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片的突围之路
2019-03-05 20:58

 
2月22日,一则消息一经发布,瞬时被刷上了微博“热搜榜”:电影《流浪地球》将延长上映两个月。
 
对于“久旱”多年终逢“甘霖”的中国科幻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讯。一众网友纷纷表示要走进影院“二刷”甚至“三刷”。“用实实在在的票房,告诉那些用心做科幻电影的中国电影人,只要认真拍,我们就买单。”一名微博网友这样写道。
 
一部“有大片样子”的《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扬眉吐气了一回。但想要让中国科幻电影真正跻身工业级别的制作水准,注定还有一段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要走。
 
重塑“骨血”
 
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的科幻电影?对此,时任南开大学新闻传播系新闻教研室主任何厚今将其归结为“魂体双失”。其中的“魂”,指的便是一个好故事、好剧本,这也是一部成功的科幻影片身体内最本质的东西。
 
通常来说,科幻电影多由科幻文学作品衍生而来。因此,在普遍利用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科幻文学作品作为电影剧本的当下,中国科幻电影要谋发展,就不得不在科幻小说上下功夫。
 
但在我国,科幻小说一直被边缘化,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都在摆脱儿童读物烙印上苦苦挣扎。
 
但欣慰的是,与中国科幻电影几近稚嫩的发展相比,国内科幻文学已经积累下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包括王晋康、何夕、韩松等在内的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作品产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些作品风格多样,不仅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电影打下了观众基础。
 
其中,科幻作家刘慈欣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三体》,更被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就连《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见到刘慈欣,也是“三句话不离《三体》”。
 
当然,一个好的剧本并不只有改编优秀科幻小说一条途径,影片编剧不能坐等好故事从天上掉下来:暂且放下写实主义,努力提高科学素养,充分发挥想象力,才是科幻电影人需要为之努力的。2014年横扫全球票房的《星际穿越》就并非改编自已有文学作品,而是来源于导演兄弟俩的一个奇思妙想。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除了有刘慈欣同名小说的加持,还离不开一份区别于好莱坞价值观的“中国特色”。
 
当世界末日降临,《2012》选择乘着“方舟”避难;面对肆虐全球的枯萎病,《星际穿越》选择在宇宙中另辟家园;而特有的家国情怀,让中国人决定背着地球去流浪。
 
中国科幻电影要想在“强大健壮”的好莱坞同类影片的围追堵截下突围而出,中国特有的精神内核是关键的“杀手锏”。毕竟,科幻电影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大制作产品,背后更应体现对人性及人类境况的关怀。
 
再造“体魄”
 
何厚今所说的“体”,指的便是现代电影工业的制造流程与思路。在他看来,虽然美国科幻电影的爆发与计算机动画(CG)技术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但是其视觉效果构建能力并不是从计算机图像时代才开始培养的。
 
以1933年《金刚》为一早期节点,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的工业化生产历程已经有80年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好莱坞的特效行业完成了极其精细的社会分工。特技摄影、模型制作、特效化妆等诸多专业都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协作上磨合得几近完美。”何厚今撰文指出。
 
或许我们可以说《流浪地球》让国产科幻电影首次达到了工业级别的制作水准,但想要在这一赛道上持续前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科幻电影的腾飞插上了双翼。相比已经“出神入化”的好莱坞电影特效技术,中国科幻电影固然要奋起直追,但两者之间的鸿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以跨越。
 
比如,《流浪地球》令人惊艳的特效场面中80%都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电影工业和电影技术创新的最高成就。“我们甚至有一些镜头做得比海外团队还好,这是让我们特别骄傲和自豪的。”导演郭帆表示。
 
然而问题却也不容忽视。比方说,国内特效公司多为中小公司,技术分散严重,无法长期在市场生存,且高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因此很难真正形成视觉特效制作行业。
 
同时,国内CG技术从业人员过度迷信设备和技术,认为特效能否做得好,关键在于“砸钱”多与少,缺乏一种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的勇气和精神。因此,培养与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相适应的高水平、高技术的创意人才,仍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扫除藩篱
 
如果说,完成一本科幻小说可以仅凭一人之力,开天辟地;那么打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电影,则需千军万马,举众人之力。这其中,国家对于整个科幻电影产业的态度是重中之重。
 
比如,相关部门在科幻电影的审批、制作等环节应予以政策支持,同时做好政策与市场配置的协调。除此之外,国家层面也应多鼓励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为科幻电影创作提供各种支持。
 
比如,美国军方和航天部门会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制作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甚至还会给予一些有关科技实力的“展望”;反观国内,且不说政策扶持,就连科学家为科幻电影提供咨询的情况也十分罕见。
 
好莱坞科幻电影之所以能成为当下全世界最为盛行的类型片,也与其成熟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理念脱不开干系。比如,好莱坞科幻片的宣发成本最多可达到影片总成本的30%,但目前国产科幻电影的这一比例大约只有10%~20%。
 
不过,当下国内不少电影出品方正在试图开拓更为广泛的营销推广渠道,如预售、路演、开发电影相关衍生品等。但电影市场营销并不能仅凭感觉和经验,严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始终是前提。
 
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入侵”,在收获无数忠实拥护者的同时,也提高了观众对于科幻片的审美标准,但对于仍处于跚跚学步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来说,这不全然是个好事。
 
好莱坞科幻片中的漏洞是“合理想象”,可以忽略不计;本土影片中的纰漏就是“科学硬伤”,让人啼笑皆非。就如同刘慈欣感叹的那样,“中国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片没有任何宽容”。
 
总之,对于国产科幻片,我们不妨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令人欣慰的是,在对于《流浪地球》褒或贬的众多争议中,我们听到了一股颇为理性的声音:“地球可以流浪,但我们相信中国科幻电影终将不再流浪。”■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9年2月刊 封面)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