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科研机构如何“特色出位”
2018-09-04 11:06

 
对于国立科研机构而言,清楚自己的实力,并找到适合面向的领域,同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作出方向调整,堪称是一个恒久命题。
 
诞生于“伪满大陆科学院”,转型于工业部门研究所,历经“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和中科院“一院两制”改革,及至本世纪初进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的战略定位几经变革、调整,在基础与应用之间寻找平衡,在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重大领域之间调整方向。
 
尽管定位在不断变化,但梳理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基础、应用、高技术研究“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融“应用”于科研及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之中,始终是这家研究所的根本发展路径。
 
“知识创新”奠定新世纪战略内涵
 
1998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开启改革之门。3年后,长春应化所进入试点。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风雨欲来,作为我国应用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和创新基地,如何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以及国家战略需求,成为一个新命题。
 
彼时,中科院绘制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建设一批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研究所,成为最直观的目标。
 
随后,中科院提出了新时期的办院方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围绕进入新世纪中科院办院方向的调整,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长春应化所在全面深刻剖析过去基础、现有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长春应化所是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
 
其中,应用研究为长春应化所的传统和特色所在,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基础研究为应用的根基和源头,不仅不能偏废,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而高技术研究无疑成为其未来一段时间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实,早在1998年8月,长春应化所在其庆祝建所50周年大会上就提出,面对新世纪,研究所将建成以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化学所,以高分子材料和稀土材料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队,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
 
这可以视为对研究所发展方向的一个探索性的构想,虽然尚不成熟,表述也不尽完整,但其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视已可见一斑。
 
而新的发展战略不仅提出了基础、应用、高技术研究“三驾马车”并进的研究所发展内涵,还规划了未来其在中科院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序列)中期望达到的站位——让长春应化所成为中科院高分子材料与稀土材料的高技术创新基地,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这一战略目标或发展蓝图,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长春应化所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布局优化和体制机制改革,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在推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基地/科技平台建设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率先行动”擘画新时期战略重点
 
从1998年至2008年,既是长春应化所凭借“知识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这支“应化先锋”不断践行战略目标、深化发展的十年。这样的缓冲和沉淀也为一个即将到来的历史转折积蓄了能量。
 
2014年,中科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核心,率先拉开科研院所改革大幕。未来15年,中科院将力争“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四个率先”目标。
 
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方向、新战略、新使命、新征程。其深刻背景在于: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更加复杂严峻,另一方面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决定性阶段。这样的大趋势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按照前任所长安立佳的构想,长春应化所在这场宏大变革中将努力实现如下目标:在我国资源利用开发、环境优化改善、新材料研发开拓、普惠健康改善和保障等领域方向,不断作出在国家层面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立足对于新环境新态势的科学判断,聚焦中科院“创新2020”的新任务、新要求,长春应化所确定了以“一个特色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点培育”为核心的战略重点。
 
其中,“一个特色定位”重点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和电分析仪器的科技创新和集成创新;“三个重大突破”聚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合成天然橡胶— 稀土异戊橡胶、稀土及钍资源清洁低碳冶金技术和稀土发光材料;“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包括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分析方法和仪器、稀土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先进化学电源关键材料。
 
上述“一三五”战略重点的提出,旨在不断突破科研、技术及产业化瓶颈,为引领和带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特色研究所是“率先行动”计划分类改革的四类机构之一。长春应化所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科技布局,瞄准特色所中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领域,以准确的定位、清晰的思路和得当的举措,顺利成为首批“特色研究所”试点建设单位。
 
在近4年的“特色所”建设过程中,长春应化所以基础、应用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加速重大突破产出为基点,两次大范围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形成了更符合科研实际和技术创新需要的管理和支撑系统,并在先进材料与制造、资源与环境、人口健康和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攻克了一批战略急需关键技术,推进了多项创新成果规模产业化,开创了长春应化所的又一个快速发展黄金期。
 
新时代指明“十三五”战略方向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科技改革承前启后,科技竞争百舸争流。对于长春应化所来说,如何判定未来5年应用化学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深入推进“率先行动”计划以及特色研究所试点建设,在国家、地方及中科院创新体系中精准站位、大胆出位,又是一个新的命题和挑战。
 
对于这家综合性研究所来说,无疑机遇与挑战并存,甚至新机遇孕育的新发展空间更加值得期待。
 
一方面,化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断加深,以化学为基础和支撑的先进材料、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空间、海洋、生命与健康等领域发展方兴未艾。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空前紧迫的需求。为此,中科院再次凝练了我国“十三五”期间需要着力解决的十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这些亟待啃下的硬骨头,为科研机构前瞻谋划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方向。
 
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即将迎来70华诞的应化人,决定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的时代、播种新的希望:
 
——聚焦先进材料、生命与健康和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研究领域,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创新成果;
 
——以院省重点实验室为高技术研究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创新成果;
 
——以省创新基地等为中试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推进创新成果的规模产业化,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不可替代贡献。
 
概而言之,以“三个面向”为主攻方向,以“四个率先”为奋斗目标,涵盖了新时期中科院科技创新的所有内涵,也必然成为长春应化所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
 
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长春应化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杨小牛其实在心底有一个更为简明清晰的版本,那就是在国家层面,以突破重大科学问题、着力发展核心材料与关键中试工艺为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为国家新材料发展提供更多中高端科技供给。在研究所层面,着力谋划并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先进材料,使研究所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聚焦领军人才培养、优势创新团队建设、优秀青年人才培育,下好人才“先手棋”。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厚植发展动能。
 
“长春应化所的未来,取决于坚持创新自信和报国情怀,也取决于所有应化人能否‘一张蓝图绘到底’,只有久久为功,才能不断书写应化所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杨小牛说。■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8月刊 战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