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国乐章”开启生命科学新征程
2018-05-25 07:49

 
2017年,在国际生命科学舞台上,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再一次熠熠生辉。这些研究成果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其常年肆虐于各个水稻产区,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分子生物技术手段鉴定并克隆了抗病遗传基因位点bsr-d1,揭示了该位点具有抗谱广、抗性持久、对水稻产量性状无明显影响等特征。该研究成果一方面为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关键抗性基因,另一方面也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关新型抗病机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同样是在2017年,北京大学张泽民研究组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研究组联手,向威胁人类健康的肝癌发起了挑战。他们对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综合分析,探索了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关系,发现并证明Layilin基因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免疫疗法靶点存在。这项工作是全球首次专门针对肿瘤相关T淋巴细胞开展的单细胞组学研究,从而为人类多角度理解肝癌相关的T淋巴细胞特征奠定了基础,成为对其他肿瘤开展类似研究的重要基础。
 
这两项重要研究成果与其他中国科学家的众多杰出工作一道,发表于美国细胞出版社旗下各大学术期刊,继而在全球生命科学界掀起了一阵中国热潮。
 
科研成果 爆发增长
 
在过去的8年间,中国科学家以通讯作者(包括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细胞》及其子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中国内地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细胞》及其子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总计达179篇,比2016年增加了35篇,比2015年增加了87篇。在这179篇论文中,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20的刊物上的论文共计32篇,约占总数的17.9%;发表在CiteScore 10以上的刊物上的论文共计67篇,占比约37.4%。
 
来自中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在《细胞》系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仅在数量上引人瞩目,而且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工作的质量同样不俗。
 
以2017年度影响因子达到30.410、CiteScore达到22.79的《细胞》杂志为例。2014年,以中国内地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研究论文仅7篇,而这一数值在2017年达到了18篇,增长了157%,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本土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正在显著提升。
 
地域差距 逐渐缩小
 
将以中国内地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所有论文按完成单位所属省、直辖市或自治区进行归类,可以看出,与往年一样,论文发表量最多的两个地区依然是北京和上海,两地发表论文数总计达到110篇,占论文发表总数的61.5%。特别是来自北京的机构,2017年在《细胞》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73篇,占论文发表总量的40.8%,充分展示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的强大实力。
 
来自上海的机构在《细胞》及其子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紧随其后,达到37篇,占论文发表总量的20.7%。
 
在地域分布上,尽管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研究机构在《细胞》及其子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了论文发表总量的一半以上,凸显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科研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均衡;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我国在科技创新上的布局更加合理,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日益增加,科技创新水平上的地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根本出路仍在于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力量。因此,近年来,这些地区都加大了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和科研投入规模。除北京、上海外,其它地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占比正在逐年提高:2015年,北京、上海以外地区发表论文数量占中国内地机构在《细胞》及其子刊发表论文总量的27.1%,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2.6%,而2017年这一比例为38.5%。
 
相信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才数量、科研投入规模在地域上的差别日益缩小,中国欠发达地区在《细胞》系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还会进一步上升。
 
高校研究所 持续领跑
 
再将这179篇论文按完成单位进行分类,统计显示,共有约70家机构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了论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工作水平和质量的稳步提升,中国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日益增强。但同时,发表论文的单位体现出很强的集中性,优势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发表的论文占比仍很大。
 
在科研机构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不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科技“国家队”,发表论文总数最多——共47篇,占论文总数的26.3%,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拥有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布局,强大的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基础以及一流的科技人才。
 
2017年,来自中国内地高校的作者在《细胞》及其子刊上所发表的论文数继续呈上升趋势,总数超过100篇。其中前三甲分别为北京大学23篇、清华大学19篇、浙江大学10篇。
 
四度牵手 精彩呈现
 
继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连续在生命科学传播领域深度合作后,今年,中国科学报社《科学新闻》杂志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再度牵手,共同推出“2017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特刊,记录过去一年中国科学前进的足迹,展示中国科学的创新与成就。
 
本特刊主要梳理了2017 年度在《细胞》杂志及其相关子刊以中国内地机构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研究论文,对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材料等领域所做出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展示。
 
特刊入选论文由美国细胞出版社结合内部统计数据以及Scopus 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后提供。经过中国科学报社特邀专家的评审并结合细胞出版社提供的文献计量数据及审稿专家推荐,特刊在入选论文中遴选出细胞出版社2017年度5个热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5篇论文。
 
结构学领域:以闫创业、施一公为通讯作者发表在《细胞》上的《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
 
肿瘤研究领域:以彭吉润、张泽民为通讯作者发表在《细胞》上的《单细胞测序全景刻画肝癌浸润T细胞》;
 
植物科学领域:以陈学伟为通讯作者发表在《细胞》上的《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
 
免疫学领域:以曹雪涛为通讯作者发表在《细胞》上的《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直接催化STAT1甲基化修饰对于干扰素抗病毒效应起关键作用》;
 
神经科学领域:以章晓辉为通讯作者发表在《神经元》上的《特异的抑制性细胞环路分别驱动大脑皮层生成β和γ频段神经振荡电活动》。
 
此外,特刊还综合各研究机构在细胞出版社发表论文的数量及相关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由中国科学报社按照论文第一完成单位,遴选出细胞出版社2017 年度5家中国代表性研究机构。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
 
其中,北京大学在《细胞》及其系列子刊上共发表文章23篇,总影响因子为341.793;
 
清华大学共发表文章19篇,总影响因子为302.47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发表文章14篇,总影响因子为199.50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发表文章7篇,总影响因子为158.076;
 
浙江大学共发表文章10篇,总影响因子为137.219。
 
在自然科学的探索中,中国科学家们以他们的勤奋和智慧正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新时代,“中国乐章”正在奏响,在探索奥秘、造福人类的新征程上,必将出现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4月刊 封面)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