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

王贻芳:顶级科学家有了分歧听谁的
2019-11-17 20: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贻芳(未来科学大奖供图)

“科研探索都是创新和风险的平衡。一项工作是值得的还是盲目的,这里面没有确定标准。因此重大项目的评审需要顶级专家的评判。”

那如果顶级专家之间有了分歧怎么办?

“听大多数人的。”王贻芳语速飞快,“顶级科学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领域至少有10个、20个。我们还要重点听取顶级科学家中那些正在一线工作的人的意见。”

“过去是顶级科学家,不代表现在依然是顶级科学家。”

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面对《中国科学报》的提问如是说。

“平衡”,是王贻芳此次访谈中频频提到的词语:“步子跨得太大,结果做不出来,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跨步太小了,进步又不够大。说句难听的话,如果这个创新不够大,钱也就白花了——所以需要把这个平衡做好。”

在科学探索上,王贻芳向来不掩饰对自己的高要求,他坦言希望实现技术上的大幅跨越。这一来要靠国内团队的专业水平,二来也需要国际同行的判断和帮助。

“中国的大科学装置项目一定是需要国际合作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能不能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到你这儿来做事,是衡量这项工作是好是坏的重要标准。”王贻芳相信,科学家们终究会用自己的实际选择投票,“一个人的学术生命不会太长,十年二十年,就是一个人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术生命了。如果科学家们愿意把这么久的学术生涯放在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件事是重要的,是有吸引力的。”

今年9月,王贻芳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陆锦标共同荣获本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理由是他们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王贻芳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型对撞机的建设项目,希望借此推动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这也招致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杨振宁就曾明确指出,大型对撞机早已走上末路,“我对建造CEPC的看法没有改变”。

显然,在汹涌而来的各方意见中,王贻芳的看法也没有改变:“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当然不是说线性的无止境,而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说科学停在某个地方不再发展,历史证明这样的预言从来没有对过。”

“我们做科学家的,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科学会到我这里就停止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