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军乐坛
2018-11-13 17:09

 
2018年1月初,全新音乐专辑Hello World正式发行。不同于以往的音乐专辑,这是第一张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创作完成的商业发行专辑,标志着世界迎来了一个流行音乐的新时代。
 
音乐时代通常是由主导的音乐制作模式——模拟、电子、数字来定义的,每一种模式都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聆听方式。而如今这个新时代,则是以音乐合作团队Skygge录制发行的第一张人工智能与人类合作的专辑Hello World为标志开始的。
 
由作曲家兼制作人BenoÎt Carré、音乐家兼技术研究员FranÇois Pachet领导的音乐团队Skygge,在丹麦语中是“影子”的意思,其灵感来自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故事。
 
我们知道,算法可以学习人类行为中存在的偏见,但它们是否也能创造出极具创意和情感的音乐呢?
 
虽然人工智能算法缺乏背景故事和创作过程——正是这些常常把我们吸引到一段流行音乐中来——但它们却用产生陌生和新奇的卓越才能弥补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并不是从一个人的社会和音乐体验中寻找灵感,而是从成千上万人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灵感。人工智能将这些输出解释为数据,并可以根据数据集里的统计概率提供新的旋律、乐器和其他音乐元素。
 
AI制作人
 
实际上,Skygge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底,由制作人Zack Zukowski和技术专家CJ Carr领导的Dadabots,发行了一张音乐专辑——Coditany of Timeness,这成为第一张由神经网络创作的重金属专辑。
 
该神经网络研究了一个叫做Krallice的人类金属乐队的作品。基本上,当人工智能听到所有需要被听到的声音之后,它便可以开始猜测接下来的音乐是什么样的,然后经过几百万次计算,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原创作品。
 
不仅如此,这张专辑的名字和歌名也都是由另一个人工智能创造的,而专辑封面的插图则是由另一种算法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是由一组这样的机器人一起制作了这张独立的金属唱片。
 
或许你并不知道,人工智能音乐其实已经在古典音乐风格中存在很长时间了。例如,研究人员兼音乐家David Cope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算法作曲,并写出了计算机作曲程序——音乐智能作曲系统(EMI)。
 
EMI的工作原理是模式匹配,它将音乐片段分割成更小的片段进行分析,找出相似的声音并进行分类。Cope最初是想将这种分析标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他意外发现EMI用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也有很好的效果。以巴赫的作品为例,将足够多的巴赫作品放进EMI中运行,它就可以很好地分析运算出这些音乐的特点,并写出巴赫风格的音乐,而普通听众可能根本分辨不出。
 
1993年,Cope用EMI发布了巴赫风格的专辑Bach by Design。但由EMI制作的音乐大多在技术价值而非艺术价值上有意义,因而就这一点而言,人工智能音乐似乎在可预测的参数下做得最好。
 
由于Cope的开创性实验,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地制作出可以与人类作品相媲美的歌曲,即便许多人无法准确识别出巴赫音乐的原因可能在于对其作品并不熟悉。
 
不过,Skygge确实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制作人之间的第一次流行音乐合作。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流行音乐时,挑战是存在的。由于人们对流行音乐的主流作品十分熟悉,因而想要“愚弄”听众就变得更为困难。大多数流行艺术家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的音乐天赋,还取决于他们在个人层面上创作故事与听众建立联系的能力。
 
换句话说,听众被音乐中讲述的故事所吸引,加之其他音乐元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流行音乐成为“流行”。因此,人类的创造力在音乐流行中至关重要。
 
第一次牵手
 
对于Hello World而言,每位参与其中的艺术家和制作人都会在自己所选的类型中诠释安徒生童话,然后再与人工智能技术合作。Skygge是由欧洲研究委员会资助的,旨在探索流行音乐制作中的人工智能。为此,他们使用了索尼的Flow-Machines工具。
 
与谷歌DeepMind的Deep Dream Generator那样使用神经网络不同,Flow-Machines使用被称为马尔可夫链的概率方程来创建引人注目的歌曲。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神经网络需要大量信息才能产生结果,而马尔科夫链则能从更小的数据库中生成统计模型。
 
基于这些信息并根据已有的音乐,Flow-Machines会针对旋律、伴奏和乐器的使用,向制作人提供建议。制作人可以接受、拒绝或修改这些建议,以创建他们共同的合作作品。
 
2016年,索尼公司的研究人员曾利用Flow-Machines创作了一首披头士风格的旋律,随后作曲家Benoit Carre将其制作成一首完整的流行歌曲Daddy 's Car。
 
当然,将人工智能作为流行音乐的合作者,极有可能将人们熟悉的界限推向新的领域。因为新颖性往往是使一首歌曲从仅仅受欢迎转变为一种流派的原因,这在Skygge上很容易发现。
 
作为Hello World专辑的合唱者之一,加拿大流行女歌手Kiesza用Flow-Machines为自己的歌曲Hello Shadow创作了旋律。Kiesza坦言:“实际上,这旋律听起来不同于以往我听过的任何东西……我从一开始就喜欢它……尽管它真的让人难以忘怀……非常吸引人。”
 
而专辑中另一首歌曲In the House of Poetry的怪诞同样无法否认,歌手Kyrie Kristmanson的空灵之声将这种气氛发挥到了极致。Flow-Machines在把这些熟悉的旋律转化成神秘之音的同时,也让歌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音乐新时代
 
随着与人工智能合作流行音乐变得越来越普遍,它将向作为制作人和听众的人类发起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即不再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音乐家的工作,更多的是关于人们的音乐品味会如何发展或者是否会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等。
 
不仅如此,像Auto-Tune等这类技术挑战了许多人对音乐真实性和人性的定义。围绕计算创造力的辩论(包括人工智能音乐在内),也进一步地挑战了“创造力和音乐是人类固有的东西”的论断。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将开创一个音乐制作的新时代,或者至少会产生新的音乐风格。Skygge的联合制作人Carré直言:“一开始,很多人担心钢琴家和鼓手会被取代,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是人类找到了利用(科技)制作有趣东西的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种“讲述故事”的文化中,不仅需要通过歌词和音乐来讲述,还需要艺术家自己的亲述。这些故事的制作可能会发生各种无法预料的改变,但我们对它们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领悟并不会改变。■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10月刊 AI)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