2.3  真正直接想做的:厄尔尼诺成因

   2006年五一假期中(时间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我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甘之如饴地放弃了小春假,来对《El nino起因的太阳系天文影响因素的定性解释,Qualitative Explanation for Origin of El nino by Interplanetary Astronomical Factors》做最后的稿件写作。

   陆续准备进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组建。这是那几年主要精力关心的。由于 2007我开始心脏不适数年,等,至今未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剩下的主要是工作量:

   在现有的国际专家们仿真模型上(软件),加入我推断的外部驱动力,结合地理空间的大尺度地形影响,八成会解密厄尔尼诺(El Niño & La Niña,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推断:大气遥相关(teleconnection)里的某些,八成也是上面的 El Niño & La Niña 成因思路。

            

   核心:

   对预测问题的方法思考:《复杂系统行为预测的“机理+辨识”策略 “Mechanism model + identification model” strategy for prediction of complex systems’ behavior》。

2006-09-29,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609-432

            

2.4  其它说明

   (1)“更更‘吓死人’”的“电磁学的实验再检验”,在2008年之后陆续进入正式思考的阶段。尽管从2003年开始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6894.html

            

   (2)公路交通流预测,开始正式进入。

            

   (3)风电功率预测,季风特性的应用,开始进入换题的阶段。

            

2.5  小结

   对于人类而言,El Niño & La Niña 成因揭秘,其重要性应该高于电力短期负荷预测;

   有几年心脏难受。

   是当初(2008年前后)放弃“电力短期负荷预测”应用软件开发的两个最直接主要原因。

            

三、提高电力短期负荷预测效果

   正如几位科学家提到的,“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当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的时候,如何能转化。他说,当他意识到基础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只是去做基础研究,转化是水到渠成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54054926701101&wfr=spider&for=pc

   我们短期预测方面的新看法,来自非线性动力系统、数理统计学等的理论性指导。是用有关基础研究的知识看待短期预测的结果。

            

   关键是一个“真正有效”的研究思路。其实也没什么“惊人”的新方法:大量的数据观察之后,筛选、构造出若干个可信具体方法。类似当代高科技发展的常见潮流,某产品整体性能的提高,是“一个一个具体技术进步构成的。并不是新发现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

            

   真正开发“应用软件”,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鸣谢:

   在众多有益的负荷预测参考文献中,特别感谢下面的2个:

   [1] 刘晨晖. 电力系统负荷预报理论与方法[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12. 

   [2] 康重庆, 夏清, 张伯明.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7): 1-11.

   doi:  10.3321/j.issn:1000-1026.2004.17.001

http://www.aeps-info.com/aeps/article/abstract/13005?st=search

   这两个资料真的很有用。

            

PS, postscript, 附言

   近半年最着急的是完成*****硬件(器件级)的设计。

         

   2024春节前想到改进*****硬件(器件级)。一直没时间,总是被打断。

   一直没有必要的时间,没有必要的精力。

         

   2024春季学期一学期就这么眨眼之间过去了,

   只有2024年5月3、4、5日,这可怜的连续三天可以思考。

   确有进展,但不足以完成*****硬件(器件级)的设计。

                                   

参考资料:

[1] 杨正瓴,王渭巍,曹东波,张军,陈曦. 短期负荷预测的Ensemble混沌预测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31(23): 34-37.

doi:  10.3321/j.issn:1000-1026.2007.23.008

https://afffx0503660725f94b45hpf0oobfbpuno6kvqffhh.eds.tju.edu.cn/aeps/article/pdf/200612122

[2] 杨正瓴,田勇,张广涛,林孔元. 相似日短期负荷预测的非线性理论基础与改进[J]. 电网技术. 2006, 30(6): 63-66.

doi:  10.3321/j.issn:1000-3673.2006.06.012

http://www.dwjs.com.cn/FNlh%2Bgv8s633AR5Y9VNA2OT_Q_gAnHMJZ0WcjXCFgQ8%3D?encrypt=1

[3] 杨正瓴,张广涛,陈红新,林孔元. 短期负荷预测“负荷趋势加混沌”法的参数优化. 电网技术. 2005, 29(4): 27-30.

doi:  10.3321/j.issn:1000-3673.2005.04.007

http://www.dwjs.com.cn/B5OzYmyxUNSu0mPhrdAE2iF1LMzWGQMzHqZUzhaFns8%3D?encrypt=1

[4] 2007-10-29,El nino起因的太阳系天文影响因素的定性解释 Qualitative Explanation for Origin of El nino by Interplanetary Astronomical Factors [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10-29].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710-503

[5] 2009-07-02,El ni?o大气海洋作用以外可能诱因的定量对比 The Quantitative Contrast Between the El niño and External Influence Factors Beyond the Sea and Atmosphere [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07-02].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907-58

[5-2] 杨正瓴. 厄尔尼诺大气海洋作用以外可能诱因的定量对比[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9):872-879. 

http://highlights.paper.edu.cn/index/paper_detail/3774.

[6] 杨正瓴,张军,陈曦,等. 复杂系统行为预测的“机理+辨识”策略 “Mechanism model + identification model” strategy for prediction of complex systems’ behavior [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6-09-29].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609-432.

                          

相关链接:

[1] 2024-07-13,[求证,讨论] 我国大学“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2175.html

[2] 2021-09-30,往日(6):我们对电力负荷预测的一些看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6311.html

[3] 2023-09-18,[小资料] 电力负荷的“鸭子曲线”(关联:太阳能发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3043.html

[4] 2024-01-25,[优先权?] “P对NP”已经解决。 The P vs NP (P versus NP) has been solv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9345.html

[5] 2023-12-02,[重复就是力量] “P对NP, P vs NP, P versus NP”问题的情况汇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2189.html

[6] 2019-07-02,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7] 2024-06-04,[往日(19), P vs NP]:从互容、排序、矩阵乘法、定性推理,到 P vs N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36894.html

[8] 2019-12-04,往日(2):El Nino发生机制的天文成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782.html

[9] 2023-08-26,[求证] 世界范围的领先情况:互容;“半电路、半电磁场”电路;安培定义;SI 词头;低风速风机(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0427.html

[10] 2020-10-04,[优先权?]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汇报,讨论] 为什么2008年前后没有进行“电力负荷 +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2243.html

上一篇:[求证,讨论] 我国大学“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下一篇:[笔记,随感] 物理理论与物理实验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2 高宏 宁利中 王从彦 刘进平 钟炳 尤明庆 王涛 郑永军 杨卫东 孙颉 孙南屏 崔锦华 马丽丹 杨学祥 杜占池 张忆文 朱晓刚 钱大鹏 朱林 王成玉 晏成和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