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林
陇东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刻画的启示
2024-10-15 21:27
阅读:889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了下侏罗统充填沉积方式和油藏的聚集分布,其准确预测和刻画是实现精细勘探的必要条件。

    陇东黄土高原,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东倚子午岭,西接六盘山,北起羊圈山,南至泾河谷地,面积28417km2。其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低缓(以5‰的坡降向东南倾斜)。在前第三纪地貌的基础上,第四纪接受了风成黄土沉积,其厚度150250m。中更新世晚期构造抬升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黄土高原被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塬(面积10600km2)、梁、峁、切沟等,塬约占30%,梁、峁等低山丘陵约占70%。地貌具如下特征:①发育马莲河、四郎河等4条泾河一级河谷及众多的二级支流,构成泾河扇状水系,形成该区侵蚀基准面;下伏白垩系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在河谷中不同程度出露,见有河漫滩及IIII级阶地;②中南部为黄土高原沟壑区, 地表平缓,溯源侵蚀强,切沟发育,深度200250m,坡蚀较弱,冲沟不发育,以塬地貌为主体,兼有梁、峁、切沟;塬分布在一或二级河谷间,其方向与塬侧水系平行,塬、梁、峁坡度较陡,斜坡地段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活跃;③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较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坡蚀为主,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峁、残塬地貌为主,兼有切沟、残梁、掌形地,坡度较缓;④东部为黄土低山丘陵区,植被发育,地表起伏较大,溯源侵蚀强,切沟发育,坡蚀弱,冲沟不发育,梁地貌为主体且较长,兼有峁、切沟,坡度较陡。 

    三叠纪末期,受印支运动影响整体抬升,河湖成因的延长组顶部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形成水系广布、沟谷纵横、丘陵起伏的地貌景观,发育高地、河谷、斜坡、河间丘、阶地等地貌形态。 

    陇东黄土高原与三叠纪末期盆地的构造状态和地质作用及其塑造的地貌形态具相似性和可比性:①均因出露于地表未进入成岩阶段而处于疏松状态,均处于构造抬升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状态,均长期遭受风化和河流侵蚀;②地貌形态可类比,塬(董志塬等)与高地(子午岭高地等),河流(马莲河等)与古河(甘陕古河等),斜坡,切沟与坡咀,阶地,残塬、峁与河间丘(残丘)等地貌。因直观且与生产生活密切,黄土高原的研究深入细致,地貌细节更丰富,其成果对古地貌成因机制分析及预测和刻画提供了启示及思路:①存在梁、掌形地、冲沟等地貌,古地貌的刻画中尚未涉及,对阶地虽有提及但未深入,细节尚还可进一步完善;②地势具西北部高、东南部低、中南部地势平缓的特点,坡蚀不发育,以沟蚀为主,中南部塬地貌发育,北部丘陵沟壑突出,东部以低山丘陵为特征,构造状态是决定地貌形态的重要因素;③盆地长轴方向,河流长、流域面积广、比降小,溯源侵蚀能力弱,侧向侵蚀能力强,河谷宽浅(马莲河长375km,流域面积19086km2,比降1.35‰,河谷宽1.02.5km);盆地短轴方向,河流长、流域面积小、比降大,溯源侵蚀能力强,侧向侵蚀能力弱,河谷窄深(四郎河长80km,流域面积517km2,比降5.4‰,河谷宽小于1.0km),比降决定了侵蚀的类型和能力;④处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带,降水量平均500mm,最高约650mm(东南部),最低约350mm(西北部),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发育具类似特点,侵蚀强度受此影响:北部溯源侵蚀能力弱,切沟不发育,坡蚀能力强,冲沟浅,坡度缓,残塬和掌形地发育;南部溯源侵蚀能力强,切沟深,坡度陡;降水量决定了植被发育和抗侵蚀能力进而影响地貌;⑤下伏基岩地层在河谷中不同程度出露,其性质不同程度制约了河流溯源侵蚀和侧蚀程度。   

    3.jpeg

5.jpeg

关键词:类比;地貌刻画;前侏罗纪;鄂尔多斯盆地;黄土高原;

    齐亚林.陇东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刻画的启示[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201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齐亚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28016-145545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