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阅读笔记] “多信使”天文学

已有 3387 次阅读 2023-4-21 18:20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阅读笔记] “多信使”天文学

                                    

一、起因的简单说明

   本世纪以来,由于岗位考核等,我已经大幅度限制了自己的兴趣范围。主要精力:

   (1)本科生《电工学》教学;

   (2)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主要结合风电、电力负荷、交通流等进行;

   (3)反思电磁场。

                        

   数学-计算机-智能基础,所占用的精力逐渐减少:

   (1)1993~1995,“P vs NP”的“1+2”个证明已经实质性完成。

   (2)1997年前后,第二类数域、人脑复杂性估计等,已经完成。

   (3)1999年《哲学研究》刊出的论文“人类智能模拟的“第2类数学(智能数学)”方法的哲学研究”,已经基本上理顺了这些研究。

                   

   至于“素数分布(黎曼猜想, Riemann Hypothesis)”的研究,目前不具备各种条件,我感觉也不迫切(似乎不是当前人类科技进步急需的知识)?陈省身大师怎么说的?至于“集合论基础”,那更不是容易的事情。想想陈省身大师的说法吧!

                         

   弗拉基米尔·阿诺德Vladimir Igorevich Arnold, влади́мир и́горевич арно́льд, 1937-06-12 ~ 2010-06-03),苏联/乌克兰数学家。沃尔夫数学奖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2001)、美国物理学会奖 Prize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1年)等诸多奖项得主,是苏联、美国国家科学院等机构的院士。在《An Interview with Vladimir Arnol'd [J], NOTICES OF THE AMS, 1997》里,说:

   One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Russian mathematical tradition is the tendency to regard all of mathematics as one living organism. In the West it is quite possible to be an expert in mathematics modulo 5, knowing nothing about mathematics modulo 7. One's breadth is regarded as negative in the West to the same extent as one's narrowness is regarded as unacceptable in Russia.

   俄罗斯数学传统的另一特点是倾向于全面地把数学看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西方学界有可能一个人只是数学上某一方面的专家,而对相邻分支一无所知。一个学者涉猎较广在西方学界被看成一大缺点,而恰恰在俄罗斯一个学者研究领域太窄被看成同样程度的不足。

http://www.ams.org/notices/199704/arnold.pdf

                                 

   所以,傻的博文,除了娱乐、科普之外,大多数是围绕“电磁学”、“时间序列”进行的。如《[小思考,大困惑] 不能仅从一组时间序列分析得到因果性?》、《[资料汇集] 判断因果性》等。

   “多信使 multimessenger”是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的根本性手段之一。前面的蝙蝠(视觉与回声定位)是一个实例。“多信使 multimessenger”对物理学里“光速极限”的理解有直接的启发。

                                          

二、“多信使”天文学阅读笔记

2.1  2023-03-01,天文学/astronomy/王绶琯、李向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ED/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77229&Type=bkzyb&SubID=87272

   研究宇宙及其包含的物质、时空与能量的科学。

   利用地面和空间的望远镜将天文学的视野扩展到全波段和多信使(见多波段天文观测和多信使天文学)。

   自然科学旨在认识自然,以发现和研究自然现象,探索和解读自然规律为目的。它的成果可应用于技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天文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基本性质。

   认识自然按深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认识自然事物的表象;第二是认识自然事物表象的经验规律;第三是认识自然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本质。

   为了强调这一性质,以“第谷–开普勒–牛顿三部曲”为典型,采取如下表述:

   第谷型研究(第一层次):实测发现——获取基本信息。

   开普勒型研究(第二层次):信息发掘—— 创造经验模型(描述表象)。

   牛顿型研究(第三层次):理论解释 —— 创造理论模型(描述本质)。

                                   

2.2  2022-01-20,多信使天文学/multi-messenger astronomy/王晓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ED/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63454&Type=bkzyb&SubID=87340

   天体物理学中,观测天文学的分支领域,通过同时观测来自天体的多种渠道的信息来研究天体或天体过程的物理性质。

   天文学中的信息渠道(即信使)包括电磁辐射、中微子、宇宙线和引力波。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天体物理过程,因此多信使天文学观测可以得到对天体全方位的认识。宇宙中产生的比较显著的多信使信号源往往与天体的剧烈爆发或致密星双星有关。

                                  

2.3  2023-03-01,空间天文学/space astronomy/常进、马宇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ED/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05219&Type=bkzyb&SubID=220811

   在高层大气和大气外层空间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由于地球大气层影响、地壳振动、昼夜更替等地面条件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和制约,天文学家迫切需要在空间开展天文观测和研究

                                  

2.4  2022-12-23,多波段天文观测/multiwavelength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邓劲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ED/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33637&Type=bkzyb&SubID=163232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文学电磁波段(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γ射线等)对同一天体或同一天文事件所做的综合或对比观测研究。

   从多波段到多信使

   电磁辐射之外,天体也能通过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等形式向外传播物理信息,随着引力波、中微子等探测能力的突破,多波段天文观测正自然向多信使天文观测扩展,如发现了引力波源(GW170817)的首例电磁对应体(γ射线暴GRB 170817A),并通过多波段观测证认为双中子星并合事件。

                                  

2.5  2022-07,王梓鉴, 刘剑宇, 张帆. 在月球开展多信使天文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22, 52(8): 289505

Wang Z J, Liu J Y, Zhang F. Overview of th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y on the moon (in Chinese). Sci Sin-Phys Mech Astron, 2022, 52(8): 289505, 

doi:  10.1360/SSPMA-2022-0052

https://www.sciengine.com/SSPMA/doi/10.1360/SSPMA-2022-0052

   多信使天文学的概念便悄然兴起, 即通过多种宇宙信使所携带的信息来探索宇宙中未知的目标天体或者现象, 而这些信使是电磁辐射、引力波、中微子和宇宙线[5].

                                  

2.6  2021-09, Miroslav D Filipović, Nicholas F H Tothill. Principles of Multimessenger Astronomy [M]. IOP Publishing Ltd 2021

https://iopscience.iop.org/book/mono/978-0-7503-2340-6

https://iopscience.iop.org/book/mono/978-0-7503-2340-6.pdf

   Astronomy has traditionally relied on capturing photons from cosmic sources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During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different messenger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astronomer's toolset: cosmic rays, neutrinos, and most recently gravitational waves. Each of these messengers opens a new window on the universe, and a modern astronomer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m. The goal of this book is to provide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esseng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The unique physics of each messenger i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physics of their det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 additional focus is the discussion of techniques and topics that are common to more than one messenger. Principles of Multimessenger Astronomy is designed to be both an introduction and reference to modern astronomy.

   天文学传统上依靠从宇宙来源捕获光子来理解宇宙。在20世纪和21世纪,天文学家的工具集中增加了不同的信使:宇宙射线、中微子,以及最近的引力波。这些信使中的每一个都为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现代天文学家必须熟悉它们。这本书的目的是提供对这些信使及其相互关系的广泛理解。介绍了每个信使的独特物理特性,以及它们的探测和解释的物理特性。另一个重点是讨论多个信使共同的技术和主题。《多信使天文学原理》旨在介绍和参考现代天文学。

                                                            

三、“多信使 multimessenger”是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的根本性手段之一

   大概在多个学科里都是这样。

            

我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铺路石?还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094230mcb7xjbj8ulb7clu.gif

                           

参考资料:

[1] 集智俱乐部,2021-07-06,分析了2500万篇论文后,发现科学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0e44bff8e9f0951fc67fb6e

   不止所有发表论文的平均突破性程度在下降,高水平的论文也是同样的趋势。选取 Nature、Science 和 PNAS 三则顶刊论文分析,发现其下降趋势比普通期刊更加明显,早在 1975/1980 年之后,PNAS 和 Nature 的平均突破性研究占比就早早躺平,似乎顶刊更加不愿意刊登争议性更大、但也有可能是突破性的研究。而图四右边诺奖三种自然科学型的获奖论文,其突破性得分平均甚至下降到了 0 以下。

[2] 2022-01-14,废话的胜利:“精致而平庸”的论文是怎么发上顶级刊物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917651029877855&wfr=spider&for=pc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Jp5DFzdH3lFRG5toTmcDqGnY9jd9wHZ--aSCNq19ynrA__

https://xw.qq.com/amphtml/20220114A0BWKK0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114A07CS700

   其结果就是此标准催生的无数“精致而平庸”的论文——先进的分析技术、晦涩的专业语言,似乎是为了掩盖研究本身的毫无意义。

[3] 假结果或夸大结果,如何对待和处置科学研究的不可重复结果?

科学网,2018-10-07: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43.shtm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9849

   而研究结果不能重复则甚至已经是今天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早在2011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放科学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布莱恩·诺赛克(Brian Nosek)等人牵头,招募全球250多名科学家参与,对2008年发表在3家顶级心理学期刊上的100项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重复研究,2015年该项重复性研究完成,结果仅有39项研究结果可以再现,61项研究结果无法重现,不可重复率达到61%。

   此后,诺赛克等人又再次组织了由多个国家研究人员参与的一次重复性研究,对2010-2015年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期刊上的21篇心理学论文的结论进行重复性研究,结果是,38%的结果不可重复。这一重复性研究结果已经在线发表在2018年8月27日的《自然》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期刊上。

   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结果有很高的不可重复比率,就连生物医学研究也位居不可重复率的排行榜的高位。拜尔医学的研究人员对发表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上的67个实验项目的数据进行重复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1%的项目(14个)可重复,高达65%的项目(43个)数据不能重复;另有7%的项目(5个)能重复主要数据,4%的项目(3个)可重复部分数据。

   而且,上述研究都是发表在今天影响因子高的主流期刊上,包括《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即CNPS。不仅如此,不可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几乎遍布于所有学科。一项研究表明,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CNPS发表的论文的结论至少有一半不可重复和检验

[4] 2022-05-05,不合群!最晚创刊的它凭什么能成为三大顶刊,科学界的奢侈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978083861631520&wfr=spider&for=pc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在《卫报》上发表惊人言论像CNS这样的期刊是如何破坏科学界的!(How journals like Nature, Cell and Science are damaging science),批评这些维护影响因子制度的顶刊和现阶段学术界扭曲的奖励制度,并公开表示,他的研究成果不会再投给这些期刊。

不合群!最晚创刊的它凭什么能成为三大顶刊.jpg

   同样,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Tasuku Honjo先生也曾在2018年公开表示,CNS期刊发表的论文不一定都是好研究,被顶刊拒绝的工作很有可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好研究;做科学研究不能只生产迎合CNS的论文。

[5] 科学网,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3份医学期刊曾拒绝了许多之后获得高引用率的手稿,包括14篇引用数量最多的手稿,而这14篇手稿中的12篇是被编辑退稿的。

[6] Amber Dance. Stop the peer-review treadmill. I want to get off [J]. Nature, 2023, 614: 581-583.

doi:  10.1038/d41586-023-00403-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403-8

[6-2] 孙学军,2023-02-14,同行评审员饥荒!期刊如何应对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376165.html

[7] Rima-Maria Rahal, Susann Fiedler, Adeyemi Adetula, Ronnie P.-A. Berntsson, Ulrich Dirnagl, Gordon B. Feld, Christian J. Fiebach, Samsad Afrin Himi, Aidan J. Horner, Tina B. Lonsdorf, Felix Schönbrodt, Miguel Alejandro A. Silan, Michael Wenzler, Flávio Azevedo. Quality research needs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J].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3

doi:  10.1038/s41562-022-01508-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2-01508-2

[7-2] 来昕,2023-02-12,当今科研界的短期雇佣方式已经成了高质量和创新性科研的最大阻碍!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8723-1375836.html

[8] 科学网,2008-12-16,英国推出无同行评审的新型研究资助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2/214490.html

   Braben说,同行评审会自动歧视那些挑战传统的意见,对大多数研究来说这没问题,但是对那些我们已知领域之外的新想法来说,同行评审可能对这些想法不利,而20世纪所有伟大的想法都是属于此类”。

[9] 科学网,2010-08-06,《科学家》文章:论文同行评审过程有待改革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94.shtm

   传统同行评审过程最常见的弊端是它消极对待真正的创新思想,拒绝领域内具革命性的文章。另外,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几乎不可能很快地表现出来,真正评价一篇文章在该领域的影响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9] 夏香根,2021-03-23,再论论文 精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78147.html

[10] 杨立坚,2023-03-26,鸡窝式科研,《回民支队》的启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1132-1381885.html

[11] 王鸣阳.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J]. 科普研究,2010,(2): 82-85.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866424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gchrJ08w1e7_IFawAif0mzODiVcRfp5EK3w8yw_TPp2-QwYy24jkSWtQkJbL4HXFRQGftgXYfld&uniplatform=NZKPT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MwMzIxEg1rcHlqMjAxMDAyMDEzGghoeG4xb3h4cQ%3D%3D

https://www.nssd.cn/html/1/156/159/index.html?lngId=33866424&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我向你说起这些就心烦。我觉得,纠缠进这一类事情中,不时会有人来向你传闲话,简直再没有别的事情比这更能摧残人的精神了。”

   那么,研究人员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对研究工作过程的支持,而非“迟到的改善”。需要维护他们专心从事研究工作的环境,那就是居里夫人所希望的尽量少些“来自外界的种种干扰”,使他们有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工作环境。居里夫人的抱怨也是迟发的“怨言”,对于她自己已经毫无意义,而是在提醒社会应该认识到对于科学研究这一创新事业应负的责任。

                                       

相关链接:

[1] 2022-07-28,《往日(15):2009-11-13 对21世纪数学发展的看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9097.html

[2] 2022-06-06,1999《哲学研究》一文观点的“一句话”概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1799.html

[3] 2023-01-17,[说明] 我对“P对NP”的所有研究,使用的都是现有的主流数学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2343.html

[4] 2023-01-13,[???] 为什么在“四色问题 The four colour theorem”上长期不肯吱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1830.html

[5] 2022-06-10,[请教] P对NP(二):结果的相对性与“1+3”种证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2404.html

[6] 2022-10-18,黎曼猜想,可能是这些诸多素数分布渐近公式里精度较好的一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9912.html

[7] 2018-11-03,[猜想] 素数分布,应该是个简单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4328.html

[8] 2018-11-04,《[猜想] 素数分布,应该是个简单问题》的补充说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4462.html

[9] 2022-07-18,[小思考,大困惑] 不能仅从一组时间序列分析得到因果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7796.html

[10] 2021-12-18,[资料汇集] 判断因果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7132.html

                                       

[11] 2023-02-18,[讨论] 物理学里“光速极限”的真正成因是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824.html

[12] 2023-02-19,[请教] 同时使用“声波”、“光波”(回声定位、眼睛视觉)定位的动物都有哪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967.html

[13] 2023-02-20,[好奇] 猪有没有“回声定位”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7112.html

[14] 2023-04-20,[笔记] 小蝙蝠亚目的蝙蝠,则可以使用视力和回声定位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5008.html

                   

[15] 2022-05-13,平庸的胜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38370.html

[16] 2023-02-14,Zenas 公理:2023年再遇 Nature 知音“Stop the peer-review treadmill. I want to get of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250.html

[17] 2023-02-12,[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被顶刊论文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5905.html

[18] 2023-01-06,Zenas 公理:2023年《Papers and patents are becoming less disruptive over time》里的图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0782.html

[19] 2023-03-02,[旧文] 关于科技的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8631.html

[20] 2023-03-16,[随笔,讨论,待续(1)] 为什么 1970年后人类科技颠覆性科学发现却越来越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0613.html

[21] 2022-09-20,[新闻] Science 发文:同行评议偏见的定量实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6141.html

[22] 2022-09-14,[惊呆了] 比 Zenas 公理还狠:应废除出版前的同行评议。Prepublication peer review should be abolish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5299.html

[23] 2022-08-18,[汇集] “同行评议”阻碍创新的近年权威期刊的参考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1670.html

[24] 2022-06-28,[汇集] “同行评议”阻碍原创与量化考核的局限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4936.html

[25] 2021-12-31,[年终献礼] 建议加强“非同行评议”论文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8990.html

[26] 2021-12-14,[新闻+旧闻] 论文“同行评议”没什么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561.html

[27] 2021-10-12,“同质化”论文暴增:“同行评议”阻碍“0到1”原创的新实证结果(PNA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7679.html

[28] 2021-09-01,[负能量] “同行评议”妨碍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汇集(20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382.html

[29] 2021-02-06,对于原创,随机资助也许真比“同行评议”要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922.html

[30] 2020-08-21,[汇集] “同行评议”扼杀原创的权威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7293.html

                                         

[31] 2017-07-09,[随感] 物理学是物理学;数学是数学。物理学不能归结为数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5389.html

[32] 2022-11-20,[?] 《三体3:死神永生》:黑域,狭义相对论、朗道与华罗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4551.html

[33] 2023-02-15,[专业微信群贴出] “静止”的宏观点电荷会激发出磁场,并发射出电磁波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384.html

[34] 2019-07-02,记忆:南开大学2008年《科学素质教育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7783.html

[35] 2023-01-11,[简历] 昨天在某微信群里的自我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1528.html

[36] 2020-10-04,[优先权?]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37] 2022-07-31,[重贴] 反思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宣言(附说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9475.html

[38] 2021-01-13,[建议] 广泛重复自然科学各个学科中100多年前的那些经典实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7037.html

[39] 2022-09-28,历史上经典科学实验的现代再检验:“硬凑”的逻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7231.html

[40] 2020-10-08,[严肃内容] 黑洞、电磁黑洞(静电黑洞)、联合黑洞(黑洞+电磁黑洞),统一场“黑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596.html

[41] 2017-10-12,灭绝漏斗、电磁洞已经被观察到(牛顿苹果):卡片机傻拍2017(14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1041.html

[42] 2017-10-10,终极洞、灭绝漏斗、引力屏蔽与“统一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9968.html

[43] 2013-04-01,[请教] 类星体quasar周围有静电场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75940.html

[44] 2012-12-12,电荷真伟大(打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41876.html

[45] 2012-12-08,[请教] 俺感兴趣的物理学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40566.html

[46] 2011-04-26,[请教]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37507.html

[47] 2015-08-25,物理学“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准确表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15813.html

[48] 2022-09-29,统一场:爱因斯坦是“超级冤大头”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7360.html

[49] 2021-09-11,[求助] 三根平行载流导线之间的洛伦兹力,怎么计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3778.html

[50] 2021-04-10, 建议用物理实验精确测量多平行导线之间的电磁作用力.

https://osf.io/473du/

Preprint DOI:  10.31219/osf.io/473du

[51] 2020-03-24,[呼吁] 电磁波依赖参照系的判定实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5059.html

[52] 2019-03-03,[悖论] 物理学里的“惯性系”无法定义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5369.html

[53] 2013-04-12,[请教] 物理问题:“坐标系的变换不会影响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79557.html

[54] 2010-09-27,[讨论]“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差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67547.html

[55] 2021-08-28,[数学与物理] 一元二次方程、圆锥曲线、正态分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802.html

[56] 2022-10-12,[答疑,备课,坍缩] 正弦量合情合理地变成相对静止的矢量,一点也不奇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9135.html

[57] 2013-12-07,数学是严谨的吗?(1 历史事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47843.html

[58] 2013-12-11,数学是严谨的吗?(2 逻辑是元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49077.html

[59] 2013-12-12,数学是严谨的吗?(3 一个形象的比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49285.html

[60] 2010-03-10,逻辑方法的局限性:元知识、乌龟塔与盲人摸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0153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5142.html

上一篇:[笔记] 小蝙蝠亚目的蝙蝠,则可以使用视力和回声定位能力
下一篇:[求证] 这是马内1865年的石版画《赛马》吗?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4 刘炜 王涛 宁利中 许培扬 崔锦华 刘进平 王成玉 孙颉 郑永军 范振英 晏成和 胡泽春 杨学祥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0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